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贻贝壳黑色素分离同时合成葡萄糖酸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328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贝壳高值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贻贝壳高值化利用分离黑色素并同时合成葡萄糖酸钙的方法。



背景技术:

贻贝(mytilusedulis),干制品则被称作淡菜,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贝类之一。贻贝因生命力极强,容易大规模人工养殖,我国山东、广东、辽宁、海南等省份都有大片海域用于贻贝养殖。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食部,研究表明贻贝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因此有“海中鸡蛋”之美称,而对其壳的研究相对较少。事实上,贻贝壳富含天然黑色素和丰富钙质,均可以被高值化利用。

天然黑色素来源很广、理化性质独特且具有延缓衰老、保护光照损伤、调节免疫力、抗氧化、保护心血管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在疾病预防治疗、食品、化妆品等方面都具有极好的的应用前景,因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消费者越来越不能接受合成的着色剂和抗氧化剂,使得天然着色剂和抗氧化剂越来越流行。关于天然黑色素的研究已经超过半个世纪,由于其常与蛋白质和多糖牢牢结合,使得黑色素溶解性差且不容易分离,因而对其进行的研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同时,贻贝壳作为海洋贝类加工的废弃物,矿物质含量丰富,其中95%以上是碳酸钙,还有锌、硅、铁、镁等微量元素,因此贝壳可作为优质的绿色钙源。如采用合适的制备工艺将贻贝壳制成易于人体吸收的活性钙剂,可高值化利用贝壳,进而解决贻贝壳作为固体垃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本发明为了从贻贝壳中分离出黑色素,根据贻贝壳黑色素不溶于酸的性质,先将贻贝壳用高浓度葡萄糖酸处理以分解碳酸钙(转化为葡萄糖酸钙),再将黑色素分离出来。经研究表明,贻贝壳黑色素溶于稀碱,对a-549肺癌细胞具有较强抑制活性,可望作为新型抗肿瘤天然药物来源。另一方面,贻贝壳钙转化为葡萄糖酸钙后可作为补钙剂,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发明从贻贝壳中分离出黑色素的同时合成葡萄糖酸钙,真正实现了贻贝壳的高值化综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是在从贻贝壳中分离出黑色素,同时合成葡萄糖酸钙,以实现以贝壳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磨粉:贻贝壳经刷洗、冲净后投入湿法粉碎机磨粉(60目以下);(2)水飞法处理:将上述贻贝壳粉加入适量清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倾出悬浮粉粒并将其静置1~2小时后沥干即得钙源贻贝壳粉;(3)加酸:按钙源贻贝壳粉(干)碳酸钙含量95%计算葡萄糖酸-δ-内酯加入量和适量蒸馏水,搅拌,于60~70℃保温3~4小时;(4)过滤、纯化:将上述混合物过滤,①滤渣先水洗至中性,以适量稀碱溶解后再过滤(弃滤渣),滤液加足量盐酸使黑色素完全沉淀后过滤,滤渣经水洗去盐、去酸(至中性)、干燥即得贻贝壳黑色素;②滤液在减压浓缩蒸发器内浓缩、结晶(4℃),再经100~120℃干燥即得葡萄糖酸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从贻贝壳中分离贻贝黑色素的同时合成出补钙剂-葡萄糖酸钙。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所分离出来的贻贝壳黑色素对a-549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浓度为0.4mg/ml时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达到38.7%。葡萄糖酸钙颜色洁白,易溶于热水。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贻贝壳分离黑色素同时合成葡萄糖酸钙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例:110kg贻贝壳洗净后投入湿法粉碎机磨粉(60目以下),以水飞法处理得钙源贻贝壳粉(干重约100kg)。在钙源贻贝壳粉中加入400kg蒸馏水、缓慢加入356kg葡萄糖酸-δ-内酯,边加边搅拌,并于60℃保温4小时。将上述混合物过滤,(1)滤渣先以自来水洗至中性后,以30升0.5m氢氧化钠溶解后过滤(弃滤渣),滤液加5升4m盐酸后再过滤,滤渣经水洗去盐、去酸(至中性)、干燥即得贻贝壳黑色素390g;(2)滤液在减压浓缩蒸发器内浓缩,4℃结晶,再经100~120℃干燥即得葡萄糖酸钙[ca(c6h11o7)2·h2o]442kg。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贻贝壳黑色素分离同时合成葡萄糖酸钙的方法。所述的基于贻贝壳黑色素分离同时合成葡萄糖酸钙的方法包括磨粉、水飞法处理、加酸、过滤及纯化等步骤。贻贝壳经刷洗后投入湿法粉碎机磨粉(60目以下),加适量蒸馏水并按照反应式计算葡萄糖酸‑δ‑内酯加入量;将上述混合物过滤,滤渣经碱溶酸沉及水洗、干燥即得贻贝壳黑色素,滤液经减压浓缩、4℃结晶,再经100~120℃干燥即得葡萄酸钙。本发明分离的贻贝壳黑色素对A‑549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有望被开发为天然抗肿瘤药物;葡萄糖酸钙在医药、食品等领域应用广泛。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应用,可高值化综合利用我国丰富的贻贝壳资源。

技术研发人员:魏玉西;齐宏涛;于佳;胡迎芬;陈婷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3.22
技术公布日:2017.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