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290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椅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且能够廉价制造的椅子。本实用新型的椅子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2)、设置于地面且支承座部(2)的脚框架(6)。脚框架(6)具有:放置于地面的底壁部(63);从底壁部(63)的左右两侧竖立设置的侧壁部(64);从底壁部竖立设置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壁面的前壁部(65);及上壁部(66),从底壁部(63)隔着预定距离而固定于左右侧壁部(64)或者与所述左右侧壁部一体设置,并且固定于前壁部(65)或者与所述前壁部一体设置。各壁部(63~66)中的至少一个由树脂制成。
【专利说明】椅子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椅子。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已知有一种椅子型按摩机1,其具备支承座部2、靠背部3、踏脚6、及扶手部7的由方材或管材构成的框架机构9。该框架机构9由放置于地面的左右一对基础框架12、连结各基础框架12的连结框架13、竖立设置于各基础框架12的前后的支柱框架14、15、连结各前后支柱框架14、15的上端的侧方连结框架16、连结侧方连结框架16的前端的前方连结框架17构成。而且,在侧方连结框架16和前方连结框架17之上设置有座部2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的图1及图5)。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98990号公报
[0004]上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椅子型按摩机I由于由方材或管材构成框架机构9,因而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但在组装各框架12?17而构成框架机构9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焊接或螺纹固定等工序。而且,金属制方材或管材本身价格昂贵,并且为了美观需要对框架机构9进行喷漆,或者需要包覆框架机构9的装饰材料。基于这些理由,椅子型按摩机I存在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且能够廉价制造的椅子。
[0006]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设置于地面且支承该座部的脚框架,所述脚框架具有:放置于地面的底壁部;从所述底壁部的左右两侧竖立设置的侧壁部;从所述底壁部竖立设置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壁面的前壁部;上壁部,从所述底壁部隔着预定距离而固定于所述左右侧壁部或者与所述左右侧壁部一体设置,并且固定于所述前壁部或者与所述前壁部一体设置,所述各壁部中的至少一个由树脂制成。
[0007]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脚框架的至少一部分由树脂构成,因而能够减少脚框架的材料费或工序。而且,如上所述,由于组装各壁部而构成脚框架,因而能够确保可抵抗就座的使用者的荷载的足够的强度。
[0008]此时,所述底壁部、所述侧壁部、所述前壁部、及所述上壁部优选由树脂制成。
[0009]采用上述结构,对壁部之间进行固定时,无需进行焊接,也能够减少螺纹固定的部位。而且,无需对各壁部进行喷漆或利用装饰材料进行包覆。
[0010]而且,优选所述底壁部、所述侧壁部、所述前壁部、所述上壁部中的至少两个以上壁部及一个壁部和另一个壁部之间的边界的铰链部一体成型,并且使所述各壁部通过所述铰链部转动,从而形成所述脚框架。
[0011]采用上述结构,利用一个金属模具能够成型多个壁部。而且,能够减少用于固定一个壁部和另一个壁部的焊接或螺纹固定等工序。
[0012]此时,所述铰链部优选形成为比所述各壁部壁薄。
[0013]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够成型可转动的壁部。
