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73844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风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风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中药及制备方法,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地骨皮,五倍子、芥子、牡荆子、磨盘根、虎耳草、百合、桑叶、薄荷、矮茎朱砂根、伽喃香、防风、风轮菜、高粱泡根、隔山香、伤寒草、青皮、犀角和蛇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对风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针对性强,有确切疗效,见效快,毒副作用小且复发率低。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风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治疗 风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引起 听功能障碍,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统称为耳聋。一般认为语言频率平均听阈在26dB 以上时称之为听力减退或听力障碍。根据听力减退的程度不同,又称之为重听、听力障碍、 听力减退、听力下降等。
[0003] 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 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 眩晕、恶心、呕吐等。1.耳聋:多为单侧耳聋,发病前多无先兆,少数患者则先有轻度感冒、 疲劳或情绪激动史。耳聋发生突然,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 数患者可在3天以内听力损失方达到最低点。2.耳鸣:可为始发症状,大多数患者可于耳聋 时出现耳鸣,但耳鸣也可发生于耳聋之后。经治疗后,多数患者听力可以提高,但耳鸣可长 期存在。3.眩晕:一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多为旋转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可 与耳聋同时出现,或于耳聋发生前后出现。4.其他:少数患者可有耳闷堵感、压迫感或麻木 感。
[0004] 突发性聋治疗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有效率在70%左右。开始治疗的时间 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该在发病后7?10天内尽早治疗。
[0005] 1.糖皮质激素
[0006] 具有抗炎、抗病毒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可缓解血管内皮水肿,增加内耳血液供应, 目前是突发性聋的重要治疗。
[0007] 2.溶栓和抗凝药物
[0008] 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红细胞聚集和血浆黏稠 度也呈显著升高,提示血液黏滞度在突发性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0009] 3.神经营养类药物
[0010] 常用的神经营养类药物有三磷酸腺苷(ATP)和维生素类等。ATP是一种辅酶,是机 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因其具有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已经成为治疗突发性聋的主要药物之 〇
[0011] 4.高压氧治疗
[0012] 由于毛细血管细胞水肿,耳蜗血流减少导致耳蜗缺氧,部分突发性聋患者外淋巴 氧压降低,因此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耳蜗内的氧压。高压氧治疗可以减轻内耳水肿和缺 血缺氧损害,改善内耳循环,也能明显提高血液及组织细胞的氧分压和血浆中的容血量和 在组织中的弥散半径,加快内耳毛细胞和前庭神经纤维的修复,还能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 血液的黏稠度,因而可以用于突发性聋的治疗。治疗效果与患病时间相关。随着治疗经验 的积累,高压氧结合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优于单一的高压氧疗法。经过临床观察,高 压氧治疗结合一定的心理护理措施效果更佳,对突发性聋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患 者的心理压力减轻,能够很好的配合治疗,使治疗得以顺利的进行,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发明内容】

[001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风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中药及 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对风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有确切疗效,有效率高、针对性强、见效 快、毒副作用小且复发率低。
[001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风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中药, 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地骨皮,五倍子、芥子、牡荆子、磨盘根、虎耳草、百合、桑叶、薄 荷、矮茎朱砂根、伽喃香、防风、风轮菜、高粱泡根、隔山香、伤寒草、青皮、犀角和蛇蜕。
[0015] 其中,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如下:地骨皮20?30份,五倍 子10?20份、芥子20?30份、牡荆子15?25份、磨盘根30?40份、虎耳草10?20份、 百合20?30份、桑叶30?40份、薄荷10?20份、矮茎朱砂根10?20份、伽喃香20? 30份、防风5?15份、风轮菜10?20份、高粱泡根20?30份、隔山香15?25份、伤寒草 10?20份、青皮10?20份、犀角5?15份和蛇蜕10?20份。
[0016] 其中,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如下:地骨皮20?25份,五倍 子10?15份、芥子25?30份、牡荆子20?25份、磨盘根35?40份、虎耳草15?20份、 百合25?30份、桑叶30?35份、薄荷15?20份、矮茎朱砂根10?15份、伽喃香20? 25份、防风5?10份、风轮菜10?15份、高粱泡根25?30份、隔山香20?25份、伤寒草 10?15份、青皮15?20份、犀角5?10份和蛇蜕15?20份。
[0017] 其中,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如下:地骨皮23份,五倍子14 份、芥子28份、牡荆子21份、磨盘根37份、虎耳草16份、百合27份、桑叶32份、薄荷16份、 矮茎朱砂根12份、伽喃香24份、防风9份、风轮菜13份、高粱泡根28份、隔山香25份、伤 寒草13份、青皮17份、犀角6份和蛇蜕18份。
