穿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9918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穿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穿刺装置,包括:在一部分上设置了开口的罩部;被保持在前述罩部,可相对于前述罩部从前述开口向规定方向移动的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发射的穿刺部;和操作部,该操作部被构成为可使前述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移动,为了使前述穿刺部向前述规定方向发射而向前述规定方向操作,其中,在相对于前述操作部在前述规定方向施加了力时,在前述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情况下,将前述穿刺部向前述规定方向发射;在相对于前述操作部在前述规定方向施加了力时,在前述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未被限制的情况下,前述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移动。
【专利说明】穿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被检查者的身体上形成体液抽出用的孔的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了测定被检查者的体液中的葡萄糖等成分,将针穿刺到被检查者的身体内,在皮肤上形成体液抽出用的孔的穿刺装置(参见U.S.Paten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N0.2009/0054920及日本特开2011-177523号公报)已被公知。
[0003]在U.S.Paten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N0.2009/0054920 中,公开了一种手术刀装置,其在筒状的壳体的一端设置端盖,在前述端盖上设置柳叶刀开口,针状的手术刀可从前述柳叶刀开口进出。在该手术刀装置中,被构成为在壳体的侧面上设置使用者可接入的构成元件,若由使用者将此使用者可接入的构成元件推入壳体侧,则手术刀由弹簧加载,手术刀从柳叶刀开口突出。
[0004]在日本特开2011-17752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穿刺装置,其在筒状的壳体的一端设置罩部,在另一端设置操作盖,在前述罩部设置贯通孔,柳叶刀的针部可从前述贯通孔进出。在该穿刺装置中,被构成为操作盖可在壳体的轴长方向(柳叶刀的针部的穿刺方向)滑动,若操作盖被推入壳体侧,则柳叶刀由弹簧加载,柳叶刀的针部从罩部的贯通孔向穿刺方向关出。
[0005]但是,在U.S.Paten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N0.2009/0054920 记载的手术刀装置中,因为使用者把持壳体的方向和使用者可接入的构成元件的操作方向相同,所以在使用者把持壳体时,存在对使用者可接入的构成元件进行误操作的可能性。另外,在日本特开2011-177523号公报记载的穿刺装置中,虽然使用者把持壳体的方向和操作盖的操作方向不同,但是,使用者通过不使罩部与使用者(被检查者)的身体抵接地对操作盖进行操作,存在锐利的柳叶刀的针部出乎使用者意外地从罩部的前端露出的可能性。
[0006]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做出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使用者的误操作,防止穿刺部出乎使用者意外地露出的穿刺装置。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不受在说明书中说明的内容的任何程度的影响。
[0008]本发明提供以下穿刺装置。
[0009](I) 一种穿刺装置,包括:
[0010]在一部分上设置了开口的罩部;
[0011]被保持在前述罩部,可相对于前述罩部从前述开口向规定方向移动的主体部;
[0012]向前述规定方向发射的穿刺部;和
[0013]操作部,该操作部被构成为通过在规定方向施加力进行推,将前述穿刺部发射,
[0014]其特征在于,前述穿刺部,如果在前述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在前述规定方向向前述操作部施加力,则被放射,
[0015]前述主体部,通过在前述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未被限制的状态下在规定方向被施加力,代替推前述操作部,进行移动。
[0016](2)如(I)所述的穿刺装置,
[0017]用于将前述穿刺部向前述规定方向加载的加载部,和
