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中草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91865发布日期:2019-03-22 22:19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外用中草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瘙痒性皮肤病是目前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皮肤病中占很大比例,它主要包括湿疹、痒疹、丘疹性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湿疹样日光疹和药疹等,种类繁多,病因复杂,病情顽固难愈,医界多视之如棘,循循然而叩关。疾病发作时,患者常常奇痒难耐,抓搔搓摩不已,并伴有疲劳、紧张、焦虑、情绪易激动等精神症状,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西医则多以镇静、安定、催眠及抗组胺、激素类药物,或采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或钙剂静脉注射,这些药剂不仅效果不佳,而且副作用大,易造成肌体组织和皮肤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瘙痒性皮肤病进行综合性治疗,而且疗效显著、疗程短、治愈率高、复发低、无毒副作用的外用中草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外用中草药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外用中草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苍耳子10~100份,槐枝10~100份,白鲜皮20~200份,黄柏20~100份,蛇床子20~100份,苦参10~50份,樟脑4~17份。

本发明人基于研究认为,瘙痒性皮肤病虽然种类繁多,有病症因风寒湿邪所侵,湿热瘀阻于内,脾胃肝肺失于运化,肌肤失养,阻隔内外,不得宣化,进而皮肤受损,加之病菌滋生蔓延,酿致病情日重,病程迁延,终成顽疾。其施治必须内以清除脏腑及血分湿热邪毒,化瘀消积,外以杀菌止痒,化腐生肌,修复肌肤组织,疏通表里,方可达到治标治本、杜绝复发之效果。该中草药组方中各组分药物的药性功用分别如下:

苍耳子:性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功能主治:散风除湿,发汗,止痛,益气,治一切风,暖腰膝,通鼻窍,强志轻身,去风明目,令耳目聪明等功能,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痛,风疹瘙痒,瘰疬疥癣,疔疮困重,恶肉死肌等症。

槐枝:性苦,平,无毒,归心、肝经,清热利湿,清肝明目,止蝎毒,去风止痒等功用,主治大风痿痹,皮肤疥癞,肢体疼痛,痿弱无力,心痛,目赤,痔疮等症。

白鲜皮:性苦,寒,归脾、胃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止痒等功效,主治风湿热痹,湿疹,风疹,疥癣,疮癞,皮肤瘙痒,湿热疮毒,黄水淋漓,黄疽尿赤等症。

黄柏:性微辛、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补肾强阴,泻火除蒸,解毒,补阴痿厥,泻热补水涸燥,疏肝脾而泄湿热,清膀胱而排瘀浊等功能。主治湿疹瘙痒,湿热痢疾,腰膝无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泄泻,黄疸等症。

蛇床子:性辛、苦,温,归肾经,具有温肾壮阳,散寒燥湿,解经,祛风,杀虫止痒等功用,主治湿痹腰痛,湿疹,疥癣,疱疹,搔痒,黄水疮,寒湿带下,宫冷,阳痿等证。

苦参: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杀虫,利尿等功效,主治疥疮顽癣,皮肤瘙痒,湿热黄疸,热痢便血,湿热下痢,周身风痒,湿疹,湿疮,阴痒,尿闭,麻风等症。

樟脑:性辛,热,有毒,入心经,具有通窍辟秽,温中止痛,除湿,消肿,杀虫等功用,主治神志昏迷,痧胀腹痛,心腹胀痛,跌打损伤,疥癣疮痒,湿疹,肿痛,冻疮,疥癣,脚气等症。

本发明的中草药可以制备成酊剂或膏剂,其施用均有同等的治疗效果。其中:

膏剂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分别取苍耳子、槐枝、白鲜皮、鹤虱、黄柏、蛇床子、苦参7味中草药洗净晾干,切成厚度≤5mm的碎片,再按所述配比量混合均匀加入植物油内浸泡5~10天备用,其中,中草药与植物油的重量配比为:中草药∶植物油=1∶10~20;

b)将浸泡后的中草药与植物油一起置入锅内用火熬至油沸,再用文火熬制2~3小时,然后按所述配比量加入樟脑,均匀搅拌溶化后,滤除药渣,制得药油备用;

c)将制备的药油按10~12克/100ml量加入蜂蜡,在70~90℃温度下缓缓搅拌,待蜂蜡全部溶化后,即制成本发明的中草药膏剂。

酊剂的制备方法是:

