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尿频的汤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3525发布日期:2018-07-31 22:16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针对尿频的汤饮。



背景技术:

尿频: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次数明显增多称尿频,尿频是一种症状,并非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可引起小便次数增多,但无疼痛,又称小便频数。尿频的原因较多,包括神经精神因素,病后体虚,寄生虫病等。中医认为小便频数主要由于小儿体质虚弱,肾气不固,膀胱约束无能,其化不宣所致。此外过于疲劳,脾肺二脏俱虚,上虚不能制下,土虚不能制水,膀胱气花无力,而发生小便频数,因此尿频多为虚症,需要调养,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目前一般患者会服用西药针对,但西药可能会产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中医对尿频一症的认识机理,提供一种针对尿频的汤饮,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药效明显,无任何添加剂,可以达到很好的针对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针对尿频的汤饮,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百合40-60份,大青叶10-20份,浮萍10-20份,桂枝4-8份。

一种针对尿频的汤饮,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百合50份,大青叶15份,浮萍15份,桂枝6份。

本发明所提供的汤饮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用水煎服。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

上述汤饮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药大辞典中均有记载。

桂枝:别名柳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主治麻疯病的“苯丙矾”其主要成分即桂油,肉桂的其它副产品如桂枝、桂子、桂丁、桂盅等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在中药中广为应用。

百合:性味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石淋涩痛,胆胀胁痛。

大青叶: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全株有毒,地下块茎毒性较大,块茎直径1-3.5厘米,或更大,花药长约1毫米,椭圆形,黄色,或淡绿色;瘦果椭圆形,或近矩圆形,种子紫褐色,花较大,花期较长,可用于花卉观赏,亦可入药,主治肾炎水肿、肾盂肾炎、肠炎泄泻、小便不利等症。

浮萍:又称青萍、田萍、浮萍草、水浮萍、水萍草,是浮萍科水面浮生植物,叶状体对称,表面绿色,背面浅黄色或绿白色或常为紫色,全缘,具3根不明显叶脉;背面垂生白色丝状根1条;叶状体背面具囊,新叶状体于囊内形成浮出,以短柄与母体相连,随后脱落;雌花具胚珠1枚;果实近陀螺状;种子具凸出的胚乳并具纵肋,全草可作家畜和家禽的饲料,以带根全草入药,性寒,味辛,功能发汗透疹、清热利水,主治表邪发热、麻疹、水肿等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针对尿频一症,本发明所提供的汤饮中,对尿频一症具有良好的疗效,还有调节机体、标本兼治的效果,没有不良反应,本发明无副作用,药效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针对尿频的汤饮,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百合40克,大青叶10克,浮萍10克,桂枝4克。

制备方法用常规方法。

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用水煎服。每天1次,14天为一疗程。

实施例2一种针对尿频的汤饮,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百合50克,大青叶15克,浮萍15克,桂枝6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一种针对尿频的汤饮,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百合60克,大青叶20克,浮萍20克,桂枝8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下面结合病例对本发明的效果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病例1章某,,男,19岁,服药前尿频,服用本发明药物后,每天煎服1次,服药14天后,尿频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病例2何某,男,27岁,服药前尿频,服用本发明药物后,每天煎服1次,服药16天后,尿频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病例3周某,男,48岁,服药前尿频,服用本发明药物后,每天煎服1次,服药18天后,尿频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中医对尿频的认识机理,提供一种针对尿频的汤饮,其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百合40‑60份,大青叶10‑20份,浮萍10‑20份,桂枝4‑8份。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本发明提供的汤饮原料易得、疗效好,无副作用,经几百余例尿频患者服用,经统计起有效率达 90%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陈镜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镜明
技术研发日:2017.01.22
技术公布日:2018.07.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