[0018]用于将前述加载部的加载锁定,与前述操作部的操作相应地解除锁定的锁定部,
[0019]如果在向与前述规定方向相反方向推前述主体部的状态下,在规定方向向前述操作部施加前述力,则前述锁定部解除前述加载,前述穿刺部向前述规定方向被发射,
[0020]通过在向与前述规定方向相反方向未推前述主体部的状态下在前述规定方向被施加上述力,不会解除前述锁定部的前述锁定,前述主体部相对于前述罩部移动。
[0021](3)如(2)所述的穿刺装置,
[0022]前述加载部是弹性体。
[0023](4)如(2)所述的穿刺装置,
[0024]通过前述主体部相对于前述罩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前述加载部从卸载状态向加载状态转移,前述锁定部将由前述加载部进行的加载锁定,维持前述锁定部的锁定不变,使前述主体部 相对于前述罩部向前述第一位置返回。
[0025](5)如(4)所述的穿刺装置,
[0026]如果在前述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在前述规定方向向前述操作部施加前述力,则前述主体部相对于前述罩部位于前述第一位置不变,前述锁定部解除锁定,前述加载部对前述穿刺部进行加载;
[0027]通过在前述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未被限制的状态下在前述规定方向被施加前述力,不会解除前述锁定部的前述锁定,前述主体部相对于前述罩部从前述第一位置向前述第二位置移动。
[0028](6)如(I)所述的穿刺装置,
[0029]通过在前述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未被限制的状态下在前述规定方向被施加前述力,前述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移动,前述穿刺部不向前述规定方向发射。
[0030](7)如(I)所述的穿刺装置,
[0031 ] 前述主体部具有对相对于前述罩部的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
[0032](8)如(I)所述的穿刺装置,
[0033]前述罩部被构成为被检查者能够把持,
[0034]前述操作部被构成为能够由被检查者的把持前述罩部的手进行操作。
[0035](9)如(8)所述的穿刺装置,
[0036]前述罩部呈在一端具有前述开口的筒状。
[0037](10)如(9)所述的穿刺装置,
[0038]前述操作部被设置在前述罩部的另一端。
[0039](11)如(I)~(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装置,前述穿刺部是具有多个针的微细针针头。
[0040](12) 一种穿刺装置,包括主体部和罩部,
[0041]该主体部具有壳体;被设置在前述壳体的内侧,并将穿刺部向规定方向发射的加载部;和通过以规定的力向前述规定方向推,使前述加载部发射前述穿刺部的按钮,
[0042]该罩部能够以比前述规定的力小的力保持前述主体部,以便将前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在使用者推前述按钮时,被前述使用者把持,
[0043]其特征在于,前述主体部可相对于保持前述主体部的前述罩部在前述规定方向移动。
[0044](13)如(12)所述的穿刺装置,
[0045]在前述主体部向与前述规定方向相反方向被推压的状态下,在将前述按钮以前述规定的力向前述规定方向推的情况下,前述加载部将前述穿刺部向前述规定方向发射。
[0046](14)如(12)所述的穿刺装置,具备锁定部,该锁定部将由前述加载部进行的加载锁定,并与前述按钮的操作相应地解除锁定,
[0047]在前述主体部向与前述规定方向相反方向被推压的状态下,在将前述按钮以前述规定的力向前述规定方向推的情况下,前述主体部不会相对于前述罩部移动,前述锁定部解除锁定,前述加载部对前述穿刺部进行加载;在前述主体部向前述相反方向未被推压的状态下,在将前述按钮以前述规定的力向前述规定方向推的情况下,前述锁定部不会解除锁定,前述主体部相对于前述罩部移动。 [0048]( 15)如(12)所述的穿刺装置,前述加载部是弹性体。
[0049](16)如(14)所述的穿刺装置,
[0050]通过前述主体部相对于前述罩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前述加载部从卸载状态向加载状态转移,前述锁定部将由前述加载部进行的加载锁定,能够维持前述锁定部的锁定不变,使前述主体部相对于前述罩部向前述第一位置返。
[0051](17)如(12)所述的穿刺装置,
[0052]前述主体部具有对相对于前述罩部的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
[0053](18)如(17)所述的穿刺装置,前述罩部呈在一端具有前述开口的筒状。
[0054](19)如(18)所述的穿刺装置,前述按钮被设置在前述罩部的另一端。
[0055](20)如(12)~(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装置,前述穿刺部是具有多个针的微细针针。
