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6855发布日期:2019-04-13 00:5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温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热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温热器具,具有如下类型的温热器具,其具备:在佩戴时覆盖双眼的眼罩主体、设置于眼罩主体的发热体、及设置于眼罩主体在横宽方向上的两端部的一对挂耳部(例如专利文献1)。

这种温热器具能够通过将一对挂耳部分别挂于使用者的左右耳朵上而进行佩戴,在佩戴该温热器具时,能够利用发热体来加温使用者的眼睛周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577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热器具,其具备:

眼罩主体,其覆盖双眼;

发热体,其设置于所述眼罩主体;

穿戴部,其用于将所述眼罩主体穿戴于头部;和

伸展结构部,其使所述眼罩主体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在横宽方向的伸展性高于所述眼罩主体的上部及下部在横宽方向的伸展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平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后的状态;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背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后的状态;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平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前的折叠状态;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在横宽方向拉伸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6(a)及图6(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7(a)、图7(b)、图7(c)及图7(d)分别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温热器具的眼罩主体的平面图;

图8(a)、图8(b)及图8(c)分别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温热器具的眼罩主体的平面图;

图9(a)及图9(b)分别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温热器具的眼罩主体的平面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平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后的状态;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平面图,表示将挂耳部展开后的状态。

符号的说明

10 眼罩主体

10a 左眼覆盖部

10b 右眼覆盖部

11 第一薄片

12 第二薄片

13 接合部

14 上侧狭缝

15 下侧狭缝

18 收容空间

20 发热体

21 第一包覆薄片

22 第二包覆薄片

23 发热部

24 接合部

30 挂耳部

31 挂耳部构成薄片

32 挂耳用开口

32a 端

33 固定部

33a 第一部分

33b 第二部分

33c 第三部分

34 第一挂耳用狭缝

35 第二挂耳用狭缝

36 第三挂耳用狭缝

37 易断裂部

40 伸展结构部

41 狭缝(开口)

42、43、46、52 狭缝列

51 曲线狭缝(开口)

55 贯通孔(开口)

56 孔列

57 褶皱

100 温热器具

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如上所述的温热器具优选无论使用者的脸大小,眼罩主体相对于脸的眼睛周围均适当地贴合。

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者们的研究,专利文献1等的温热器具中,关于这种的要求,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课题而研发的,涉及一种无论使用者的脸大小,眼罩主体相对于脸的眼睛周围均容易适当地贴合的结构的温热器具。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此外,在所有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6(b)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此外,图4所示的截面的位置相当于图3所示的A-A线的位置。但是,在图4中与图3不同,一对挂耳部30从眼罩主体10分开。

如图1~图4中任一者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具备:覆盖双眼的眼罩主体10、设置于眼罩主体10的发热体20、用于将眼罩主体10穿戴于头部的穿戴部(例如,一对挂耳部30)、以及使眼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在横宽方向的伸展性高于眼罩主体10的上部及下部在横宽方向的伸展性的伸展结构部40。

由此,无论使用者的脸大小,眼罩主体10相对于脸的眼睛周围均容易适当地贴合(能够不过度紧贴)。另外,在眼罩主体10与脸之间形成适当的间隙,因此,能够使发热体20稳定地发热。

温热器具100通过具备伸展结构部40,如穿戴温热器具100时等那样眼罩主体10向横宽方向两侧拉伸时,如图6(a)及图6(b)所示,眼罩主体10可以向一面侧弯曲成凸的形状,向另一面侧弯曲成凹的形状。此外,在图6(a)中,示出了在使用者的脸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将眼罩主体10纵向(上下方向)切断而得到的眼罩主体10的截面。另外,图6(b)是沿着图6(a)的B-B线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眼罩主体10中比该眼罩主体10的外形线内侧的位置,形成有一对狭缝41(开口)。各狭缝41向上下方向延伸。更详细而言,各狭缝41以直线状延伸。利用这些狭缝41,构成将眼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容易向横宽方向伸展的伸展结构部4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伸展结构部40具有形成于眼罩主体10且配置于比该眼罩主体10的外形线内侧的多个开口(狭缝41)。