[0018] 其中,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如下:地骨皮22份,五倍子12 份、芥子26份、牡荆子24份、磨盘根39份、虎耳草18份、百合30份、桑叶34份、薄荷19份、 矮茎朱砂根13份、伽喃香21份、防风6份、风轮菜11份、高粱泡根26份、隔山香21份、伤 寒草10份、青皮16份、犀角7份和蛇蜕17份。
[0019] 当上述任意一种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 第一步,将地骨皮,五倍子、芥子、牡荆子、磨盘根、虎耳草、百合、桑叶、薄荷和矮茎 朱砂根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 每次2?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30?1. 32的膏体, 备用;
[0021] 第二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量水,煮沸2?4 小时,过滤,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27?1. 29的膏体;
[0022]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55°C?65°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 粉;
[0023] 第四步,将所述的干膏粉与淀粉进行混匀处理,得到膏体混合物;所述的膏体和淀 粉的重量比为I : 0. 03?0. 05 ;将所述膏体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干燥处理,得到的膏体 混合物颗粒;
[0024] 第五步,将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与滑石粉、硬脂酸镁依次进行混匀处理、压片处 理、包衣处理,即得中药片剂成品;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的重量比为 100 : 3 ?5 : 0. 35 ?0. 55。
[0025] 当上述任意一种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糖浆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 第一步,将地骨皮,五倍子、芥子、牡荆子、磨盘根、虎耳草、百合、按所述比例混合, 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4次,每次回 流提取2?3小时,合并各次提取液,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C? 70°C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 05?1. 10的药液,将浓缩后的浓缩液用喷 雾干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100?200目,获得干粉;
[0027] 第二步,将高粱泡根、隔山香、伤寒草、青皮、犀角和蛇蜕按所述比例混合,粉碎成 粉末,用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48?72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 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 25?1. 27的膏体,用 喷雾干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100?200目,获得干粉,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二步混合 物质量的3?5倍;
[0028] 第三步,将余下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量醇浓度为 70 %?80 %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1?3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 醇,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 20?1. 22的膏体,于55°C?65°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粉;
[0029] 第四步,将第一步至第三步获得的干粉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水溶 解,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 0,随后加入矫味剂蔗糖、防腐剂混合均匀,即得糖 浆剂,加入的矫味剂、防腐剂及其在药物中的含量:蔗糖30?60%、山梨酸类防腐剂如山梨 酸钾0. 1?0. 3%或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如尼泊金乙酯0. 01?0. 05%。
[0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对风火上扰型突发性耳 聋的针对性强,有确切疗效,见效快,毒副作用小且复发率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风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地骨皮, 五倍子、芥子、牡荆子、磨盘根、虎耳草、百合、桑叶、薄荷、矮茎朱砂根、伽喃香、防风、风轮 菜、高粱泡根、隔山香、伤寒草、青皮、犀角和蛇蜕。
[0032]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0033] 地骨皮:为前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甘,寒。归肺、肝、肾经。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 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中国药典》
[0034] 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hus potaninii Maxim.或红鼓杨 Rhus pun-jabensis Stew. var. sinica(Diels)Rehd. et ffils.叶上的虫 癭,主要由五倍子财Melaphis chinensis(Bell)Baker寄生而形成。酸、湿,寒。归肺、大 肠、肾经。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 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中国药典》
[0035] 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 L.或芥 Brassica juncea(L. )Czern. 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辛,温。归肺经。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 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中国药典》