[0056]在有关上述(I)的穿刺装置中,若在主体部被推到使用者的身体上等而向规定方向(穿刺部的移动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向操作部施加前述规定方向的力,则操作部被操作,穿刺部被从主体发射,对使用者的皮肤进行穿刺,若在主体部从使用者的身体离开,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未被限制的状态下向操作部施加前述规定方向的力,则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移动,防止穿刺部露出。因此,防止使用者的误操作,防止穿刺部出乎使用者意外地露出。
[0057]在有关上述(2)的穿刺装置中,若在主体部被推到使用者的身体上等而向与规定方向相反方向被推压的状态下,向操作部施加前述规定方向的力,则操作部被操作,穿刺部被加载,若在主体部从使用者的身体离开,向前述相反方向未被推压的状态下,向操作部施加前述规定方向的力,则操作部不被操作,防止穿刺部被加载。
[0058]在有关上述(3)的穿刺装置中,作为弹性体,包括弹簧、橡胶、充气囊或海绵这样的原材料。
[0059]在有关上述(4)的穿刺装置中,通过使主体部及罩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对移动,能够为了使穿刺部移动而使操作部成为可操作的状态。
[0060]在有关上述(5)的穿刺装置中,能够使为了使操作部成为可操作的状态而使主体部相对于罩部移动的方向,与在以主体部向前述相反方向未被推压的状态向操作部施加了前述规定方向的力时主体部相对于罩部移动的方向一致。
[0061]在有关上述(7)的穿刺装置中,主体部相对于罩部向前述规定方向以外的方向移动的情况被限制。
[0062]在有关上述(9)的穿刺装置中,能够将罩部做成使用者容易把持的形状。
[0063]在有关上述(10)的穿刺装置中,使用者可由把持了罩部的手的拇指对操作部进行操作。
[0064]在有关上述(12)的穿刺装置中,若在主体部被推到使用者的身体上等向规定方向(穿刺部的移动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向按钮施加前述规定方向的力,则按钮被操作,穿刺部从主体被发射,对使用者的皮肤进行穿刺,若在主体部从使用者的身体离开,在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未被限制的状态下向按钮施加前述规定方向的力,则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移动,防止穿刺部露出。因此,防止使用者的误操作,防止穿刺部出乎使用者意外地露出。
[0065]在有关上述(13)以及(14)的穿刺装置中,若在主体部被推到使用者的身体上等而向与规定方向相反方向被推压的状态下,向按钮施加前述规定方向的力,则按钮被操作,穿刺部被加载,若在主体部从使用者的身体离开并向前述相反方向未被推压的状态下向按钮施加前述规定方向的力,则操作部不被操作,防止穿刺部被加载。
[0066]在有关上述(15)的穿刺装置中,作为弹性体,包括弹簧、橡胶、充气囊或海绵这样的原材料。
[0067]在有关上述(16)的穿刺装置中,通过使主体部及罩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对移动,能够为了使穿刺部移动而使按钮成为可操作的状态。
[0068]在有关上述(17)的穿刺装置中,主体部相对于罩部向前述规定方向以外的方向移动被限制。
[0069]在有关上述(18)的穿刺装置中,能够将罩部做成使用者容易把持的形状。
[0070]在有关上述(19)的穿刺装置中,使用者可由把持了罩部的手的拇指操作按钮。
[0071]根据本发明,可以防止使用者的误操作,防止穿刺部出乎使用者意外地露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72]图1是表示罩部为闭塞状态的穿刺装置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0073]图2是表示罩部为开放状态的穿刺装置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0074]图3是表示将罩部拆下了的状态的主体部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0075]图4是表示闭塞状态时的穿刺装置的外观的正视图。
[0076]图5是表示闭塞状态时的穿刺装置的内部的正视剖视图。
[0077]图6是基于图4的A-A线的侧视剖视图。
[0078]图7是表示开放状态时的穿刺装置的外观的正视图。
[0079]图8是表示开放状态时的穿刺装置的内部的正视剖视图。
[0080]图9是表示基于图7的B-B线的侧视剖视图。[0081]图10是表示在安装部件处于加载状态的情况下,将罩部闭塞了时的穿刺装置的内部的正视剖视图。