[0014]而且,优选在所述座部的后方具有可放倒和立起的靠背部,所述脚框架具有位于所述前壁部的后方、遍及所述左右侧壁部和所述底壁部而设置且由金属制成的后部框架,所述靠背部以能够放倒和立起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后部框架。
[0015]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存在金属制的后部框架,因而能够提高脚框架整体的强度。而且,对于来自使用者的负载较大的脚框架和靠背部的连结部,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
[0016]此时,所述前壁部或者所述上壁部优选构成为相对于其他壁部能够装卸或者开闭。
[0017]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容易对位于各壁部所包围的空间内的部件进行维护。作为这种部件例如有使靠背部放倒和立起的致动器。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且减少材料费或工序,能够廉价制造椅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椅子的立体图。
[0020]图2是立起姿势的椅子的侧视图。
[0021]图3是放倒姿势的椅子的侧视图。
[0022]图4是搬运姿势的椅子的侧视图。
[0023]图5是表示踏脚及连结部件相对于上部框架的连结结构的说明图。
[0024]图6是组装状态下的脚框架的立体图。
[0025]图7是组装状态下的脚框架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上壁部及左侧侧壁部。
[0026]图8是展开状态下的脚框架的立体图。
[0027]图9是固定框架及移动框架的立体图。
[0028]图10是联动部件的立体图,其中,(a)表示以预定长度锁定的状态,(b)表示收缩成最短的状态。
[0029]图11是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展开状态下的脚框架的平面图。
[0030]图12是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椅子的侧视图,其中,(a)表示立起姿势,(b)表示放倒姿势,(C)表示搬运姿势。
[0031]图中:1_椅子,2_座部,3_靠背部,6_脚框架,11-椅子,60-脚框架,63-底壁部,64-侧壁部,65-前壁部,66-上壁部,67-铰链部,80-后部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整体结构]
[0033]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椅子I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003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椅子I的立体图。图2是立起姿势的椅子I的侧视图。图3是放倒姿势的椅子I的侧视图。图4是搬运姿势的椅子I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踏脚4及连结部件14相对于上部框架90的连结结构的说明图。另外,在图2?图4中,省略图示扶手部5、侧壁部64、前壁部65。
[0035]在下面的说明中使用的方向概念与就坐于图1及图2所示立起状态的椅子I上的使用者的目视方向的概念一致,其他情况适当进行说明。
[003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椅子I主要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2、以能够放倒和立起的方式设置于座部2的后部的供使用者倚靠的靠背部3、以能够上下摇摆的方式设置于座部2的前部且支承使用者腿部及脚部的踏脚4、设置于座部2的左右两侧且供使用者放置上肢部的扶手部5、支承座部2且设置于地面的脚框架6。
[0037]如图1所示,在靠背部3内设置有可沿体长方向升降而对使用者背部进行按摩的按摩单元7作为按摩机构。按摩单元7具有左右成对的施疗子7a。该成对的施疗子7a互相接近/离开而能够进行揉捏按摩,成对的施疗子7a交替进退而能够进行敲打按摩。而且,在座部2及踏脚4设置有通过空气的进排气而膨胀收缩从而分别对对应部位进行按摩的气囊8作为按摩机构。即,本实施方式的椅子I具有按摩功能。
[0038]如图2?图4所示,通过设置于座部2下方且向前后方向伸缩的直动式致动器9,靠背部3相对于座部2能够向前后方向移动(放倒和立起),踏脚4相对于座部2能够向上下方向摇摆。靠背部3和踏脚4构成为互相联动移动,并且可以在靠背部3立起而踏脚4下降的立起姿势(参照图2)和靠背部3放倒而踏脚4上升的放倒姿势(参照图3)之间的任意位置停止。而且,在对椅子I进行包装、搬运时,可以成为靠背部3放倒而踏脚4下降的搬运姿势(参照图4)。