[0036] 牡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果实。味苦;辛;性温。归肺;大肠经。化湿祛痰; 止咳平喘;理气止痛。主咳嗽气喘;胃痛;泄泻;痢疾;疝气痛;脚气肿胀;白带;白浊。《中 华本草》
[0037] 磨盘根:为锦葵科植物磨盘草Abutilon indicum(L. ) Sweet的根。拉丁植物动物 矿物名:Abutilon indicum(L.)Sweet[Sida indica L·]。甘;谈;平。归肾;脾;肺;膀月光 经。清热利湿;通窍活血。主肺燥咳嗽;胃痛;腹痛;泄泻;淋证;疝气;跌打损伤;耳鸣耳聋。 《陆川本草》:利水,去膀胱湿热。治耳鸣,耳聋,消池,痔疮。《中华本草》
[0038] 虎耳草: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 [S. sarmentosa L.]。味苦;辛;寒;有小毒。归肺;脾;大肠经。疏风; 清热;凉血解毒。主风热咳嗽,肺痈,吐血,风火牙痛,风瘆瘙痒,痈肿丹毒,痔疮肿痛,毒虫咬 伤,外伤出血。《中华本草》
[0039] 百合:为百合科植物卷丹 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 Lilium brownii F.E. Brown var.viridulum Baker 或细叶百合 Lilium pumilum DC.的干燥肉质鱗叶。甘, 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 恍惚。《中国药典》
[0040]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甘、苦,寒。归肺、肝经。疏散风 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中国药典》
[0041] 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辛, 凉。归肺、肝经。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瘆。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 疮,风瘆,麻瘆,胸胁胀闷。《中国药典》
[0042] 矮莖朱砂根: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矮莖朱砂根Ardisia brevicaulis Diels,以 根入药。苦、涩,寒。清热利咽,活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痈疮肿毒,蛇咬伤,风湿关节疼痛, 跌打损伤。《全国中草药汇编》
[0043] 伽喃香: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近根部的含有多量树脂的木材。选取沉香中 油性(树脂)足、体质重而性糯的木材条块,削去其含油少而色淡的部分。辛甘,温。《本草 汇言》:〃味辛辣,气温,无毒。〃《粵海香语》:〃味辛而气甜。〃理气,止痛,通窍。治胸闷不 舒,气滞疼痛,风痰闭塞。功胜沉香。《本草汇言》:"与沉香同。性气较沉香润缓。能缩二 便。〃《药性考》:〃下气辟恶,风痰闭塞,通窍醒神。〃《纲目拾遗》:〃固脾保肾。入汤剂,能 闭精固气。〃《中药大辞典》
[0044]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 SchischL 的干燥 根。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瘆瘙 痒,破伤风。《中国药典》
[0045] 风轮菜:为唇形科植物风轮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isnopodium chinense(Benth. )0· Kuntze [Calamintha chinensis Benth.]。味辛;苦;性凉。疏风清热; 解毒消肿;止血。主感冒发热;中暑;咽喉肿痛;白喉;急性胆囊炎;肝炎;肠炎;痢炎;痢疾; 肋腺炎;乳炎;疔疮肿毒;过敏性皮炎;急性结膜炎;尿血;崩漏;牙龈出血;外伤出血。《中 华本草》
[0046] 高粱泡根:为蔷薇科植物高梁泡的根。《江西草药》:〃甘苦,寒。〃金华《常用中草 药单方验方选编》:〃酸,微寒。〃疏风清热,凉血和瘀。治感冒,高血压偏瘫,咳、衄、便血, 产后腹痛,崩漏,白带。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疏风解表,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治感冒,口腔炎,鼻衄,咳血,血崩,白带过多,产后感染,子宫下垂,痔疮,癫痫,坐骨神经痛。 〃《中药大辞典》
[0047] 隔山香:为伞形科植物隔山香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tericum citriodorum(Hance)Yuan et Shan, [Angelica citriodora Hance]。味辛;微苦;性平。疏 风清热;祛痰止咳;消肿止痛。主感冒;咳嗽;头痛;腹痛;痢疾;肝炎;风湿痹痛;疝气;月 经不调;跌打伤肿;疮痈;毒蛇咬伤。《中华本草》
[0048] 伤寒草:为菊科植物夜香牛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nonia cinerea(L. )Less. [V. ab_breuiana(Wall. )DC.]。味苦;辛;性凉。疏风清热;除湿;解毒。主 感发热;咳嗽;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腹泻;白滞;亲疮肿毒;乳腺炎;鼻炎;毒蛇咬伤。《中 华本草》
[0049] 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 成熟果实的果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 乳核,乳痈,食积腹痛。《中国药典》
[0050] 庫角:庫科动物印度庫 Rhinoceros unicornis L.、爪卩圭庫 R.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庫 R. sumatrensis Cuvier、黑庫 R. bicornis L.及白庫 R.simus Cottoni 等,以角入药。苦、酸、咸,寒。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用于热病神昏谵语,斑瘆,吐血,衄血。 《全国中草药汇编》
[0051] 蛇蜕: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 Cope、锦蛇Elaphe carinata(Guenther)或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咸、甘, 平。归肝经。祛风,定惊,解毒,退翳。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疔肿,皮肤瘙痒。 《中国药典》
[0052] 其中,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如下:地骨皮20?30份,五倍 子10?20份、芥子20?30份、牡荆子15?25份、磨盘根30?40份、虎耳草10?20份、 百合20?30份、桑叶30?40份、薄荷10?20份、矮茎朱砂根10?20份、伽喃香20? 30份、防风5?15份、风轮菜10?20份、高粱泡根20?30份、隔山香15?25份、伤寒草 10?20份、青皮10?20份、犀角5?15份和蛇蜕10?20份。