[0082]图11是表示可操作状态时的穿刺装置的内部的正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3]以下,一面参照附图,一面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0084]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穿刺装置1,是安装被进行了灭菌处理的微细针针头6,通过使该微细针针头6的微细针与被检查者的皮肤抵接,在被检查者的皮肤形成体液的抽出孔(微细孔)的装置。而且,将从由穿刺装置I以及微细针针头6形成的被检查者的皮肤的抽出孔渗出的体液(组织液)收集到抽出介质中,由葡萄糖浓度分析装置(未图示)测定此抽出介质,由此,算出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以此值为基础,推定AUC,糖尿病患者自身监视推定AUC进行管理。
[0085]<穿刺装置的结构>
[0086]穿刺装置I是将皮肤的表皮的角质层贯通,形成不到达至真皮中的血管丛的多个微细的抽出孔,使组织液从该抽出孔渗出的装置。图1以及图2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穿刺装置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穿刺装置I作为整体呈大致圆柱形状,具备主体部2和覆盖主体部2的罩部3。罩部3可相对于主体部2在长度方向滑动。也就是说,主体部2和罩部3可在长度方向相对地移动,能够将主体部2从罩部3拉出或将主体部2向罩部3收容。图1表示将主体部2完全收 容在罩部3中的状态,图2表示主体部2从罩部3被拉出的状态。
[0087]主体部2具备呈圆筒形的基部21。从基部21,延伸设置了直径比该基部21小的同轴的圆筒形的阶梯部22,进而,从阶梯部22,延伸设置了直径比该阶梯部22小的同轴的圆筒形的射出部23。在射出部23设置了射出口 23a,用于在被检查者的皮肤上形成微细孔的微细针针头从前述射出口 23a射出。
[0088]从基部21的与前述阶梯部22相反的一侧,延伸设置了直径比基部21小的同轴的圆筒形的内侧壳体部24。在内侧壳体部24的内部,收容了用于将微细针针头射出的机构。
[0089]罩部3呈直径与基部21大致相同的圆筒形,被安装在主体部2,以便将内侧壳体部24覆盖。罩部3,其内径比内侧壳体部24的外形大一些,可相对于内侧壳体部24在长度方向滑动。换言之,主体部2可相对于罩部3在前述长度方向移动。在内侧壳体部24由罩部3完全覆盖的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以下,称为“闭塞状态”。)下,罩部3的一端与基部21抵接(以下,将此时的主体部2的相对于罩部3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另外,若从闭塞状态使罩部3向基部21和罩部3背离的方向相对于主体部2移动,则内侧壳体部24的一部分露出。将此状态(以下,称为“开放状态”。)表不在图2中。
[0090]罩部3是使用者在使用穿刺装置I时把持的部分。罩部3呈上述的那样的圆筒形,以便使用者容易把持。另外,罩部3被做成其全长为100mm,外径为30mm,以便标准的成人容易由单手把持。另外,罩部3的形状及大小不限于此,但为了做成使用者容易由单手把持的罩部,优选做成全长在90mm以上IlOmm以下的筒状。另外,在将罩部3做成圆筒形的情况下,优选其外径为IOmm以上50mm以下。
[0091]图3是表示将罩部3拆下了的状态的主体部2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在主体部2的与射出部23侧相反侧的端部设置了操作部4。操作部4,例如是按钮。以下,将主体部2的射出部23侧作为下侧,将操作部4侧作为上侧来说明。
[0092]如图3所示,在内侧壳体部24,设置了在内侧壳体部24的长度方向,即上下方向长的滑动孔25。如图2及图3所示,在内侧壳体部24的内部,设置了推动部件51。在推动部件51上,设置了螺钉孔51a,用于将罩部3和推动部件51连接的螺钉31经滑动孔25与此螺钉孔51a螺纹结合(参见图2)。另外,在推动部件51上,设置了向外侧突出的突起51b,突起51b被插入滑动孔25。也就是说,螺钉31及突起51b可沿滑动孔25移动,由此,与推动部件51连接的罩部3,其移动方向被限制在上下方向。
[0093]图4是表示闭塞状态时的穿刺装置的外观的正视图,图5是表示闭塞状态时的穿刺装置的内部的正视剖视图。突起51b与罩部3的下端相比被设置在下方。也就是说,在罩部3被作为闭塞状态时,罩部3的下端与基部21的上端抵接,突起51b进入了基部21的内侧。
[0094]推动部件51的下端屈曲成L字状,形成了抵接部51c。另外,在内侧壳体部24的内部配置了用于安装微细针针头6的安装部件52,在安装部件52的上方配置了用于对安装部件52进行加载的压缩弹簧54。
[0095]图5所示的状态是安装部件52未由压缩弹簧54加载的状态(以下,称为“卸载状态”。)。也就是说,图5所示的安装部件52的位置是下限位置,在安装部件52处于下限位置时,没有向压缩弹簧54施加负荷,其长度为自然长度。