在此,开口是如狭缝或贯通孔等那样将眼罩主体10在横宽方向拉伸时可以成为开口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狭缝41。

伸展结构部40例如成上下对称且在横宽方向上成对称(左右对称)。

一对狭缝41(多个开口)、即伸展结构部40配置于眼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

在此,眼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是从眼罩主体10的上缘向下方分开,并且从眼罩主体10的下缘向上方分开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狭缝41配置于发热体20的上缘更下方,并且配置于发热体20的下缘更上方。

另外,眼罩主体10的上部是伸展结构部40的形成区域的上端更上方的区域,眼罩主体10的下部是伸展结构部40的形成区域的下端更下方的区域。

伸展结构部40配置于眼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由此,如穿戴温热器具100时等眼罩主体10向横宽方向两侧拉伸时,如图6(a)所示,眼罩主体10容易在上下方向弯曲。

另外,一对狭缝41(多个开口)、即伸展结构部40配置于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的中央部。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的中央部是左右的固定部33之间的部分,优选是比各发热体20的横宽方向的中央部更靠近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的中心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狭缝41配置于左右的发热体20之间。

伸展结构部40配置于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的中央部,由此,如穿戴温热器具100时等眼罩主体10向横宽方向两侧拉伸时,如图6(b)所示,眼罩主体10容易在横宽方向弯曲。

眼罩主体10例如具有覆盖左眼的左眼覆盖部10a和覆盖右眼的右眼覆盖部10b。左眼覆盖部10a及右眼覆盖部10b的平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分别形成为圆角的大致正方形形状。另外,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形成为相互大致相同的形状及尺寸。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在图1及图2中左右排列配置。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左眼覆盖部10a与右眼覆盖部10b的边界位置形成有上侧狭缝14及下侧狭缝15,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该例子,眼罩主体10也可以不具有上侧狭缝14及下侧狭缝15。在该情况下,在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的中心位置将眼罩主体10左右分割成两部分时的左侧部分成为左眼覆盖部10a,右侧部分成为右眼覆盖部10b。

另外,本说明书中,横宽方向是如图1及图2所示使眼罩主体10为平坦的状态下,与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的排列方向一致的方向。

另外,横宽方向也与在将一对挂耳部30展开并使温热器具100的整体为平坦的状态下,从一挂耳部30朝向另一挂耳部30的方向一致。

即,横宽方向是图1及图2中的左右方向。

另外,本说明书中,上侧是指直立的使用者佩戴温热器具100的状态下成为上侧的方向,下侧是指直立的使用者佩戴温热器具100的状态下成为下侧的方向。上侧及下侧是图1及图2中的上侧及下侧。

眼罩主体10形成为横宽的形状。

眼罩主体10由挠性的(柔软的)薄片材料构成。

眼罩主体10也可以具有伸展性,也可以不具有伸展性。另外,眼罩主体10也可以具有伸缩性,也可以不具有伸缩性。

在眼罩主体10具有伸展性或伸缩性的情况下,优选横宽方向上具有伸展性或伸缩性。

更详细而言,眼罩主体10具备在佩戴温热器具100时位于脸侧的第一薄片11和在佩戴时位于脸的相反侧的第二薄片12而构成。第一薄片11及第二薄片12各自也可以由单层的薄片构成,也可以是多个薄片的层叠体。

作为构成眼罩主体10的薄片材料(第一薄片11、第二薄片12)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无纺布、织布、其它针织物、聚乙烯或聚氨酯等的树脂膜、多孔质体、它们的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等。

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形成为相互相同的平面形状及尺寸,并且相互重合,且在接合部13相互接合。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可以通过粘合或粘接而接合,也可以通过热封而接合。