[0053] 其中,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如下:地骨皮20?25份,五倍 子10?15份、芥子25?30份、牡荆子20?25份、磨盘根35?40份、虎耳草15?20份、 百合25?30份、桑叶30?35份、薄荷15?20份、矮茎朱砂根10?15份、伽喃香20? 25份、防风5?10份、风轮菜10?15份、高粱泡根25?30份、隔山香20?25份、伤寒草 10?15份、青皮15?20份、犀角5?10份和蛇蜕15?20份。
[0054] 其中,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如下:地骨皮23份,五倍子14 份、芥子28份、牡荆子21份、磨盘根37份、虎耳草16份、百合27份、桑叶32份、薄荷16份、 矮茎朱砂根12份、伽喃香24份、防风9份、风轮菜13份、高粱泡根28份、隔山香25份、伤 寒草13份、青皮17份、犀角6份和蛇蜕18份。
[0055] 其中,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如下:地骨皮22份,五倍子12 份、芥子26份、牡荆子24份、磨盘根39份、虎耳草18份、百合30份、桑叶34份、薄荷19份、 矮茎朱砂根13份、伽喃香21份、防风6份、风轮菜11份、高粱泡根26份、隔山香21份、伤 寒草10份、青皮16份、犀角7份和蛇蜕17份。
[0056] 当上述任意一种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7] 第一步,将地骨皮,五倍子、芥子、牡荆子、磨盘根、虎耳草、百合、桑叶、薄荷和矮茎 朱砂根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 每次2?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30?1. 32的膏体, 备用;
[0058] 第二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量水,煮沸2?4 小时,过滤,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27?1. 29的膏体;
[0059]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55°C?65°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 粉;
[0060] 第四步,将所述的干膏粉与淀粉进行混匀处理,得到膏体混合物;所述的膏体和淀 粉的重量比为1 : 0. 03?0. 05 ;将所述膏体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干燥处理,得到的膏体 混合物颗粒;
[0061] 第五步,将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与滑石粉、硬脂酸镁依次进行混匀处理、压片处 理、包衣处理,即得中药片剂成品;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的重量比为 100 : 3 ?5 : 0. 35 ?0. 55。
[0062] 当上述任意一种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糖浆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3] 第一步,将地骨皮,五倍子、芥子、牡荆子、磨盘根、虎耳草、百合、按所述比例混合, 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4次,每次回 流提取2?3小时,合并各次提取液,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C? 70°C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 05?1. 10的药液,将浓缩后的浓缩液用喷 雾干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100?200目,获得干粉;
[0064] 第二步,将高粱泡根、隔山香、伤寒草、青皮、犀角和蛇蜕按所述比例混合,粉碎成 粉末,用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48?72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 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 25?1. 27的膏体,用 喷雾干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100?200目,获得干粉,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二步混合 物质量的3?5倍;
[0065] 第三步,将余下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量醇浓度为 70 %?80 %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1?3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 醇,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 20?1. 22的膏体,于55°C?65°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粉;
[0066] 第四步,将第一步至第三步获得的干粉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水溶 解,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 0,随后加入矫味剂蔗糖、防腐剂混合均匀,即得糖 浆剂,加入的矫味剂、防腐剂及其在药物中的含量:蔗糖30?60%、山梨酸类防腐剂如山梨 酸钾0. 1?0. 3%或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如尼泊金乙酯0. 01?0. 05%。
[0067]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充分理解本发明如何应用技 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达成技术效果并据以实施。
[0068] 实施例I :片剂
[0069] 取地骨皮220g,五倍子120g、芥子260g、牡荆子240g、磨盘根390g、虎耳草180g、 百合300g、桑叶340g、薄荷190g、矮莖朱砂根130g、伽喃香210g、防风60g、风轮菜110g、高 粱泡根260g、隔山香210g、伤寒草100g、青皮160g、庫角70g和蛇蜕170g。
[0070]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1] 第一步,将地骨皮,五倍子、芥子、牡荆子、磨盘根、虎耳草、百合、桑叶、薄荷和矮茎 朱砂根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倍量醇浓度为9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过滤, 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32的膏体,备用;
