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葡萄球菌片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葡萄球菌片,包含以下重量份的活性组分:白葡萄球菌粉10份,牛蒡根50份、浙贝母40份、石榴皮40份、凌霄花35份、莪术30份、紫苏叶30份、莱菔子25份、延胡索25份、金银花20份、厚朴20份、白果20份、杏仁20份,该白葡萄球菌片起效快,毒副作用小,应用前景广阔。
【专利说明】一种白葡萄球菌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其他各种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多痰和咳嗽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品技术的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白葡萄球菌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2]
【背景技术】
[0003]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疾病,一般情况下,咳嗽是一种重要的反射性保护机制,通过咳嗽排出呼吸道内的痰液或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从而防止感染形成。但是如果咳嗽剧烈持续,不仅病人痛苦,且易产生其他并发症,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镇咳药缓解咳嗽。
[0004]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主要为化学和物理两种因素,根据其性质又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形式。内源性咳嗽通常是由炎症介质如气管炎,哮喘,肺炎和肺肿瘤等疾病过量释放的炎症介质所引起;外源性咳嗽通常是由外源化学和物理物质刺激,以及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不良反应所造成。治疗咳嗽的根本在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应用镇咳药只是为了缓解症状,镇咳药的正确应用,必须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和利弊关系进行适当的选择。
[0005]目前,镇咳平喘药物种类繁多,如白葡萄球菌,为一种非致病性的口服细菌制剂,系由非致病性白葡萄球菌液体培养而得的灭活干燥菌体制成。实验表明,其具有近似可待因的镇咳强度,直接作用于延脑咳嗽中枢,对急性咳嗽镇咳作用明显,剂量越大,镇咳作用越强,并有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能使痰量明显减少。市售有白葡萄球菌片,其口服时口感差,服用量大,服用不方便,不适用于老人、小孩等多种人群。
[0006]祖国医学认为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外感寒、热、燥等表邪,侵入犯肺,肺气上逆;内有食滞,脾困生湿生痰,痰湿蕴积,肺气失宣;素体虚弱,久咳伤津,虚火上炎,更灼肺阴,肾不纳气而生。临床可分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咳嗽:如寒咳、热咳、伤寒暴嗽、肺塞咳嗽、肺热咳嗽、痰热嗽、秋燥咳嗽;内伤咳嗽:如食积咳嗽、呷嗽、涎嗽、痰血嗽、肺燥久咳、脾虚久嗽、肾虚久嗽等。
[0007]现有技术处方缺乏辩证,配方陈旧,治疗周期长,对症性不强,疗效不明显,甚至还会给患者 带来副作用,增加患者痛苦,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有效、安全的药物,已经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咳嗽的重要方向。
[0008]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参考祖国医学对咳嗽发病机理的认识以及治疗的宝贵经验,参阅已有合理组方,辨证论治,按照中国药典及药理配伍,推陈致新有所增益,辨证论治一直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核心理论,如何针对主要病机用药同时兼顾次要病机,兼顾共性与个性的治疗,从而最大程度体现中医治疗疾病的内涵与外延,是中成药配伍的一个现实难题。
【发明者】针对咳嗽的主要病机特点,结合大量配方根据多年的医行实践,通过对传统中药的研究,并结合辩证论证,多方收集众家之长,寻求最佳治疗方案,从祖国医学宝库中,筛选出疏散风热,润肺化痰,宣肺止咳为主,佐以养胃振脾治疗咳嗽的天然中药,按中医理论组方,提取精华,起效快、作用强、疗程短、安全性高、无明显毒副作用。诸药合用,相得益彰。
[0010]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方白葡萄球菌片,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活性组分:白葡萄球菌粉10份,牛蒡根50份、浙贝母40份、石榴皮40份、凌霄花35份、莪术30份、紫苏叶30份、莱菔子25份、延胡索25份、金银花20份、厚朴20份、白果20份、杏仁20份。
[0011]其制备方法为:
1)取牛蒡根50份、浙贝母40份、石榴皮40份、金银花20份、厚朴20份、白果20份、杏仁20份混合均匀,加3倍重量的水武火煮沸,然后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收集滤液和滤渣;往滤渣中添加I倍重量水,武火煮沸,然后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收集滤液;合并上述两次滤液,冷却后,浓缩成密度为1.2g/ml的浸膏;80°C烘干后,粉碎成粉末,即为复合物A;
2)取凌霄花35份、莪术30份、紫苏叶30份、莱菔子25份、延胡索25份用70%乙醇加热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然后浓缩获得浓缩膏,浓缩过程控制温度为60°C,控制浓缩膏密度为1.2g/ml,干燥后粉碎得复合物B ;
均匀混合白葡萄球菌粉、复合物A和复合物B制备本申请的复方药物组合物。
[0012]本发明的原料药白葡萄球菌粉(Powdered Staphylococcus Albus)为黄褐色粉末;有似于酵母臭,无味,干燥失重< 7.0%,重金属< 0.002%,砷盐< 0.0002,含壁磷酸质以有机磷计算不得少于2.0%,符合国家药品西药标准(化学药品地标升国标第16册)编号WS1-XG-136-2002。可通过市售获得。