接合部13配置于例如眼罩主体10的(第一薄片11及第二薄片12的)周缘部的整周和眼罩主体10的从横宽方向的中央部的上端到下端的范围。即,接合部13配置于左眼覆盖部10a的周缘部和右眼覆盖部10b的周缘部。

此外,各狭缝41形成于第一薄片11及第二薄片12,第一薄片11的狭缝41和第二薄片12的狭缝41俯视来看相互重叠。

在左眼覆盖部10a中除周缘部以外的区域、即左眼覆盖部10a的中央部中,第一薄片11和第二薄片12相互不接合,在该区域中,第一薄片11与第二薄片12的间隙构成收容发热体20的收容空间18。

同样地,在右眼覆盖部10b中除周缘部以外区域、即右眼覆盖部10b的中央部中,第一薄片11与第二薄片12相互不接合,在该区域中,第一薄片11与第二薄片12的间隙构成收容发热体20的收容空间18。

即,温热器具100具备左右一对发热体20,一个发热体20收容于左眼覆盖部10a的收容空间18,另一个发热体20收容于右眼覆盖部10b的收容空间18。因此,左右的发热体20保持于眼罩主体10的内部。

此外,使用者佩戴温热器具100时,以左眼覆盖部10a覆盖左眼,并且左眼覆盖部10a内的发热体20覆盖左眼的方式,另外,以右眼覆盖部10b覆盖右眼,并且右眼覆盖部10b内的发热体20覆盖右眼的方式,配置左右的发热体20。

在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的中央部的上缘部形成有从眼罩主体10的上缘向下方延伸的上侧狭缝14。在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的中央部的下缘部形成有从眼罩主体10的下缘向上方延伸的下侧狭缝15。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下侧狭缝15的长度尺寸(上下尺寸)比上侧狭缝14的长度尺寸(上下尺寸)大。即,下侧狭缝15比上侧狭缝14深。

上侧狭缝14形成于第一薄片11及第二薄片12,第一薄片11的上侧狭缝14和第二薄片12的上侧狭缝14俯视来看相互重叠。

同样地,下侧狭缝15形成于第一薄片11及第二薄片12,第一薄片11的下侧狭缝15和第二薄片12的下侧狭缝15俯视来看相互重叠。

上侧狭缝14及下侧狭缝15配置于左眼覆盖部10a与右眼覆盖部10b的边界位置。

此外,眼罩主体10也可以在中央部的上下具有将眼罩主体10切口的形状的切口形状部来代替上侧狭缝14及下侧狭缝15。

如例如图4所示,发热体20具备第一包覆薄片21、第二包覆薄片22、保持于第一包覆薄片21与第二包覆薄片22之间的薄片状的发热部23而构成。

发热体20的平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形成为圆角的大致正方形形状。

第一包覆薄片21和第二包覆薄片22形成为相互相同的形状及尺寸。第一包覆薄片21和第二包覆薄片22以它们的外形线一致的方式相互重合,且它们的周缘部彼此相互接合。由此,利用第一包覆薄片21和第二包覆薄片22,构成将发热部23收容于内部的收容体。第一包覆薄片21与第二包覆薄片22的接合可以通过粘合或粘接进行,也可以通过热封进行。

第一包覆薄片21及第二包覆薄片22的平面形状例如分别形成为圆角的大致正方形形状。

第一包覆薄片21和第二包覆薄片22中,第一包覆薄片21配置于第一薄片11侧、即佩戴温热器具100时成为脸侧的一方,第二包覆薄片22配置于第二薄片12侧、即佩戴时成为脸侧的相反侧的一方。

发热部23是含有易氧化性金属而构成,并且利用该易氧化性金属与氧接触而发生的氧化反应中产生的热,产生经加热的水蒸气的部位。发热部23含有易氧化性金属、反应促进剂、电解质及水。

发热部23的平面形状例如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形状。发热部23保持于由第一包覆薄片21和第二包覆薄片22构成的收容体的内部、即第一包覆薄片21与第二包覆薄片22的间隙。