[0039][脚框架的结构]
[0040]下面,对脚框架的结构进行说明。
[0041]图6是组装状态下的脚框架6的立体图。图7是组装状态下的脚框架6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上壁部66及左侧侧壁部64。图8是展开状态下的脚框架6的立体图。
[0042]脚框架6包括:放置于底面的底壁部63、从底壁部63的左右两侧竖立设置的侧壁部64、从底壁部63的前部竖立设置的前壁部65、与底壁部63隔着预定距离而设置的上壁部66。这些各壁部63?66由通过吹塑成型形成为板状的树脂构成。
[0043]如图8所示,底壁部63和两侧壁部64、及底壁部63和两侧壁部64的边界的铰链部67 —体成型作为第I部件61,前壁部65和上壁部66、及前壁部65和上壁部66的边界的铰链部67 —体成型作为第2部件62。该铰链部67的材质与各壁部63?66的材质(树脂)相同,形成为在板厚方向上比各壁部63?66壁薄。因此,能够利用一个金属模具一体成型底壁部63和两侧壁部64,能够利用一个金属模具一体成型前壁部65和上壁部66。即,利用一个金属模具能够成型多个壁部。并且,使一体成型的第I部件61及第2部件62从大致同一平面的展开状态通过铰链部67转动而成为大致垂直的组装状态,由此构成椅子I的脚框架6。
[0044]而且,在第I部件61和第2部件6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两个部件61、62的固定部68。下面,对该固定部68进行详细说明。
[0045]如图6?图8所示,在组装状态下的前壁部65的底面及两侧面设置有凸部69,在组装状态下的底壁部63的上表面和侧壁部的内侧面设置有供凸部69嵌入的凹部70。而且,在上壁部66的两侧面设置有向左右外侧突出的定位片71,在组装状态下的侧壁部64的上表面设置有供定位片71嵌入的定位凹部72。而且,在定位凹部72设有向上方突出的凸部73及小螺纹孔74,在定位片71设有供凸部73嵌入的凹部75和小螺纹孔76。而且,在组装状态下的前壁部65设置有用于使后述的联动部件20伸出/退回的在前后方向上开口的开口部77。
[0046]而且,在使前壁部65底面的凸部69嵌合于底壁部63上表面的凹部70的状态下,使侧壁部64从展开状态转动,从而使前壁部65侧面的凸部69嵌合于侧壁部64内侧面的凹部70。接着,使上壁部66从展开状态转动,从而使上壁部66的定位片71位于侧壁部64的定位凹部72内,使侧壁部64的凸部73嵌合于上壁部66的凹部75。接着,使小螺钉(未图示)插通于小螺纹孔74、76固定第I部件61和第2部件62,由此构成组装状态的脚框架6。如此,由凸部69、73、凹部70、75、定位片71、定位凹部72、小螺纹孔74、76、及小螺钉(未图示)构成固定第I部件61和第2部件62的固定部68。
[0047]脚框架6通过对固定部68的操作解除第I部件61和第2部件62的固定,使上壁部66从组装状态转动从而能够使上方开放。而且,脚框架6通过从组装状态卸下第2部件62能够使前方和上方开放。因此,能够容易对位于各壁部63?66所包围的空间的部件(例如,致动器9)进行维护。
[0048]如图7所示,脚框架6具有后部框架80,该后部框架80设置于第I部件61的内面侧且将靠背部3支承为可放倒和立起。该后部框架80为由正面观察时大致呈U字状的金属构成的部件,在前壁部65的后方,遍及左右的侧壁部64和底壁部63而设置。另外,后部框架80通过小螺钉等固定于左右的侧壁部64和底壁部63。而且,后部框架80在上部的左右具有枢轴支承靠背部3的轴承部81。
[0049]如图7所示,脚框架6在其前部上方具有将踏脚4支承为可上下摆动的上部框架90。该上部框架90为金属制部件,并且具有:在前壁部65的后方连结左右侧壁部64的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连结部91、设置于连结部91的左右两端部且枢轴支承踏脚4的托架92、设置于连结部91的大致左右中央部且枢轴支承致动器9的托架93。上部框架90通过小螺钉等固定于左右侧壁部64上。
[0050]如此,由于使各壁部63?66位于前、左右、上下而进行组装,因此即使由树脂构成脚框架6,也能够分散来自使用者的负载而确保足够的强度。而且,由于还装配有金属制的后部框架80和上部框架90,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脚框架6整体的强度。而且,对强度有特别要求的靠背部3或踏脚4和脚框架6的连结部由金属构成,因而该部件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
