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股骨近端三分之一管型解剖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股骨近端三分之一管型解剖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接骨板本体包括上弧形部和下直部,上弧形部的顶端为驼峰状凸起,驼峰状凸起下方设有三个呈倒品字形大螺纹孔,倒品字大螺纹孔中间下方设有滑动螺孔,下直部径向截面的弧线为1/3圆,下直部设有多个非直线排列的小螺纹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辅助股骨近端骨折手术,减少接骨板与板下骨接触面积,有效保护固定骨段的血液循环,避免接骨板附近早期暂时性骨质疏松,有利于骨折愈合,减少断钉断板的内固定失效并发症。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股骨近端三分之一管型解剖接骨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股骨近端三分之一管型解剖接骨板。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和社会老年化加剧,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人数逐渐增加,并成为老年人骨折的常见类型。坚固内固定可使患者早期活动,被认为是股骨近端骨折治疗的标准方法。目前,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系统分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髓外固定以动力髋加压螺钉(DHS)为代表,主要用于股骨近端稳定骨折,髓内固定以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为代表,是股骨近端粉碎不稳定骨折的首选固定方法。随着内固定系统设计的不断改进以及手术方式的日趋成熟,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越来越理想,但仍有一定失败率。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效主要表现为螺钉切出、钢板螺钉断裂、髋内翻、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人坐I=I 寸 O
[0003]研究表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严重、内固定系统选择及手术操作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内固定系统不能实现牢靠有效的固定,是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效的主要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股骨近端1/3管型解剖接骨板,解决了目前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没有相应的接骨板配合,导致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效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接骨板本体,接骨板本体包括上弧形部和下直部,上弧形部的顶端为驼峰状凸起,驼峰状凸起下方设有三个呈倒品字形大螺纹孔,倒品字大螺纹孔中间下方设有滑动螺孔,下直部径向截面的弧线为1/3圆,下直部设有多个非直线排列的小螺纹孔。
[0006]进一步,所述三个呈倒品字形大螺纹孔直径为4.5mm,所述小螺纹孔的直径为
3.5mmο
[0007]进一步,上弧形部40 °凸向前。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符合解剖结构的接骨板,达到牢靠的内固定,预防螺钉切出和断钉断板等内固定失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股骨近端解剖接骨板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股骨近端解剖接骨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接骨板本体,2.上弧形部,3.下直部,4.驼峰状凸起,5.大螺纹孔,6.滑动螺孔,7.小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3]股骨近端1/3管型解剖接骨板,接骨板本体I包括上弧形部2和下直部3两部分。上弧形部2侧面呈圆弧状,凸面向前,上弧形部2近端设有三个大螺纹孔5呈倒“品”字形排列,上弧形部2远端设有滑动螺孔6 ;下直部为1/3管型,即圆弧为1/3圆周,设有多个非直线排列的小螺纹孔7。上弧形部2和下直部3连接处做增厚处理。整个接骨板版型与解剖结构相匹配。
[0014]如图1所示为接骨板侧面示意图。接骨板近端侧面为弧形,呈40°凸向前,与股骨大转子解剖结构相贴近,使接骨板能够与板下骨更好地贴合。
[0015]如图2所示,上弧形部2近端设有三个螺孔呈倒“品”字形排列,螺孔直径为4.5mm,与空心锁定螺钉配合,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同时达到三角支撑,形成三维立体支撑固定架,为股骨近端提供良好的把持力,可有效地防止术后螺钉在矢状面及冠状面上的微动,减少螺钉对股骨头颈部骨质的切割,进而有效防止术后螺钉切出和颈干角变小引起的髋内翻畸形。上弧形部2近端上外侧设有克氏针孔,在术中发挥临时固定作用,方便手术操作。上弧形部2远端设有长圆形滑动螺孔6,可以从各个方向置钉,更好地固定小转子及其附近部位的骨折片。下直部3为1/3管型,设有多个非直线排列的小螺纹孔7,直径为3.5mm,可以朝不同方向交叉植入更多螺钉,防止应力集中,增加螺钉把持力。下直部3尾端采用向下收缩的锥面,方便术中插入接骨板。
[0016]上弧形部2和下直部3连接处做增厚处理,并且上面还设有小螺纹孔7,可有效减少接骨板在该部位的疲劳性断裂。接骨板与骨之间采用点式有限接触设计,减少接骨板与板下骨接触面积,有效保护固定骨段的血液循环,避免接骨板附近早期暂时性骨质疏松,有利于骨折愈合。
[001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8]1、上弧形部40°凸向前,与股骨大转子解剖结构相贴近,使接骨板能够与板下骨更好地贴合。上弧形部2近端设有三个倒“品”字形排列的螺孔,与空心锁定螺钉配合,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同时达到三角支撑,形成三维立体支撑固定架,为股骨近端提供良好的把持力,可有效地防止术后螺钉在矢状面及冠状面上的微动,进而有效防止术后螺钉切出和颈干角变小引起的髋内翻畸形。上弧形部2远端设有滑动螺孔6,可以从各个方向置钉,更好地固定骨折片,顶端驼峰状的凹陷是为了避开臀肌止点。增加连接部增厚,防止接骨板疲劳断裂。
[0019]2、下直部3为1/3管型,设有多个非直线排列的小螺纹孔7,可以朝不同方向交叉植入更多螺钉,防止应力集中,增加螺钉把持力。
[0020]3、米用点式接触,减少接骨板与板下骨接触面积,减少对局部血液循环的破坏,降低局部骨质疏松程度。
[0021]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股骨近端三分之一管型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接骨板本体(I)包括上弧形部(2)和下直部(3),上弧形部(2)和下直部(3)构成中间凸起的长条状,上弧形部(2)的顶端为驼峰状凸起(4),驼峰状凸起(4)下方设有三个呈倒品字形大螺纹孔(5),倒品字大螺纹孔(5)中间下方设有滑动螺孔¢),下直部(3)径向截面的弧线为1/3圆,下直部(3)设有多个非直线排列的小螺纹孔(7)。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股骨近端三分之一管型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呈倒品字形大螺纹孔(5)直径为4.5mm,所述小螺纹孔¢)的直径为3.5mm。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股骨近端三分之一管型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弧形部(2)40°凸向前。
【文档编号】A61B17/80GK204121154SQ201420555976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5日
【发明者】蒋电明, 邬均, 巨鹏, 谯波 申请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