[0072] 第二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7倍量水,煮沸4小时,过 滤,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29的膏体;
[0073]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60°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0074] 第四步,将所述的干膏粉与淀粉进行混匀处理,得到膏体混合物;所述的膏体和淀 粉的重量比为1 : 0.045 ;将所述膏体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干燥处理,得到的膏体混合物 颗粒;
[0075] 第五步,将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与滑石粉、硬脂酸镁依次进行混匀处理、压片处 理、包衣处理,即得中药片剂成品;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的重量比为 100 : 4. 5 : 0. 55。
[0076] 实施例2 :糖浆剂
[0077] 取地骨皮230g,五倍子140g、芥子280g、牡荆子210g、磨盘根370g、虎耳草160g、 百合270g、桑叶320g、薄荷160g、矮莖朱砂根120g、伽喃香240g、防风90g、风轮菜130g、高 粱泡根280g、隔山香250g、伤寒草130g、青皮170g、庫角60g和蛇蜕180g ;
[0078]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9] 第一步,将地骨皮,五倍子、芥子、牡荆子、磨盘根、虎耳草、百合、按所述比例混合, 加相对于混合物6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回流提取3小时, 合并各次提取液,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5°C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 60°C时相对密度为1. 08的药液,将浓缩后的浓缩液用喷雾干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200目, 获得干粉;
[0080] 第二步,将高粱泡根、隔山香、伤寒草、青皮、犀角和蛇蜕按所述比例混合,粉碎成 粉末,用醇浓度为90%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65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Iml的速度缓缓 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60 °C时相对密度为1. 26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 200目,获得干粉,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质量的5倍;
[0081] 第三步,将余下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量醇浓度为70% 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C时 相对密度为1. 22的膏体,于65°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粉;
[0082] 第四步,将第一步至第三步获得的干粉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5倍的水溶解, 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 0,随后加入矫味剂蔗糖、防腐剂混合均匀,即得糖浆 剂,加入的矫味剂、防腐剂及其在药物中的含量:蔗糖45%、尼泊金乙酯0. 04%。
[0083] 毒性实验:
[0084] 急性毒性实验:应用小鼠7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6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 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 片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8. 46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 药剂量为42. 3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 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 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 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药片即LD50M2. 3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84. 6生药/kg/日。 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7. 8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 13g 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2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 床用量的651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0085] 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中药实施例1片剂对小鼠按15. 26、22. 47和38. 36g生药/ kg连续用药15周(l.Oml/lOO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对小 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 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 全。
[0086] 临床资料:
[0087] 病例选择:全部96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52例, 年龄22?59岁,病程3天?29天。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8人,其中,男 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22?59岁,病程3天?28天。对照组48人,其中,男性22例, 女性26例,年龄22?58岁,病程3天?28天。两组年龄、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 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〇. 05)。
[0088] 诊断标准:①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经常是中度或重度听力 损失;②病因不清楚;③伴有耳鸣,眩晕,恶心以及呕吐等,但不反复发作;④除了第VII颅 神经外,其他无颅神经受损症状;⑤经实验室,影像学,前庭功能检查排除如血液或血管疾 病,听神经瘤,梅尼埃病,圆窗膜破裂,脑血管意外等疾病。