[0051]在底壁部63中的后部框架80的后方位置的载置面63a设置有:包括对气囊8进行进排气的泵及阀的进排气装置(未图示)、用于对按摩单元7或进排气装置等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未图示)。而且,如图2?图4所示,为了保护进排气装置及控制部,在底壁部63的载置面63a上安装有树脂制的罩部78。如此,由于载置面63a位于靠背部3的后方,因而无需钻进座部2的下方即可容易对进排气装置或控制部进行维护。
[0052][座部的结构]
[0053]如图1所示,座部2包括:由氨基甲酸乙酯制成的缓冲材料2a、覆盖缓冲材料的合成皮革制罩部件(未图示)。在座部2内安装有对使用者的臀部或大腿部进行按摩的气囊8。该座部2通过放置于上壁部66上而被脚框架6支承。如此,由上述脚框架6支承座部2,因此椅子I能够稳定地支承使用者的身体。
[0054][靠背部的结构]
[0055]如图1所示,靠背部3在中央部具有使按摩单元7可升降地容纳的开口部3a,在上端部及两侧部具有支承使用者的背部的身体支承部3b,并且该靠背部3由通过吹塑成型形成为一体的树脂构成。而且,在两侧部的身体支承部3b设置有将按摩单元7支承为可升降的导向机构(未图示)。
[0056]如图2及图3所示,靠背部3在其下部枢轴支承于后部框架80的轴承部81,以倒起支点Cl为中心能够放倒和立起。而且,在靠背部3的下部具有枢轴支承致动器9的后部的托架12。该致动器9为通过马达的驱动而伸缩的直动式致动器。而且,致动器9的前部枢轴支承于上部框架90,若使致动器9伸长则靠背部3向前方立起,若使致动器9收缩则靠背部3向后方放倒。
[0057][踏脚的结构]
[0058]图9是固定框架40及移动框架41的立体图。图10是联动部件20的立体图,其中(a)表示以预定长度锁定的状态,(b)表示收缩成最短的状态。
[0059]如图2、图3及图9所示,踏脚4具有:连结于脚框架6的固定框架40、相对于固定框架40以可沿腿长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的移动框架41、固定于移动框架41的踏脚部42。固定框架40由构成为板状的金属或者树脂等制成,其上部枢轴支承于上部框架90的托架92。即,踏脚4以摆动支点C2为中心能够上下摆动。而且,在固定框架4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沿腿长方向延伸设置的导轨43。而且,由金属或树脂等制成的移动框架41通过导轨43可移动地支承于固定框架40。在移动框架41的底侧下端设置有在地面滚动的车轮44。
[0060]如图1所示,在移动框架41上固定有分别支承使用者的单侧腿部至脚部的踏脚部42。该踏脚部42中,与脚掌对置的底壁42a、与腿的外侧面对置的侧壁42b、与腿的内侧面对置的中间壁42c、与腿的后面对置的后壁42d通过吹塑成型一体形成。S卩,踏脚部42由树脂形成。而且,在各壁42a?42d设置有对腿部至脚部的对应施疗部位进行按摩的气囊8。
[0061]如图9所示,在固定框架40和移动框架41之间设置有使移动框架41向上方施力的加力机构(弹簧)45。因此,若使脚掌与底壁42a抵接并抵抗加力机构45的作用力而伸腿,则踏脚部42与移动框架41 一同向底侧移动,若从底壁42a拿开脚掌,则踏脚部42向上方复原。如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可以使踏脚4的位置对应于腿的长度。
[0062]如图2及图3所示,在踏脚4的后面侧设置有使踏脚4上下摆动的连结部件14。该连结部件14在座部2的前部枢轴支承于托架93,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在连结部件14的下部设置有抵接于踏脚4的后面而进行滚动的辊15。而且,在连结部件14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连结有与靠背部3的放倒和立起联动使连结部件14上下摆动的联动部件20。该联动部件20的后端部枢轴支承于设置在靠背部3的托架12,前端部枢轴支承于连结部件14。因此,与靠背部3的向后方的放倒联动,连结部件14以摆动支点C3为中心向上方摆动使踏脚4上升,与靠背部3的向前方的立起联动,连结部件14以摇动支点C3为中心向下方摆动使踏脚4下降。
[0063]设置在连结部件14的下端部的辊15由橡胶等制成而具有弹性。因此,使踏脚4上升的状态下,即使有异常载荷从上方作用于踏脚,也能够通过辊15的弹性变形吸收施加于踏脚4或连结部件14的摆动支点C2、C3上的负载。而且,如图5所示,还可以使由橡胶轴套等构成的环状弹性体16介于踏脚4的摆动支点C2和托架92之间,或者连结部件14的摆动支点C3和托架93之间,从而能够进一步减轻作用于摆动支点C2、C3的负载。
