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提拉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折复位提拉针,包括设有尖端的针杆,所述针杆设有夹持部,夹持部一端设有与针杆尾部匹配的插孔,另一端设有把手,设有尖端的这一端针杆上设有螺纹,所述插孔内设有卡扣,所述针杆尾部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所述尖端的横断面呈三角形。所述夹持部包括设有插孔的芯杆和套于芯杆的套管,在芯杆中部位置至少设有两个垂直于插孔的通孔,所述卡扣为嵌入通孔内的碰珠。本实用新型尖端呈三棱型,锐性较大,很容易打入股骨的皮质骨内,节省手术时间。针头设有螺纹,因此具有很强的把持力,在复位操作中不易松弛、脱落。
【专利说明】骨折复位提拉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骨折复位提拉针。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成人股骨干移位骨折都采用手术治疗,股骨绞锁髓内钉内固定已成为首选方式。随着微创治疗理念的推广,闭合复位股骨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不剥离骨膜,不干扰骨折端血运,骨折愈合快,术后内固定失效并发症少。然而由于大腿肌肉丰富,骨折后,骨折端移位明显,在闭合复位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骨折远端向后方移位,同时可能存在旋转。给闭合复位带来困难,甚至失败而改成切开复位内固定。
[0003]常用的方法为于骨折远端打入克氏针或斯氏针提拉,但是由于克氏针或斯氏针不带螺纹,在复位过程中容易松脱,同时针体较软,无法用力,对于侧方移位无法牵拉复位。而半螺纹针质地太软,弊端同克氏针及斯氏针,全螺纹针质地太硬,无法折弯,不便把持。针尖端太钝的话,需要先用电钻钻孔,再拧入,耽误手术时间,同时可能存在把持力不够的弊端。而单纯依靠助手以手扶持存在不能持久,妨碍主刀手术操作等。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折复位提拉针,在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固定中,能够方便打入骨质中,临时固定的把持力大,快速装卸,同时利于助手通过提拉针牵引骨折端向各方向活动,能够在复位中做到提拉、推压、侧方牵引、旋转等,利于闭合复位。
[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骨折复位提拉针,包括设有尖端的针杆,所述针杆设有夹持部,夹持部一端设有与针杆尾部匹配的插孔,另一端设有把手,设有尖端的这一端针杆上设有螺纹,所述插孔内设有卡扣,所述针杆尾部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
[0007]所述尖端的横断面呈三角形。
[0008]所述把手垂直连接于夹持部,投影呈T字形。
[0009]所述针杆与夹持部的连接端,设有一段直径大于其余杆身直径的圆柱形粗杆;所述粗杆长度是针杆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卡槽位于粗杆尾部。
[0010]所述粗杆与夹持部的连接端,其横截面呈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或六边形。
[0011]所述夹持部包括设有插孔的芯杆和套于芯杆的套管,在芯杆中部位置至少设有两个垂直于插孔的通孔,所述卡扣为嵌入通孔内的碰珠,在通孔下部的套管内壁设有容纳碰珠的第一环形凹槽。
[0012]通孔两端口部直径小于碰珠直径,第一环形凹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或等于通孔口部直径,所述碰珠直径大于芯杆的厚度。
[0013]第一环形凹槽下部的套管内壁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分别与芯杆外壁和套管内壁固定连接。[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5]一、本实用新型尖端呈三棱型,锐性增加,很容易打入股骨的皮质骨内,不需要先用电钻钻孔,再拧入钉子,节省手术时间。
[0016]二、本实用新型的针头设有螺纹,因此具有很强的把持力,在复位操作中不易松弛、脱落。
[0017]三、本实用新型尾部加粗的粗杆部分在复位操作中不易变形,可以反复使用。
[0018]四、本实用新型夹持部的设计可以使得针杆快速的装卸,先把提拉针安装在电钻中打入骨干内,然后再快速安装到夹持部内进行下一步操作,节省了手术时间。
[0019]五、本实用新型的T型把手设计利于术者握持,方便向各方向提拉、推压、牵引、旋转,同时操作更舒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针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A方向视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把手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持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有尖端2的针杆1,针杆I设有夹持部4,夹持部4一端设有与针杆I尾部匹配的插孔5,另一端设有把手3,为了便于手术时把持,在本实施例中,把手3垂直连接于夹持部4,投影呈T字形。
[0026]在设有尖端2的这一端针杆I上设有螺纹2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提拉针时,螺纹20可以方便钻入骨骼,而且具有很强的把持力,在复位操作中不易松弛、脱落。当然,为了增加尖端2的锐性,便于钻入骨骼,尖端2为三棱柱形状,其横断面呈三角形。