[0089] 中医辨证标准:风火上扰型:耳鸣耳聋,起病迅速,患者自觉耳中憋气作胀,有阻 塞感,局部检查可见耳膜轻度潮红或内陷。此外,患者还常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口干等感冒 症状。
[0090] 纳入标准:1、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者;2、符合风火上扰型中医辨证标准;3、 病情在1个月之内;4、7天内没有接受过针对突发性耳聋治疗者;5、非哺乳期或正准备妊娠 的妇女。
[0091] 治疗方法:
[0092] 治疗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片剂每日3次,每次4片,7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 疗程;
[0093] 对照组:给予常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辅酶A100U、三磷酸腺苷(ATP) 40mg、蛇 抗栓酶0.5U以及维生素、激素等治疗,1次/d,伴有眩晕的患者加用盐酸倍他啶注射液,7天 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0094] 疗效判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 分级判定。痊愈:〇. 25?4kHz各频率听域恢复至正常或达到健耳水平或达到患病前的听 力水平;显效:〇· 25?4kHz各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0· 25?4kHz各频率平 均听力提高15?30dB ;无效:0· 25?4kHz各频率平均听力提高在15dB以下。
[0095] 统计学处理:检测数据应用SPSS13. 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 示,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〇.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96] 治疗结果:两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参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 本发明的中药治疗风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相对于西药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改进。
[0097] 表1两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例):
[0098]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风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 地骨皮,五倍子、芥子、牡荆子、磨盘根、虎耳草、百合、桑叶、薄荷、矮茎朱砂根、伽喃香、防 风、风轮菜、高粱泡根、隔山香、伤寒草、青皮、犀角和蛇蜕。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地 骨皮20?30份,五倍子10?20份、芥子20?30份、牡荆子15?25份、磨盘根30?40 份、虎耳草10?20份、百合20?30份、桑叶30?40份、薄荷10?20份、矮茎朱砂根10? 20份、伽喃香20?30份、防风5?15份、风轮菜10?20份、高粱泡根20?30份、隔山香 15?25份、伤寒草10?20份、青皮10?20份、犀角5?15份和蛇蜕10?20份。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 下:地骨皮20?25份,五倍子10?15份、芥子25?30份、牡荆子20?25份、磨盘根35? 40份、虎耳草15?20份、百合25?30份、桑叶30?35份、薄荷15?20份、矮茎朱砂根 10?15份、伽喃香20?25份、防风5?10份、风轮菜10?15份、高粱泡根25?30份、 隔山香20?25份、伤寒草10?15份、青皮15?20份、庫角5?10份和蛇蜕15?20份。
4. 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 下:地骨皮23份,五倍子14份、芥子28份、牡荆子21份、磨盘根37份、虎耳草16份、百合 27份、桑叶32份、薄荷16份、矮茎朱砂根12份、伽喃香24份、防风9份、风轮菜13份、高粱 泡根28份、隔山香25份、伤寒草13份、青皮17份、犀角6份和蛇蜕18份。
5. 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 下:地骨皮22份,五倍子12份、芥子26份、牡荆子24份、磨盘根39份、虎耳草18份、百合 30份、桑叶34份、薄荷19份、矮茎朱砂根13份、伽喃香21份、防风6份、风轮菜11份、高粱 泡根26份、隔山香21份、伤寒草10份、青皮16份、犀角7份和蛇蜕17份。
6. 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地骨皮,五倍子、芥子、牡荆子、磨盘根、虎耳草、百合、桑叶、薄荷和矮茎朱砂 根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 2?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30?1. 32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量水,煮沸2?4小时, 过滤,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27?1. 29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55°C?65°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所述的干膏粉与淀粉进行混勾处理,得到膏体混合物;所述的膏体和淀粉的 重量比为1 : 0. 03?0. 05 ;将所述膏体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干燥处理,得到的膏体混合 物颗粒; 第五步,将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与滑石粉、硬脂酸镁依次进行混匀处理、压片处 理、包衣处理,即得中药片剂成品;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的重量比为 100 : 3 ?5 : 0. 35 ?0. 55。
