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袋余量报警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910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袋余量报警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袋余量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连接架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主缓冲弹簧一端置于主体支撑架上,另一端置于压力托盘底部上,辅助缓冲弹簧一端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且平行于主缓冲弹簧,另一端置于压力托盘底部上,移动杆置于压力托盘上,连接轴置于移动杆上。重力槽置于压力托盘中部,限位固定套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且位于重力槽正下方。测量盘架置于主体支撑架上,旋转测量盘置于测量盘架上,下金属触片置于旋转测量盘上,且通过电源线和和蓄电池相连接,蓄电池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且通过电源线和报警器相连接,报警器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上金属触片平行于下金属触片,且置于旋转测量盘上,且通过电源线和报警器相连接。
【专利说明】一种输液袋余量报警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袋余量报警装置,涉及一种在输液袋内的液体输完后,可以进行报警的的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医院输液时候使用的,能够对输液袋余量进行报警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医院为病人实施静脉输液时,往往因为输液病人数量多而无法实时监视各输液瓶中药液余量,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工作效率,虽然部分医院为监护病房配备了定时巡视人员,但由于人力成本过高,并非所有医院都有条件配备足够的医护人员。由于静脉输液在药液流完时会造成输液回血,导致空气进入血液循环。当回血量大时有可能导致空气栓塞,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在就医高峰时间段或者流行病爆发阶段,多事病人自己或者陪护人员来观察药液余量。人工观察输液袋药液余量,易因疏忽导致医疗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0003]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袋余量报警装置提供了一种在医院输液时候使用的,能够对输液袋余量进行报警的装置。能够有效对输液袋余量进行报警,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0004]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袋余量报警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袋余量报警装置由主体支撑装置和报警装置组成。主体支撑装置主体支撑架、压力托盘、连接轴、限位固定套、主缓冲弹簧、辅助缓冲弹簧、重力槽、移动杆和固定连接架组成,固定连接架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主缓冲弹簧一端置于主体支撑架上,另一端置于压力托盘底部上,辅助缓冲弹簧一端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且平行于主缓冲弹簧,另一端置于压力托盘底部上,移动杆置于压力托盘上,连接轴置于移动杆上。重力槽置于压力托盘中部,限位固定套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且位于重力槽正下方。报警装置由报警器、测量盘架、旋转测量盘、金属指针、旋转轴、下金属触片、上金属触片、电源线和蓄电池组成。测量盘架置于主体支撑架上,旋转测量盘置于测量盘架上,下金属触片置于旋转测量盘上,且通过电源线和和蓄电池相连接,蓄电池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且通过电源线和报警器相连接,报警器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上金属触片平行于下金属触片,且置于旋转测量盘上,且通过电源线和报警器相连接,金属指针通过旋转轴置于旋转测量盘中部,金属指针一端通过连接轴和移动杆相连接。
[0005]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通过固定连接架置于悬挂吊杆处,,当需要为病人输液时,将输液袋置于压力托盘上,输液管依次穿过重力槽和限位固定套。此时压力托盘下方的主缓冲弹簧和辅助缓冲弹簧在输液袋的重力下压缩,压力托盘带动移动杆往下移动,此时金属指针在旋转测量盘上。不和上金属触片和下金属触片相接触。随着输液袋内的液体不断输送到人体内,压力托盘在主缓冲弹簧和辅助缓冲弹簧的作用下,慢慢往上移动,压力托盘带动移动杆往上移动移动杆通过连接轴带动金属指针绕旋转轴转动,当输液袋内的液体达到警戒值时候,金属指针转动,分别和上金属触片、下金属触片相接触,蓄电池和报警器之间形成连通电路,报警器报警,达到对输液袋余量进行报警的目的。