[0096]如图5所示,在安装部件52上设置了 2个突起52a、52b。若罩部3向上方被拉起,穿刺装置I从闭塞状 态向开放状态转移,则推动部件51的抵接部51c与安装部件52的下侧的突起52a抵接。进而,通过罩部3被拉起,安装部件52由推动部件51推而向上方移动。若安装部件52向上方移动,贝U压缩弹簧54的下端由安装部件52向上方推,压缩弹簧54被压缩。由此,安装部件52由压缩弹簧54向下方加载。
[0097]另外,在内侧壳体部24的内壁上,相向地设置了 2个导向部55。图5仅表不2个导向部55中的I个。形成在2个导向部55之间的间隙在上下方向延伸,安装部件52被配置成由2个导向部55夹着。由该2个导向部55之间的间隙,将安装部件52的移动方向限制在上下方向。
[0098]如图5所示,在安装部件52的上方,设置了锁定部件53。锁定部件53可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枢轴53d转动。另外,在锁定部件53上设置了爪部53a,锁定部件53由未图示的弹簧加载,以便在自然状态下爪部53a位于下侧。
[0099]图6是基于图4的A-A线的侧视剖视图。如图6所示,在穿刺装置I为闭塞状态时,罩部3的下端和基部21的上端抵接或非常接近。在此状态时,像上述的那样,推动部件51的突起51b进入了基部21的内侧。在基部21的内侧设置了凹部21a,此时的突起51b与凹部21a卡合。在凹部21a的上侧设置了凸部21b,为了从突起51b与凹部21a卡合的状态将其卡合解除,需要突起51b越过凸部21b向上方移动。也就是说,为了使穿刺装置I从闭塞状态向开放状态转移,需要突起51b越过凸部21b。在本实施方式中,因此所需要的力为3N。另外,为了将穿刺装置I的罩部3与主体部2的卡合解除所需要的力,不限于3N,但优选是2N以上,不到5N。
[0100]图7是表示开放状态时的穿刺装置的外观的正视图,图8是表示开放状态时的穿刺装置的内部的正视剖视图。另外,图9是基于图7的B-B线的侧视剖视图。若罩部3相对于主体部2以3N以上的力向上方被拉起,则与凹部21a卡合的突起51b越过凸部21b,罩部3与主体部2的卡合被解除(参见图9)。进而,若罩部3向上方移动,则罩部3的下端从基部21的上端背离,内侧壳体部24露出(参见图7)。此时,推动部件51与罩部3 —起相对于主体部2向上方移动,突起51b从内侧壳体部24的滑动孔25露出。通过像上述的那样推动部件51的抵接部51与安装部件52的下侧的突起52a抵接,并保持不变地将罩部3拉起,安装部件52向上方移动。
[0101]在锁定部件53的爪部53a的下侧,设置了倾斜部53b。若安装部件52在内侧壳体部24的内部向上方移动,则安装部件52和锁定部件53接近,安装部件52的上侧的突起52b与锁定部件53的倾斜部53b抵接。进而,若安装部件52的上升继续,则由突起52b推倾斜部53b,锁定部件53抵抗加载力,以枢轴53d为中心转动。由此,若突起52b越过倾斜部53b,则锁定部件53由加载力向相反方向转动,向自然状态返回。由此,突起52b与锁定部件53的爪部53a卡合(参见图8)。
[0102]如图7所不,若罩部3相对于主体部2向上方移动,直至将罩部3和推动部件51连接的螺钉31位于滑动孔25的上端附近(以下,将此时的主体部2的相对于罩部3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则像上述的那样,安装部件52的突起52b与锁定部件53的爪部53a卡合。此时,成为安装部件52由压缩弹簧54加载的状态(以下,称为“加载状态”。)。
[0103]在像上述的那样,安装部件52处于加载状态的情况下,主体部2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图10是表示在安装部件52处于加载状态的情况下,将罩部3闭塞了时的穿刺装置I的内部的正视剖视图。在安装部件52被加载且由锁定部件53锁定的加载状态时,若主体部2从第二位置向上方移动,则推动部件51的抵接部51c从安装部件52的突起52a背离,相对于突起52a向下方移动(突起52a相对于抵接部51c向上方移动)。也就是说,安装部件52被作为加载状态保持不变,罩部3被关闭。
[0104]另外,因为此时由滑动孔25将推动部件51及罩部3的移动方向限制在上下方向,所以主体部2相对于罩部3正确地向上方移动。进而,通过主体部2向上方移动,推动部件51的突起51b越过被设置在基部21的内侧的凸部21b,与凹部21a卡合,主体部2到达第一位置。这样,从图8所示的状态向图10所示的状态过渡。
[0105]在安装部件52处于加载状态而且主体部2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穿刺装置I处于可由使用者操作的可操作状态。若在此可操作状态下,将操作部4向下方操作(推操作部4),则由锁定部件53进行的锁定被解除,安装部件52由压缩弹簧54的加载力驱动,微细针针头6向下方射出。图11是表示可操作状态时的穿刺装置的内部的正视剖视图。
[0106]操作部4可在上下方向移动地被安装在内侧壳体部25。另外,在操作部4的下方的位置,在横方向延伸的支承板56被固定在内侧壳体部25的内壁上。在操作部4的下部设置了纵长的板状部41,此板状部41延伸至支承板56的下方。
