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塑料血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0909发布日期:2019-03-05 20:0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塑料血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塑料血袋,属于医疗用具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艾滋病”和各种传染病的流行,一次性塑料血袋,受到人们普遍重视,发展十分迅速。国外塑料血袋规格比较齐全,生产规模较大,据不完全统计,有近百家公司生产一次性塑料血袋,产量达30亿只。一次性塑料血袋在我国刚刚起步,目前只有儿个厂家小批量试产,根据我国的现状,一次性塑料血袋年需量约5亿只,供需矛盾较大,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此,何如研制一种安全的、卫生的一次性塑料血袋是本发明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性塑料血袋,是一种带采血管、采血针、输血插口以及转移管的袋式塑料容器和附属血袋,用于血液的采集、分离、转移、储存、输注等操作,而且全过程均在一个完全密封的系统内进行,操作方便,避免污染。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次性塑料血袋,包括保护样、转移管、输血插口、孔眼、采血管、标签区、保护帽、采血针和塑料袋;所述的标签区设置在所述的塑料袋正表面中央位置;所述的孔眼设置在塑料袋边缘,两边各一个,底端一个;所述的塑料袋顶端左侧插入式设置两保护样和一转移管;所述的转移管设置在两保护样中间;所述的保护样内部顶端设置有输血插口;所述的塑料袋顶端右侧插入式设置一采血管;所述的采血管末端设置一采血针;所述的保护帽包裹在采血针外围。

进一步的,所述的塑料袋长度和高度分别设置为80mm、12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标签区长度和高度分别设置为50mm、7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采血管直径设置为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污染,提高输血质量,减少输血反应,充分利用血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保护样1、转移管2、输血插口3、孔眼4、采血管5、标签区6、保护帽7、采血针8、塑料袋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理解本发明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分析。

如图1所示,一种一次性塑料血袋,包括保护样1、转移管2、输血插口3、孔眼4、采血管5、标签区6、保护帽7、采血针8和塑料袋8;塑料袋长度和高度分别设置为80mm、120mm,标签区6设置在塑料袋9正表面中央位置,标签区长度和高度分别设置为50mm、70mm;孔眼4设置在塑料袋9边缘,两边各一个,底端一个;塑料袋9顶端左侧插入式设置两保护样1和一转移管2;转移管2设置在两保护样1中间;保护样1内部顶端设置有输血插口3;塑料袋9顶端右侧插入式设置一采血管5,采血管直径设置为2mm;采血管5末端设置一采血针8;保护帽7包裹在采血针8外围。

本发明是一种带采血管5、采血针8、输血插口3以及转移管2的袋式塑料容器和附属血袋,用于血液的采集、分离、转移、储存、输注等操作,而且全过程均在一个完全密封的系统内进行,操作方便,避免污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污染,提高输血质量,减少输血反应,充分利用血源。

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塑料血袋,包括保护样、转移管、输血插口、孔眼、采血管、标签区、保护帽、采血针和塑料袋;所述的标签区设置在所述的塑料袋正表面中央位置;所述的孔眼设置在塑料袋边缘,两边各一个,底端一个;所述的塑料袋顶端左侧插入式设置两保护样和一转移管;所述的转移管设置在两保护样中间;所述的保护样内部顶端设置有输血插口;所述的塑料袋顶端右侧插入式设置一采血管;所述的采血管末端设置一采血针;所述的保护帽包裹在采血针外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污染,提高输血质量,减少输血反应,充分利用血源。

技术研发人员:梁沛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智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31
技术公布日:2019.03.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