[0064]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椅子I构成为通过设置于靠背部3和踏脚4之间的联动部件20使踏脚4与靠背部3的立起联动而下降,使踏脚4与靠背部3的放倒联动而上升。因此,利用一个致动器9就可以将靠背部3和踏脚4调整为适于使用的姿势。然而,在对椅子I进行包装、搬运时,如图4所示,优选使靠背部3放倒使踏脚4下降,从而控制高度及前后尺寸。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如下构成联动部件20。
[0065][联动部件的结构]
[0066]如图10所示,联动部件20的连结于靠背部3侧的第I部件21和连结于踏脚4侧的连结部件14的第2部件22连结成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相互移动,并且联动部件20的整体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伸长或收缩。而且,联动部件20具有锁定机构23,该锁定机构23锁定第I部件21的移动而维持预定长度。该联动部件20设定为在靠背部3放倒且踏脚4下降的状态下成为最短,并且设置在靠背部3和踏脚4之间。
[0067]第I部件21的后部枢轴支承于设置在靠背部3的下部的托架12,第2部件22的前部枢轴支承于连结部件14,第I部件21相对于第2部件22连结成能够向前后方向滑动。在第2部件22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22a,并且还具有从该长孔22a的后部向上下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方)切开的卡合槽22b。在第I部件21沿前后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2根)插通于长孔22a的滑动销21a。如此,由于多个滑动销21a插通于第2部件22的长孔22a,因而能够使第I部件21稳定地移动。
[0068]而且,在第I部件21设置有围绕左右方向的轴心C4摆动以使后侧滑动销21a向上下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方)施力的加力部24。该加力部24被弹簧25施力成其前侧向上方摆动。因此,随着靠背部3的立起,第I部件21的后侧滑动销21a向后方移动至与卡合槽22b对应的位置,则滑动销21a被加力部24施力而卡合于卡合槽22b,从而锁定第I部件21的移动。即,由卡合槽22b、滑动销21a、加力部24构成锁定机构23。另外,联动部件20还可以构成为使第I部件21和第2部件22的前后位置相反,将第I部件21连结于踏脚4侧的连结部件14、将第2部件22连结于靠背部3侧。
[0069]下面,对搬运时到使用时的椅子I的状态变化进行说明。
[0070]如图4所示,在搬运椅子I时,成为使靠背部3放倒使踏脚4下降的状态。此时,如图10中的(b)所示,联动部件20处于最短状态。接着,将椅子I搬进房屋等使用环境之后,使致动器9驱动以使靠背部3立起。则,随着靠背部3的动作第I部件21向后方移动,如图10中(a)所示,通过锁定机构23,连结部件20以预定长度得到维持。联动部件20 —旦被锁定,则无论怎样驱动致动器9,第I部件21也不会移动。因此,之后放倒靠背部3,则连结部件14通过联动部件20向前方推出,踏脚4就会上升。并且,如果使靠背部3立起,则连结部件14通过联动部件20拉向后方,踏脚4就会下降。如上所述,从搬运姿势到立起姿势之间为只有靠背部3移动的非联动状态,而从搬运姿势成为立起姿势之后,就会转换为靠背部3和踏脚4联动移动的联动状态,在立起姿势和放倒姿势之间变换姿势。
[0071][扶手部的结构]
[0072]如图1所示,扶手部5通过吹塑成型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具有板面的板状,在上部具有上肢放置面5a,使用者能够将上肢放置于该上肢放置面5a上。在该扶手部5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将扶手部5安装于脚框架6的侧壁部64的托架94。扶手部5在使其内侧面与侧壁部64对置的状态下,利用小螺钉等经由托架94固定于脚框架6。另外,在上肢放置面5a可以设置对使用者的上肢进行按摩的按摩机构。
[0073][脚框架的其他实施方式]