取苍耳子、槐枝、白鲜皮、鹤虱、黄柏、蛇床子、苦参7味中草药洗净晾干,切成厚度≤5mm的碎片,然后与樟脑按所述配比量混合均匀加入75%纯度的酒精内浸泡90~150天后,用细绢布滤除药渣,即制成本发明的中草药酊剂,其中,中草药与酒精的重量配比为:中草药∶酒精=1∶10~20。

按照上述配方制成的中草药,其药物的组合配伍精当,能够快速杀菌止痒,并通过人体肌肤渗入病灶,清热解毒,化瘀消积,并对肌肤组织进行修复,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而且具有适应症范围广,治疗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药物制备简单、敷用方便、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中草药是由发明人经过研究所得,适用于湿疹、痒疹、丘疹性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湿疹样日光疹及药疹等各类瘙痒性皮肤病,同时对手足皲裂也有极佳的疗效。表明,其组方中各组分药物在下列重量份范围内均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苍耳子10~100份,槐枝10~100份,白鲜皮20~200份,黄柏20~100份,蛇床子20~100份,苦参10~50份,樟脑4~17份。

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中草药中各组分药物的重量份配比可以是:苍耳子40份、槐枝40份、白鲜皮80份、黄柏40份、蛇床子40份、苦参20份、樟脑4份。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中草药中各组分药物的重量份配比也可以是:苍耳子70份、槐枝70份、白鲜皮140份、黄柏70份、蛇床子70份、苦参35份、樟脑17份。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中草药中各组分药物的重量份配比还可以是:苍耳子50份、槐枝50份、白鲜皮100份、黄柏50份、蛇床子50份、苦参30份、樟脑10份。

膏剂的制备方法是:取苍耳子、槐枝、自鲜皮、鹤虱、黄柏、蛇床子、苦参,分别切成厚度≤5mm的碎片,再按上述配比量混合均匀加入植物油内浸泡5~10天,其中,中草药与植物油的重量配比为:中草药∶植物油=1∶10~20,然后将浸泡后的中草药与植物油一起置入锅内加热熬至油沸,再用文火将中草药熬2~3小时,然后按所述配比量加入樟脑,搅拌溶化后,滤除药渣,制得药油;将制备的药油按10~12克/100ml量加入蜂蜡,在70~90℃温度下缓缓搅拌,待蜂蜡全部溶化后,即制成本发明的中草药膏剂。而后按100ml量分装入瓶密封,即可使用。

本发明药物的用法是:在临床确诊为瘙痒性皮肤病后,用温水或酒精将患处擦洗干净,再将本发明的中草药酊剂或膏剂均匀地涂抹于患处皮肤表面,每日2~3次,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瘙痒性皮肤症治疗2~3周便可痊愈,病症较轻者只需3~5天左右,重者3~4周可彻底治愈,患病及治疗期间忌食辛辣、上火、发物等刺激性食物,一般不会复发。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中草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外用中草药的制备方法。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外用中草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苍耳子10~100份,槐枝10~100份,白鲜皮20~200份,黄柏20~100份,蛇床子20~100份,苦参10~50份,樟脑4~17份。本发明人基于研究认为,瘙痒性皮肤病虽然种类繁多,表证各别,但其病因无出风寒湿邪所侵,湿热瘀阻于内,脾胃肝肺失于运化,肌肤失养,阻隔内外,不得宣化,进而皮肤受损,加之病菌滋生蔓延,酿致病情日重,病程迁延,终成顽疾。其施治必须内以清除脏腑及血分湿热邪毒,化瘀消积,外以杀菌止痒,化腐生肌,修复肌肤组织,疏通表里,方可达到治标治本、杜绝复发之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高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高云
技术研发日:2017.09.15
技术公布日:2019.0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