7. 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糖浆剂时,其制备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地骨皮,五倍子、芥子、牡荆子、磨盘根、虎耳草、百合、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 对于混合物4?6倍的醇浓度为80 %?90 %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4次,每次回流提 取2?3小时,合并各次提取液,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C?70°C 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 05?1. 10的药液,将浓缩后的浓缩液用喷雾干 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100?200目,获得干粉; 第二步,将高粱泡根、隔山香、伤寒草、青皮、犀角和蛇蜕按所述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 用醇浓度为85 %?95%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48?72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 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 25?1. 27的膏体,用喷雾干燥 器干燥,随后粉碎成100?200目,获得干粉,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质量的 3?5倍; 第三步,将余下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量醇浓度为70 %?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1?3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 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 20?1. 22的膏体,于55°C?65°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粉; 第四步,将第一步至第三步获得的干粉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水溶解, 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 0,随后加入矫味剂蔗糖、防腐剂混合均匀,即得糖浆 剂,加入的矫味剂、防腐剂及其在药物中的含量:蔗糖30?60%、山梨酸类防腐剂如山梨酸 钾0. 1?0. 3%或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如尼泊金乙酯0. 01?0. 05%。
8. -种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片剂时,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地骨皮,五倍子、芥子、牡荆子、磨盘根、虎耳草、百合、桑叶、薄荷和矮茎朱砂 根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 2?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30?1. 32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量水,煮沸2?4小时, 过滤,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27?1. 29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55°C?65°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所述的干膏粉与淀粉进行混勾处理,得到膏体混合物;所述的膏体和淀粉的 重量比为1 : 0. 03?0. 05 ;将所述膏体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干燥处理,得到的膏体混合 物颗粒; 第五步,将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与滑石粉、硬脂酸镁依次进行混匀处理、压片处 理、包衣处理,即得中药片剂成品;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的重量比为 100 : 3 ?5 : 0. 35 ?0. 55。
9. 一种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糖浆剂 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地骨皮,五倍子、芥子、牡荆子、磨盘根、虎耳草、百合、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 对于混合物4?6倍的醇浓度为80 %?90 %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4次,每次回流提 取2?3小时,合并各次提取液,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C?70°C 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 05?1. 10的药液,将浓缩后的浓缩液用喷雾干 燥器干燥,随后粉碎成100?200目,获得干粉; 第二步,将高粱泡根、隔山香、伤寒草、青皮、犀角和蛇蜕按所述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 用醇浓度为85 %?95%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48?72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 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 25?1. 27的膏体,用喷雾干燥 器干燥,随后粉碎成100?200目,获得干粉,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二步混合物质量的 3?5倍; 第三步,将余下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量醇浓度为70 %? 80%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1?3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 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 20?1. 22的膏体,于55°C?65°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粉; 第四步,将第一步至第三步获得的干粉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水溶解, 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 0,随后加入矫味剂蔗糖、防腐剂混合均匀,即得糖浆 剂,加入的矫味剂、防腐剂及其在药物中的含量:蔗糖30?60%、山梨酸类防腐剂如山梨酸 钾0. 1?0. 3%或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如尼泊金乙酯0. 01?0. 05%。
【文档编号】A61K35/32GK104491377SQ201410777780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5日
【发明者】孙德重, 张晓艳 申请人:孙德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