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23340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杀手之一,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中风虽来势急骤,但在发病之前,也是有一个病理演变过程的,临床上表现为各种先兆症状,常在中风发生前数分钟至数天内出现,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1)头痛、头晕,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痛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一样,程度加重并变成持续性,有时固定在某一部位,这是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往往是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2)各种运动障碍:如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在走路时虽末遇路障,意识也清楚,可却突然跌倒在地,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却不自主歪向路边出现行走不稳症;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吞咽困难、呛咳;口嘴歪斜、流涎。(3)感觉障碍: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鸡、听力下降,一过性视力模糊或失明。(4)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如变得孤僻寡言,抑郁焦虑或急躁多语,丧失正常的理解判断力无故发笑或哭泪,且难以自制。后三种表现可以是一过性的,也可以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常常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在懂得了中风发作前的各种先兆,出现先兆后立即警觉起来,就能有效的避免发生中风。当出现中风先兆后,应随时监护血压的变化,血压过高时,应该适当使用降压药,血压过低时,则应该停用降压药或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好早期诊断和处理。

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以昏仆、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脑血管病范围。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要预防因衰老引起的血管退行性变窄、变脆、曲折和高血脂、脑动脉硬化、血液流变异常引起的突发中风。这类中风,身体往往没有突出明显的变化,但是,留意观察还是能够发现一下这些反常的先兆。出现先兆后立即警觉起来,对中风先兆进行及时治疗,就能有效的避免发生中风。

本发明用于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配方,针对中风先兆病因病机,以活血祛瘀、清热息风、温经通脉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中风先兆无良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川芎11g,草决明28g,赤芍13g,山楂16g,丹参16g,磁石28g(先煎),菊花11g,葛根16g,地龙13g,豨莶草28g,川牛膝16g,水蛭6g。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将磁石先放入砂锅内,先煎煮30分钟,再放入其他的药材一同煎煮,以文火煎30分钟,滤出药液,药渣内加热水适量再煎30分钟,再滤出药液,再加入热水适量煎30分钟,滤出药液,3次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3次服用。

发明用于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配方,选择天然药物,针对中风先兆因病机,各味药材各具其效,互相协调,草决明、菊花清肝脑之热;水蛭、赤芍、山楂、川芎、丹参化心脑之瘀;磁石平肝阳之亢;川牛膝补肝益肾之虚;地龙、豨莶草降压通络,且草决明和山楂可以降血脂,以软化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配方,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中药成分:川芎11g,草决明28g,赤芍13g,山楂16g,丹参16g,磁石28g(先煎),菊花11g,葛根16g,地龙13g,豨莶草28g,川牛膝16g,水蛭6g。

实施例2:如果患者胸闷胸痛,在上述组分中加瓜蒌16g,薤白16g,地榆13g,三七9g。

实施例3:如果患者肝肾不足,在上述组分中加山茱萸13g,杜仲13g,桑寄生16g。

实施例4:如果患者语言不利,在上述组分中加胆南星16g,菖蒲13g,郁金13g,天竺黄16g。

实施例5:如果患者肢体迟钝,在上述组分中加鸡血藤13g,独活13g,威灵仙11g。

将磁石先放入砂锅内,先煎煮30分钟,再放入其他的药材一同煎煮,以文火煎30分钟,滤出药液,药渣内加热水适量再煎30分钟,再滤出药液,再加入热水适量煎30分钟,滤出药液,3次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3次服用。

以下通过实用例来阐明本发明所述用于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配方的临床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60-90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达半个月,平均7天。症见:头痛,头昏,耳鸣,肢体麻木,手足逐渐不利,疲乏无力,舌质淡紫,舌下脉络瘀阻,脉弦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的中风先兆诊断标准,全部诊断为中风先兆患者。

2、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

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或基本生活能自理;

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3、治疗结果

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2-10个疗程,治愈36例,好转21例,未愈3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典型案例:

李某,男,62岁,农民,江西人,右侧肢体活动不利门诊拟“中风先兆”住院治疗。患者于二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送当地医院,当时测血压:200/100mmhg,查头颅ct示:脑干、右侧丘脑、双侧基底节及左侧小脑梗塞灶及软化灶。住院经活血溶栓、降压等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现仍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为求进一步康复,故来就诊。查体:t:36.5℃,p:85次/分,r:21次/分,bp:14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精神软。舌淡,苔白腻,脉弦。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心肺听诊无异常。伸舌基本居中,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无偏斜,悬雍垂基本居中,偏瘫步态,言语无明显障碍,左侧肌力ⅴ级,右侧上肢肌力ⅱ级,右侧下肢肌力ⅳ-级,右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右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右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肢体浅感觉存在,右babiski征阳性。服用本发明配方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第二诊:肢体逐渐恢复行动力,继服12剂,三诊:病症基本解除,之后,为巩固治疗效果,嘱继续服用12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配方,按重量份数是包括以下中药成分:川芎11g,草决明28g,赤芍13g,山楂16g,丹参16g,磁石28g(先煎),菊花11g,葛根16g,地龙13g,豨莶草28g,川牛膝16g,水蛭6g。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将磁石先放入砂锅内,先煎煮30分钟,再放入其他的药材一同煎煮,以文火煎30分钟,滤出药液,药渣内加热水适量再煎30分钟,再滤出药液,再加入热水适量煎30分钟,滤出药液,3次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3次服用。

技术研发人员:苑高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苑高伟
技术研发日:2017.08.30
技术公布日:2018.0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