发热体20在图1及图4所示的接合部24中,相对于眼罩主体10接合。接合部24配置于发热体20的横宽方向的一部分区域。此外,在图1中,俯视来看对接合部24存在的区域标注阴影。

此外,发热体20的刚性比眼罩主体10的刚性大,发热体20比眼罩主体10难以变形。

在此,接合部24配置于发热体20的横宽方向的一部分区域,因此,能够限制眼罩主体10的伸缩被发热体20限制的范围,发热体20的接合部24以外的部位相对于眼罩主体10能够相对性地移动。因此,在眼罩主体10具有伸展性或伸缩性的情况下,眼罩主体10中接合部24以外的部位能够容易地伸展或伸缩。

更详细而言,接合部24在例如各发热体20中配置于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的中心侧的端缘。

进一步详细而言,例如,发热体20的第二包覆薄片22的外表面中,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的中心侧的端缘从该端缘的上端到下端,相对于第二薄片12的内表面在接合部24接合。

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接合部24也可以配置于遍及发热体20的整个面。

另外,发热体20可以不相对于第二薄片12的内表面,而相对于第一薄片11的内表面在接合部24接合,也可以相对于第一薄片11的内表面和第二薄片12的内表面两者在接合部24接合。

另外,第一薄片11的内表面也可以整个面相对于发热体20或第二薄片12在接合部24或接合部13接合。

同样地,第二薄片12的内表面也可以整个面相对于发热体20或第一薄片11在接合部24或接合部13接合。

即,发热体20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也可以整个面相对于第一薄片11或第二薄片12接合。

在此,第一包覆薄片21和第二包覆薄片22中的至少一者由具有透气性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包覆薄片21的透气性比第二包覆薄片22的透气性高。此外,第二包覆薄片22可以具有透气性,也可以实质上不具有透气性。

另外,第一包覆薄片21为透湿性薄片。另一方面,第二包覆薄片22为透湿性薄片,或为不透湿性薄片。在第二包覆薄片22为透湿性薄片的情况下,该第二包覆薄片22的透气性与第一包覆薄片21的透气性相同,或比第一包覆薄片21的透气性低,或比第一包覆薄片21的透气性高。

另外,第一薄片11由具有透气性及透湿性的材料构成。第二薄片12可以具有透气性,也可以实质上不具有透气性。另外,第二薄片12可以具有透湿性,也可以实质上不具有透湿性。

一对挂耳部30分别由作为挠性的(柔软的)薄片材料的挂耳部构成薄片31构成。

挂耳部30在横宽方向上具有伸展性。进一步优选挂耳部30在横宽方向上具有伸缩性。

挂耳部构成薄片31可以由单层的薄片构成,也可以是多个薄片的层叠体。

作为挂耳部构成薄片31,能够使用由无纺布等的纤维材料构成的纤维薄片。

一对挂耳部30各自的一端部在固定部33相对于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上的两端部被固定。即,一个挂耳部30的一端部在固定部33相对于左眼覆盖部10a的一端部被固定。同样地,另一挂耳部30的一端部在固定部33相对于右眼覆盖部10b的一端部被固定。

更详细而言,例如,如图4所示,挂耳部30相对于第一薄片11中成为脸侧的面在固定部33通过接合进行固定。

挂耳部30相对于眼罩主体10的固定可以通过热封进行,也可以通过粘合或粘接进行。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挂耳部30中的眼罩主体10侧(左眼覆盖部10a侧或右眼覆盖部10b侧)称为基端(基端侧),将远离眼罩主体10的侧称为前端(前端侧)。即,挂耳部30的基端侧的部位相对于眼罩主体10利用固定部33固定。

挂耳部30的平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形成为与左眼覆盖部10a及右眼覆盖部10b同样的形状。