[0006]有益效果。
[0007]—、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0008]二、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0009]三、能够有效对输液袋余量进行报警,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袋余量报警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11]附图中
[0012]其中零件为:主体支撑架(1),压力托盘(2),报警器(3),测量盘架(4),旋转测量盘(5)、金属指针(6)、旋转轴(7)、下金属触片(8)、上金属触片(9)、电源线(10)、蓄电池
(11)、连接轴(12)、限位固定套(13)、主缓冲弹簧(14)、辅助缓冲弹簧(15)、重力槽(16)、移动杆(17)、固定连接架(18)
[0013]【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袋余量报警装置是这样实现的,由主体支撑装置和报警装置组成。主体支撑装置由主体支撑架(I)、压力托盘(2)、连接轴(7)、限位固定套(13)、主缓冲弹簧(14)、辅助缓冲弹簧(15)、重力槽(16)、移动杆(17)和固定连接架(18)组成,固定连接架(18)置于主体支撑架(I)上,主缓冲弹簧(14) 一端置于主体支撑架(I)上,另一端置于压力托盘(2)底部上,辅助缓冲弹簧(15) —端置于主体支撑架(I)上,且平行于主缓冲弹簧
(14),另一端置于压力托盘(2)底部上,移动杆(17)置于压力托盘(2)上,连接轴(12)置于移动杆(17)上。重力槽(16)置于压力托盘(2)中部,限位固定套(13)置于主体支撑架(I)上,且位于重力槽(16)正下方。报警装置由报警器(3)、测量盘架(4)、旋转测量盘(5)、金属指针(6)、旋转轴(7)、下金属触片(8)、上金属触片(9)、电源线(10)和蓄电池(11)组成。测量盘架(4)置于主体支撑架(I)上,旋转测量盘(5)置于测量盘架(4)上,下金属触片(8,9)置于旋转测量盘(5)上,且通过电源线(10)和蓄电池(11)相连接,蓄电池(11)置于主体支撑架(I)上,且通过电源线(10)和报警器(3)相连接,报警器(3)置于主体支撑架(I)上,上金属触片(9)平行于下金属触片(8),且置于旋转测量盘(5)上,且通过电源线(10)和报警器(3)相连接,金属指针(6)通过旋转轴(7)置于旋转测量盘(5)中部,金属指针(6) —端通过连接轴(12)和移动杆(17)相连接,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通过固定连接架(18)置于悬挂吊杆处,当需要为病人输液时,将输液袋置于压力托盘(2)上,输液管依次穿过重力槽
(16)和限位固定套(13)。此时压力托盘(2)下方的主缓冲弹簧(14)和辅助缓冲弹簧(15)在输液袋的重力下压缩,压力托盘(2)带动移动杆(17)往下移动,此时金属指针(6)在旋转测量盘(5)上。不和上金属触片(9)和下金属触片(8)相接触。随着输液袋内的液体不断输送到人体内,压力托盘(2)在主缓冲弹簧(14)和辅助缓冲弹簧(15)的作用下,慢慢往上移动,压力托盘(2)带动移动杆(17)往上移动,移动杆(17)通过连接轴(12)带动金属指针(6)绕旋转轴转动,当输液袋内的液体达到警戒值时候,金属指针转动,分别和上金属触片(9)、下金属触片(8)相接触,蓄电池(11)和报警器(3)之间形成连通电路,报警器(3)报警,达到对输液袋余量进行报警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输液袋余量报警装置,其特征是:由主体支撑装置和报警装置组成,主体支撑装置主体支撑架、压力托盘、连接轴、限位固定套、主缓冲弹簧、辅助缓冲弹簧、重力槽、移动杆和固定连接架组成,固定连接架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主缓冲弹簧一端置于主体支撑架上,另一端置于压力托盘底部上,辅助缓冲弹簧一端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且平行于主缓冲弹簧,另一端置于压力托盘底部上,移动杆置于压力托盘上,连接轴置于移动杆上,重力槽置于压力托盘中部,限位固定套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且位于重力槽正下方,报警装置由报警器、测量盘架、旋转测量盘、金属指针、旋转轴、下金属触片、上金属触片、电源线和蓄电池组成,测量盘架置于主体支撑架上,旋转测量盘置于测量盘架上,下金属触片置于旋转测量盘上,且通过电源线和和蓄电池相连接,蓄电池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且通过电源线和报警器相连接,报警器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上金属触片平行于下金属触片,且置于旋转测量盘上,且通过电源线和报警器相连接,金属指针通过旋转轴置于旋转测量盘中部,金属指针一端通过连接轴和移动杆相连接。
【文档编号】A61M5/168GK203724557SQ201420084827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7日
【发明者】刘子晗, 郭冲, 侯姝斌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