[0013]本发明的药物可采用现有制药领域中的常规方法生产,需要的时候可以添加各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的载体包括药学领域常规的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润滑剂等。
[0014]本发明的药物在制成口服制剂时,可选择的填充剂有:淀粉、糖粉、磷酸钙、硫酸钙二水物、糊精、微晶纤维素、乳糖、预胶化淀粉、甘露醇等;可选择的粘合剂有:羧甲基纤维素钠、PVP-K30、羟丙基纤维素、淀粉浆、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胶化淀粉等;可选择的崩解剂有:干淀粉、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等;可选择的润滑剂有:硬脂酸镁、滑石粉、十二烷基硫酸钠、微粉硅胶等。
[0015]本发明白葡萄球菌口服片剂,每片含白葡萄球菌10mg,用法用量,一次3片,一日3次。
[0016]本发明药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泛,成本低廉,其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最大限度的获得其有效成分,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诸药合用,相得益彰,本发明制剂服用量小,药物有效成分易于释放,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使药效能够充分发挥,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0017]【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一种复方白葡萄球菌片,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活性组分:白葡萄球菌粉10份,牛蒡根50份、浙贝母40份、石榴皮40份、凌霄花35份、莪术30份、紫苏叶30份、莱菔子25份、延胡索25份、金银花20份、厚朴20份、白果20份、杏仁20份。
[0019]其制备方法为:
1)取牛蒡根50份、浙贝母40份、石榴皮40份、金银花20份、厚朴20份、白果20份、杏仁20份混合均匀,加3倍重量的水武火煮沸,然后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收集滤液和滤渣;往滤渣中添加I倍重量水,武火煮沸,然后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收集滤液;合并上述两次滤液,冷却后,浓缩成密度为1.2g/ml的浸膏;80°C烘干后,粉碎成粉末,即为复合物A;
2)取凌霄花35份、莪术30份、紫苏叶30份、莱菔子25份、延胡索25份用70%乙醇加热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然后浓缩获得浓缩膏,浓缩过程控制温度为60°C,控制浓缩膏密度为1.2g/ml,干燥后粉碎得复合物B ;
均匀混合白葡萄球菌粉、复合物A和复合物B制备本申请的复方药物组合物。
[0020]本发明复方药物组合物可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白葡萄球菌口服片剂,每片含白葡萄球菌IOmg,用法用量,一次3片,一日3次。
[0021]实施例2 一、毒性实验
本实验采用健康SD大鼠,口服给药实施例1制备的药物剂量梯度均为0.2g/kg以及
1.0g/kg,连续给药30天,经观察大鼠给药期间及停药后I周之内动物生长状态、活动饮食、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组织结构以及尿常规等均无明显影响,表明临床用药安全可靠。
[0022]二、浓氨水喷雾法研究镇咳效果
取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别灌胃给药,每天I次,连续3d。对照组给予山东仁和堂制药制备的白葡萄球菌片剂(成分为白葡萄球菌粉),于末次给药Ih后,小鼠接受浓氨水喷雾10s,喷雾结束后,取出小鼠,观察咳嗽反应出现的时间和次数,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3min内咳嗽次数,结果见表1
表1镇咳实验
【权利要求】
1.一种白葡萄球菌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葡萄球菌片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白葡萄球菌粉10份,牛蒡根50份、浙贝母40份、石榴皮40份、凌霄花35份、莪术30份、紫苏叶30份、莱菔子25份、延胡索25份、金银花20份、厚朴20份、白果20份、杏仁2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葡萄球菌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葡萄球菌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取牛蒡根、浙贝母、石榴皮、金银花、厚朴、白果以及杏仁,混合均匀,加3倍重量的水武火煮沸,然后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收集滤液和滤渣;往滤渣中添加I倍重量的水,武火煮沸,然后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收集滤液;合并上述两次滤液,冷却后,浓缩成密度为1.2g/ml的浸膏;80°C烘干后,粉碎成粉末,即为复合物A; 2)按照重量份取凌霄花、莪术、紫苏叶、莱菔子以及延胡索,用70%乙醇加热回流3小时,滤过,浓缩获得浓缩膏,浓缩过程控制温度为60°C,控制浓缩膏密度为1.2g/ml,干燥后粉碎得复合物B ; 混合白葡萄球菌粉、复合物A和复合物B即得。
3.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在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其他各种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多痰和咳嗽中的用途。
【文档编号】A61P11/00GK103961654SQ201410224099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4日
【发明者】林凡儒, 林凡友, 赵振桥 申请人: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