[0074]下面,对脚框架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75]图11是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展开状态下的脚框架60的平面图。另外,对与前述脚框架6相同的结构,标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076]脚框架60不像脚框架6那样第I部件61和第2部件62分开形成,而是底壁部63、侧壁部64、前壁部65、上壁部66、以及各个边界的铰链部67 —体成型。即,脚框架60通过一个金属模具成型。因此,能够省去使第I部件61和第2部件62结合的工序,与脚框架6相比以较少的工序即可成为组装状态。
[0077][椅子的其他实施方式]
[0078]下面,对椅子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79]图12是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椅子11的侧视图,其中(a)表示立起姿势,(b)表示放倒姿势,(C)表示搬运姿势。另外,与前述椅子I的本质区别在于,踏脚4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伸出/退回,对于与椅子I相同的结构,标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联动部件20的后端部枢轴支承于设置于靠背部3的托架12,前端部通过摆动支点C5枢轴支承于踏脚4的后部。
[0080]如图12中(C)所示,对椅子11进行搬运时,成为使靠背部3放倒且使踏脚4向座部2的下方后退的搬运姿势,由此高度及前后尺寸得到控制。此时,如图10中(b)所示,联动部件20收缩成最短状态。接着,将椅子搬入房屋等使用环境之后,驱动致动器9以使靠背部3立起直至成为图12中(a)所示的立起姿势。则,随着靠背部3的动作,第I部件21向后方移动,如图10中(a)所示,通过锁定机构23,联动部件20以预定的长度得到维持。联动部件20 —旦锁定,则无论怎样驱动致动器9,第I部件21也不会移动。
[0081]因此,之后放倒靠背部3,则如图12中(b)所示,通过联动部件20踏脚4向前方推出而成为放倒姿势。并且,如果使靠背部3立起,则通过联动部件20踏脚4拉向后方。如上所述,从搬运姿势到立起姿势之间为只有靠背部3移动的非联动状态,而从搬运姿势成为立起姿势之后,就会转换为靠背部3和踏脚4联动移动的联动状态,在立起姿势和放倒姿势之间变换姿势。
[0082]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且能够廉价制造的椅子。
【权利要求】
1.一种椅子,其特征在于, 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设置于地面且支承该座部的脚框架, 所述脚框架具有: 放置于地面的底壁部; 从所述底壁部的左右两侧竖立设置的侧壁部; 从所述底壁部竖立设置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壁面的前壁部;及上壁部,与所述底壁部隔着预定距离而固定于所述左右两侧的侧壁部或者与所述侧壁部一体设置,并且固定于所述前壁部或者与所述前壁部一体设置, 所述各壁部中的至少一个由树脂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部、所述侧壁部、所述前壁部、及所述上壁部由树脂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部、所述侧壁部、所述前壁部、所述上壁部中的至少两个以上壁部及一个壁部和另一个壁部之间的边界的铰链部一体成型, 使所述各壁部通过所述铰链部转动,从而形成所述脚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部形成为比所述各壁部壁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部的后方具有可放倒和立起的靠背部, 所述脚框架具有位于所述前壁部的后方、遍及所述左右侧壁部和所述底壁部而设置且由金属制成的后部框架, 所述靠背部以能够放倒和立起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后部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壁部或者所述上壁部构成为相对于其他壁部能够装卸或者开闭。
【文档编号】A61H9/00GK204158027SQ201420427020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长光知己, 加藤充纪, 冈本祐一 申请人:发美利稻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