[0107]在板状部41设置了突起42。另外,在锁定部件53的与板状部41的相向面上设置了倾斜部53c 。该锁定部件53的倾斜部53c与板状部41的突起42抵接。操作部4经突起42和倾斜部53c由对锁定部53进行加载的弹簧向上方加载,通常维持从主体部2突出的状态。另外,若操作部4向下方被推下,则板状部41相对于支承板56向下方移动,倾斜部53c由突起42推下,锁定部件53抵抗加载力,以枢轴53d为中心转动。[0108]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为了将操作部4向下方操作所需要的力,即为了将操作部4抵抗锁定部53的加载力地推下所需要的力为6N。另外,为了将操作部4向下方操作所需要的力不限于6N,但需要至少比为了将穿刺装置I的罩部3与主体部2的卡合解除所需要的力(本实施方式中为3N)大,优选为5N以上,ION以下。
[0109]若将操作部4向下方操作,板状部41向下方移动,则板状部41与锁定部件53的上部相向。进而,若操作部4的下降继续,则倾斜部53c由突起42推,锁定部件53抵抗加载力,以枢轴53d为中心转动。由此,锁定部件53的爪部53a和安装部件52的突起52b的卡合被解除,安装了微细针针头6的安装部件52由压缩弹簧54向下方加载,微细针针头6被射出。
[0110]〈穿刺装置的动作〉
[0111]以下,对穿刺装置I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被检查者从射出口 23a将微细针针头6安装在安装部件52上。
[0112]接着,被检查者使处于卸载状态的穿刺装置I向加载状态转移。也就是说,被检查者由单手(例如,右手)把持穿刺装置I的罩部3,由另一方的手(例如,左手)抓住主体部2的基部21,使罩部3和基部21相对移动,以便将闭塞状态的罩部3从基部21拉开。由此,主体部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0113]在主体部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期间,推动部件51在内侧壳体部24的内部向上方移动,抵接部51c与安装部件52的突起52a抵接,安装部件52由推动部件51推,向上方移动。由此,压缩弹簧54被压缩,安装部件52抵抗压缩弹簧54的加载力,进一步被拉起。安装部件52的上侧的突起52b与锁定部件53的倾斜部53b抵接,倾斜部53b由突起52b推,锁定部件53以枢轴53d为中心转动。若突起52b越过倾斜部53b,则锁定部件53向自然状态返回,突起52b与锁定部件53的爪部53a卡合。由此,安装部件52成为加载状态。
[0114]接着,被检查者使成为加载状态的穿刺装置I的罩部3移动以便关闭,使主体部2相对于罩部3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也就是说,被检查者使由一方的手把持的罩部3和由另一方的手抓住的基部21移动以便使之接近,罩部3的下端和基部21的上端抵接或非常接近。由此,穿刺装置I成为可操作状态。
[0115]若穿刺装置I成为可操作状态,则被检查者由单手(例如,右手)把持罩部3,将穿刺装置I的下端,即设置了射出部23的射出口 23a的端部推到被检查者的身体(例如,左臂)上。由此,将穿刺装置I的主体部2向上方,即将安装部件52 (微细针针头6)向由压缩弹簧54加载的方向的相反方向推压,主体部2的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
[0116]像上述的那样,在主体部2向上方被推压的状态下,被检查者由把持罩部3的手的拇指将操作部4向下方操作。若向操作部4施加向下的力,则此力经支承板56向主体部2传递,也就是说,向下的力,即从罩部3背离的方向的力作用于主体部2。而且,由于此时主体部2被推到被检查者的身体上,所以产生上述的向下的力的反力,主体部2不会相对于罩部3相对地移动,停在第一位置。
[0117]像上述的那样,对操作部4的操作所需要的力为6N。因此,若向操作部4施加6N以上的向下的力,则锁定部件53以枢轴53d为中心转动。由此,锁定部件53的锁定被解除,安装部件52由压缩弹簧54的加载力驱动,微细针针头6向下方射出。多个微细针从微细针针头6的下面(与皮肤相向的面。以下,称为“微细孔形成面”。)突出。微细针针头6的微细针,具有将皮肤的表皮的角质层贯通,没有到达至真皮中的血管丛的那样的长度(例如,0.3mm)。此微细针针头6的微细孔形成面与被检查者的皮肤抵接(碰撞),在被检查者的皮肤上形成多个微细孔。
