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黄水疮的外用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1732发布日期:2019-03-05 20:15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黄水疮的外用药。



背景技术:

黄水疮又称滴脓疮、天疱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以生于皮肤的脓疱、结痂、流黄水,浸淫成片,瘙痒为主要表现。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脓疱、脓痂,多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童,易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易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目前,西医只有用抗生素抗感染方法治疗,副作用大,疗效慢,费用高,病人痛苦多。因此,快速有效治疗黄水疮的中药存在很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研制一种治疗黄水疮的外用药。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它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黄柏10--20、煅石膏10--20、密陀僧1--10、红丹1--10、轻粉1--10、蜂胶1--10、甘草1--5、麻油50--100。

优选的,一种治疗黄水疮的外用药,它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黄柏20、煅石膏15、密陀僧9、红丹6、轻粉10、蜂胶7、甘草3、麻油75。

再优选,一种治疗黄水疮的外用药,它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黄柏17、煅石膏18、密陀僧9、红丹8、轻粉10、蜂胶9、甘草4、麻油80。

所选用药物中: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煅石膏:收湿敛疮,治疗疮疡久溃不敛。

密陀僧:消肿杀虫,收敛防腐,

红丹:铅丹能直接杀灭细菌、寄生虫,并有制止粘液分泌的作用。

轻粉:杀虫、攻毒、祛腐、止痒。

蜂胶:润肤生肌,消炎止痛。

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

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攻毒,祛腐止痒,生肌止痛,收湿敛疮,诸药协同之功效,用于治疗黄水疮见效快,治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再优选,一种治疗黄水疮的外用药,它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黄柏17、煅石膏18、密陀僧9、红丹8、轻粉10、蜂胶9、甘草4、麻油80。

制作方法是:

将黄柏、煅石膏、密陀僧、红丹、轻粉、蜂胶、甘草,相互串料混匀,放入冰箱—18℃冷冻30小时,快速用高速粉碎机粉碎成细粉,过300目筛,拌入麻油混匀成膏状即是本品。

使用方法:

将患者患处按常规清洗消毒后,去掉病疱内的脓、水,二次清洗消毒,涂本发明于患处,包扎固定,一天换药一次。

试验结果:

用本发明药物治疗黄水疮患者65例,其中,男48例,女17例,年龄2—52岁,结果2--6天治好57例,治愈率87.6%,显效6例,显效率9.2%,无效2例,无效率3%,总有效率为,96.9%。

以下再结合实施例所制得的药物的临床应用记录列举三个病例,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病例一

党某某,男,5岁,孩子得了口疮3天了,医院大夫说是黄水疮,给了吃的药和抹的药不见好转。症见:两口角有红斑,水疱和脓疱,界限分明,水疱小如豌豆,大的如蚕豆,有透明水液,痛痒,流黄水,糜烂,蔓延,有黄色脓痂,诊断为“黄水疮”,嘱停用一切药物,改用本发明药物。3天后症见:两口角的水疱和脓疱已消失,皮肤水疱糜烂处鲜红,已无水液渗出,黄色脓痂已掉,继续用药2天一切症状全部消失,皮损处已全部恢复正常色着,随访至今未复发。

病例二

蔺某某,男,41岁,工人,额头和头发内均长有黄水疮,形如黄豆大小,迅速化脓混浊变为脓疱,周围绕以轻度红晕,多方治疗无效,后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2天黄水疮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涂敷2天治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三

张某某,男,17岁,颈部及背部长有大面积黄水疮,起初为红斑丘疹,后转化为水疱及脓胞,疱壁薄而松弛,易于破裂,破后露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疮面,流出黄水,有疼痛感。曾外用肤轻松软膏,并内服复方新诺明片,维生素c片,维生素b2片,强的松片一周,疗效不明显,后涂敷本发明的外用药,每日一次,涂敷3天,症状明显好转,疮面干燥,继续涂敷3天治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黄水疮的外用药,它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黄柏10‑‑20、煅石膏10‑‑20、密陀僧1‑‑10、红丹1‑‑10、轻粉1‑‑10、蜂胶1‑‑10、甘草1‑‑5、麻油50—100;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攻毒,祛腐止痒,生肌止痛,收湿敛疮,诸药协同之功效,用于治疗黄水疮见效快,治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范暄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范暄民
技术研发日:2017.08.30
技术公布日:2019.03.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