例如,如图3所示,在温热器具100进行了折叠的状态(展开之前的状态)下,每一个挂耳部30相对于左眼覆盖部10a及右眼覆盖部10b各自重叠。

另外,在图3的状态下,例如,一对挂耳部30的前端彼此连接。在一对挂耳部30的前端形成有上下延伸的易断裂部37。在使用温热器具100时,能够使构成挂耳部30的挂耳部构成薄片31沿着易断裂部37容易地断裂,使一对挂耳部30彼此分离。

该易断裂部37由例如形成于构成挂耳部30的挂耳部构成薄片31的半切断槽或骑缝线构成。

一对挂耳部30各自具有用于将该挂耳部30挂于耳朵的挂耳用开口32。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挂耳用开口32是贯通挂耳部30的表面和背面的贯通孔。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该例子,挂耳用开口32也可以是形成于挂耳部30的狭缝。

挂耳用开口32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挂耳用开口32在横宽方向上形成为长条。另外,挂耳用开口32的上下宽度尺寸向着挂耳部30的前端侧而变宽。

挂耳用开口32在例如上下方向上配置于挂耳部30的中央部。

这样,穿戴部由相对于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各自的一端部并挂于耳朵的一对挂耳部30构成,一对挂耳部30各自具有用于将该挂耳部30挂于耳朵的挂耳用开口32。

在此,如图1所示,挂耳用开口32的眼罩主体10侧的端32a的上下位置配置于伸展结构部40的上端H1与下端H2之间。

端32a配置于挂耳部30的固定部33的附近的部位。

更详细而言,端32a配置于佩戴温热器具100时与眼罩主体10重合的位置。即,如图1那样,在将温热器具100的整体设为平坦而将挂耳部30展开的状态下,端32a与眼罩主体10重叠。

一对挂耳部30各自分别具有与挂耳用开口32连续的第一挂耳用狭缝34、第二挂耳用狭缝35及第三挂耳用狭缝36。

其中,第一挂耳用狭缝34从挂耳用开口32的下缘向下方延伸。

第二挂耳用狭缝35从挂耳用开口32的前端缘的下部向前端侧斜向下延伸。

第三挂耳用狭缝36从挂耳用开口32的前端缘的上部向前端侧斜向上延伸。

例如,第一挂耳用狭缝34比第二挂耳用狭缝35长,第三挂耳用狭缝36比第二挂耳用狭缝35短。

温热器具100在使用前的状态下,被封入由软质包装材料构成的包装袋(未图示)中。在使用时从包装袋中取出温热器具100,由此,发热体20的发热部23与空气中的氧接触,该发热部23进行发热,并且产生水蒸气(蒸汽温热),该水蒸气经由第一包覆薄片21及第一薄片11向外部放出。这样,发热体20在发热时伴随有水蒸气的产生,温热器具100以通过眼罩主体10中成为脸侧的面(例如第一薄片11)向外部放出水蒸气的方式构成。

因此,通过使用者佩戴温热器具100,从而向使用者的脸面供给该水蒸气。由此,使用者能够感觉到如同用热毛巾加温使用者的脸面那样的舒适。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是蒸汽温热器具。

在使用温热器具100时,将眼罩主体10的第一薄片11设为脸侧,将左眼覆盖部10a及右眼覆盖部10b分别贴在左右的眼睛的周围,将一对挂耳部30分别挂于左右的耳朵。即,将一对挂耳部30的挂耳用开口32分别挂于左右的耳朵。

此外,在挂耳用开口32的周围形成有第一挂耳用狭缝34、第二挂耳用狭缝35及第三挂耳用狭缝36(参照图1等),因此,挂耳部30能够以不是线的面与耳朵接触,挂耳部30相对于耳朵的触感更柔软。

另外,在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的中央部的上缘部和下缘部分别形成有上侧狭缝14及下侧狭缝15,因此,温热器具100容易沿着脸的形状变形,温热器具100的贴合感提高。特别是通过形成有下侧狭缝15,能够抑制眼罩主体10与鼻子的干扰。