[0118]接着,对在可操作状态的穿刺装置I未将其下端推到被检查者的身体上的状态,即主体部2的向下方的移动未被限制的状态下,向操作部4施加了向下的力的情况下的穿刺装置I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穿刺装置I的主体部2向上方未被推压的状态下,若被检查者欲对操作部4进行操作或被检查者出乎意外地触碰了操作部4,向操作部4施加向下的力,则此力经支承板56向主体部2传递。也就是说,向下的力,即从罩部3背离的方向的力作用于主体部2。 [0119]此时,因为对推动部件51的突起51b和基部21的卡合的解除所需要的力是3N,对操作部4的操作所需要的力是6N,所以若向操作部4施加3N以上的向下的力,则操作部4不会被操作,突起51b和基部21的卡合被解除。由此,主体部2相对于罩部3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穿刺装置I成为开放状态。此时,因为操作部4不被操作,所以不存在微细针针头6被射出的情况。也就是说,根据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穿刺装置1,在穿刺装置I的下端未被推到被检查者的身体等上的状态下,即使因误操作等向操作部4施加向下的力,将穿刺装置I的微细针针头6射出的机构也不会动作,主体部2和罩部3被拉开。因此,防止微细针针头6出乎使用者意外地被射出。
[0120](其它的实施方式)
[0121]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做成了将操作部4设置在穿刺装置I的与射出口 23a相反侧端部的结构,但是不限定于此。主体部2只要可向与从罩部3背离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即可,不论设置操作部的位置如何。例如,也可以将操作部设置在罩部3的侧面等上。
[0122]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安装部件52及安装在它上的微细针针头6的驱动源做成了压缩弹簧54的结构进行了叙述,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橡胶、拉伸弹簧、空气弹簧等压缩弹簧以外的弹性体作为安装部件52及微细针针头6的驱动源。另外,也可以做成不是将弹性体,而是将空压缸或马达等动力产生装置作为安装部件52及微细针针头6的驱动源,与操作部4的操作相应地使动力产生装置产生驱动力,驱动安装部件52以及微细针针头6的结构。
[0123]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对罩部3与主体部2的卡合的解除所需要的力为3N,使对操作部4的操作所需要的力为6N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但是,优选对操作部4的操作所需要的力和对罩部3与主体部2的卡合的解除所需要的力的差在IN以上,6N以下。通过像这样预先使对操作部4的操作所需要的力和罩部3与主体部2的卡合的解除所需要的力的差为IN以上,在以可操作状态的穿刺装置I的主体部2向上方未被推压的状态向操作部4施加了向下的力的情况下,可确实地不会使穿刺装置I的射出微细针针头6的机构动作地将主体部2和罩部3拉开。另外,通过预先使对操作部4的操作所需要的力和对罩部3与主体部2的卡合的解除所需要的力的差在6N以下,可以防止因在对操作部4的操作所需要的力和对罩部3与主体部2的卡合的解除所需要的力极端地不同而产生的处理的困难。
[0124]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微细针针头6对被检查者的皮肤进行穿刺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安装以往的针状的穿刺部进行穿刺的结构。
[0125]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被检查者单独操作的实施方式,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别的使 用者相对于被检查者操作穿刺装置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穿刺装置,包括: 在一部分上设置了开口的罩部; 被保持在前述罩部,可相对于前述罩部从前述开口向规定方向移动的主体部; 向前述规定方向发射的穿刺部;和 操作部,该操作部被构成为通过在规定方向施加力进行推,将前述穿刺部发射, 其特征在于,前述穿刺部,如果在前述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在前述规定方向向前述操作部施加力,则被放射, 前述主体部,通过在前述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未被限制的状态下在规定方向被施加力,代替推前述操作部,进行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用于将前述穿刺部向前述规定方向加载的加载部,和 用于将前述加载部的加载锁定,与前述操作部的操作相应地解除锁定的锁定部, 如果在向与前述规定方向相反方向推前述主体部的状态下,在规定方向向前述操作部施加前述力,贝1J前述锁定部解除前述加载,前述穿刺部向前述规定方向被发射, 