[0027]如图4所示,在夹持部4的中央设有与针杆I尾部大小形状相匹配的插孔5,在插孔5内设有卡扣,而在针杆I尾部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10。
[0028]如图5所示,夹持部4包括设有插孔5的芯杆6和套于芯杆6的套管7,在芯杆6中部位置至少设有两个垂直于插孔5的通孔60。
[0029]用于限定针杆I的卡扣便是嵌入通孔60内的碰珠8,通孔60两端口部直径小于碰珠8直径,而碰珠8直径大于芯杆6的厚度。这样使得碰珠8被限制在通孔60内而不会出来,同时碰珠8可以被挤到靠近插孔5的一侧,其从通孔60伸出的部分正好伸入针杆I尾部的卡槽10,作为卡扣将针杆I的位置限制住。
[0030]套管7内壁紧贴芯杆6外壁,因此碰珠8会被挤往插孔5的一侧,形成对针杆I的限制。而为了取出或者放入针杆1,均需要临时解除卡扣限制,因此在通孔60下部的套管7内壁设有容纳碰珠8的第一环形凹槽70,第一环形凹槽70的槽口宽度大于或等于通孔60的口部直径。
[0031]将套管7相对于芯杆6向下滑动,使第一环形凹槽70对准通孔60,此时欲取出针杆I时,针杆I的尾部会将碰珠8顶入通孔60内,由于碰珠8的直径大于芯杆6的厚度,所以碰珠8将会从通孔60另一侧伸出,那么,伸出的部分便正好容纳在第一环形凹槽70内。
[0032]在取出或放入针杆I后,为了让套管7自动归位,在第一环形凹槽70下部的套管7内壁设有第二环形凹槽71,第二环形凹槽71内设有压缩弹簧9,该压缩弹簧9两端分别与芯杆6外壁和套管7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压缩弹簧9的作用,可以让滑动后的套管7回复到原来位置。
[0033]如图2和图3所示,针杆I与夹持部4的连接端,设有一段直径大于其余杆身直径的圆柱形粗杆11 ;所述粗杆11长度是针杆I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卡槽10位于粗杆11尾部。加粗的目的是为了在复位操作中不易变形,可以反复使用,因为提拉针本身直径就不大,若再加工出卡槽10,卡槽10底部的直径将会更小,容易折断。
[0034]针杆I的尾部做成非圆柱形,可以防止操作时针杆I与夹持部4之间滑动,针杆I的尾部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或者六边形。而相应的,夹持部上的插孔5要与针杆I的形状匹配成各种形状。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针杆I的尾部横截面形状选择的是半圆形,所以插孔5的形状也是半圆形,同样的卡槽10也仅为圆环的一半,所以,通孔60的位置位于半圆形的一侧。
[0035]在实际应用中,现有技术中的卡扣方式有很多种,均可变形后应用于本实用新型,诸如弹簧珠式卡扣、滚珠卡扣或者其他非珠类的卡扣等等。
【权利要求】
1.骨折复位提拉针,包括设有尖端(2)的针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I)设有夹持部(4),夹持部(4) 一端设有与针杆(I)尾部匹配的插孔(5),另一端设有把手(3),设有尖端(2)的这一端针杆(I)上设有螺纹(20),所述插孔(5)内设有卡扣,所述针杆(I)尾部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复位提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2)的横断面呈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骨折复位提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垂直连接于夹持部(4),投影呈T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折复位提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I)与夹持部(4)的连接端,设有一段直径大于其余杆身直径的圆柱形粗杆(11);所述粗杆(11)长度是针杆(I)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卡槽(10 )位于粗杆(11)尾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折复位提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杆(11)与夹持部(4)的连接端,其横截面呈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或六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复位提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4)包括设有插孔(5)的芯杆(6)和套于芯杆(6)的套管(7),在芯杆(6)中部位置至少设有两个垂直于插孔(5)的通孔(60),所述卡扣为嵌入通孔(60)内的碰珠(8),在通孔(60)下部的套管(7)内壁设有容纳碰珠(8)的第一环形凹槽(7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折复位提拉针,其特征在于:通孔(60)两端口部直径小于碰珠(8)直径,第一环形凹槽(70)的槽口宽度大于或等于通孔(60) 口部直径,所述碰珠(8)直径大于芯杆(6)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折复位提拉针,其特征在于:第一环形凹槽(70)下部的套管(7)内壁设有第二环形凹槽(71),所述第二环形凹槽(71)内设有压缩弹簧(9),所述压缩弹簧(9)两端分别与芯杆(6)外壁和套管(7)内壁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3802552SQ201420180856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5日
【发明者】闫军 申请人: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