通过在向与前述规定方向相反方向未推前述主体部的状态下在前述规定方向被施加前述力,不会解除前述锁定部的前述锁定,前述主体部相对于前述罩部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加载部是弹性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前述主体部相对于前述罩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前述加载部从卸载状态向加载状态转移,前述锁定部将由前述加载部进行的加载锁定,维持前述锁定部的锁定不变,使前述主体部相对于前述罩部向前述第一位置返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如果在前述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在前述规定方向向前述操作部施加前述力,则前述主体部相对于前述罩部位于前述第一位置不变,前述锁定部解除锁定,前述加载部对前述穿刺部进行加载; 通过在前述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未被限制的状态下在前述规定方向被施加前述力,不会解除前述锁定部的前述锁定,前述主体部相对于前述罩部从前述第一位置向前述第二位置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前述主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未被限制的状态下在前述规定方向被施加前述力,前述主 体部向前述规定方向移动,前述穿刺部不向前述规定方向发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主体部具有对相对于前述罩部的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iu述罩部被构成为被检查者能够把持, 前述操作部被构成为能够由被检查者的把持前述罩部的手进行操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罩部呈在一端具有前述开口的筒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操作部被设置在前述罩部的另一端。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穿刺部是具有多个针的微细针针头。
12.—种穿刺装置,包括主体部和罩部, 该主体部具有壳体;被设置在前述壳体的内侧,并将穿刺部向规定方向发射的加载部;和通过以规定的力向前述规定方向推,使前述加载部发射前述穿刺部的按钮, 该罩部能够以比前述规定的力小的力保持前述主体部,以便将前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在使用者推前述按钮时,被前述使用者把持, 其特征在于,前述主体部可相对于保持前述主体部的前述罩部在前述规定方向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主体部向与前述规定方向相反方向被推压的状态下,在将前述按钮以前述规定的力向前述规定方向推的情况下,前述加载部将前述穿刺部向前述规定方向发射。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锁定部,该锁定部将由前述加载部进行的加载锁定,并与前述按钮的操作相应地解除锁定, 在前述主体部向与前述规定方向相反方向被推压的状态下,在将前述按钮以前述规定的力向前述规定方向推的情况下,前述主体部不会相对于前述罩部移动,前述锁定部解除锁定,前述加载部对前 述穿刺部进行加载;在前述主体部向前述相反方向未被推压的状态下,在将前述按钮以前述规定的力向前述规定方向推的情况下,前述锁定部不会解除锁定,前述主体部相对于前述罩部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加载部是弹性体。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前述主体部相对于前述罩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前述加载部从卸载状态向加载状态转移,前述锁定部将由前述加载部进行的加载锁定,能够维持前述锁定部的锁定不变,使前述主体部相对于前述罩部向前述第一位置返回。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主体部具有对相对于前述罩部的向前述规定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罩部呈在一端具有前述开口的筒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按钮被设置在前述罩部的另一端。
20.如权利要求12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穿刺部是具有多个针的微细针针头。
【文档编号】A61B17/34GK104013455SQ201410071865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日
【发明者】朝仓义裕 申请人: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