在此,通过使用者将左右的挂耳部30挂于耳朵而穿戴温热器具100,眼罩主体10成为横宽方向上拉伸的状态。

由此,如图5所示,各狭缝41在横宽方向上打开,眼罩主体10在伸展结构部40在横宽方向上伸展,并且眼罩主体10可以向一面侧弯曲成凸的形状,向另一面侧弯曲成凹的形状(参照图6(a)、图6(b))。

在此,如上所述,挂耳用开口32的眼罩主体10侧的端32a的上下位置配置于多个狭缝41的配置区域的上端H1与下端H2之间。通过这样的结构,眼罩主体10容易向一面侧弯曲成凸的形状,向另一面侧弯曲成凹的形状。

原因是由于,挂耳部30拉伸眼罩主体10的力的主要的加载路径由沿着挂耳用开口32的内周缘的部分构成,因此,挂耳部30拉伸眼罩主体10的力容易集中于端32a的附近。

由此,在穿戴温热器具100时,配置于眼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狭缝41更容易向横宽方向打开,因此,眼罩主体10容易立体地弯曲。

特别是通过将端32a配置于挂耳部30的固定部33的附近的部位,从而在穿戴温热器具100时,狭缝41更进一步容易向横宽方向打开。

此外,脸的形状大致向脸的前方为凸,因此,在将温热器具100穿戴于脸上时,如图6(a)及图6(b)所示,自然眼罩主体10向脸的前方成凸。

由此,无论使用者的脸大小,眼罩主体10相对于脸的眼睛周围均容易适当地贴合(以不会过度紧贴),并且在眼罩主体10与脸之间形成适当的间隙(参照图6(a)及图6(b))。

因此,发热体20的发热性能主要可以通过调节构成发热体20的外表面的第一包覆薄片21或第二包覆薄片22的透气性来控制。因此,即使根据脸大小的不同,间隙的大小稍微变动,也能够进行发热体20的稳定的发热。

另外,也能够抑制发热体20局部成为高温。另外,相对于脸容易均匀地供给蒸汽。

根据如以上那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具备使眼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在横宽方向上的伸展性高于眼罩主体10的上部及下部在横宽方向上的伸展性的伸展结构部40。因此,无论使用者的脸大小,眼罩主体10相对于脸的眼睛周围均容易适当地贴合,并且能够使发热体20稳定地发热。

以下,分别使用附图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变形例。

在各变形例中,温热器具也具备使眼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在横宽方向上的伸展性高于眼罩主体10的上部及下部在横宽方向上的伸展性的伸展结构部40。

在各变形例中,如穿戴温热器具时等,在眼罩主体10向横宽方向两侧拉伸时,眼罩主体10也可以向一面侧弯曲成凸,向另一面侧弯曲成凹的形状。

另外,在各变形例中,伸展结构部40也配置于眼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

另外,在各变形例中,伸展结构部40也配置于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的中央部。

另外,例如,各变形例中,伸展结构部40也为上下对称且在横宽方向上也为对称(左右对称)。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图7(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温热器具的眼罩主体10的平面图。

变形例1的温热器具中,伸展结构部40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在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伸展结构部40包含分别由在上下方向排列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狭缝41构成的多个狭缝列42及多个狭缝列43而构成。

各狭缝列42由例如4个狭缝41构成。各狭缝列43也由4个狭缝41构成。

伸展结构部40包含4个狭缝列42和3个狭缝列43,狭缝列43和狭缝列42在横宽方向上交替配置。

另外,各狭缝列42的上端相对于各狭缝列43的上端向上方偏离地配置,各狭缝列42的下端相对于各狭缝列43的下端向上方偏离地配置。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图7(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温热器具的眼罩主体10的平面图。

变形例2的温热器具中,伸展结构部40的结构与上述的变形例1的温热器具不同,在其它方面与变形例1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各狭缝列42由例如3个狭缝41构成。

另外,各狭缝列42的上端相对于各狭缝列43的上端向下方偏离地配置,各狭缝列42的下端相对于各狭缝列43的下端向上方偏离地配置。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图7(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温热器具的眼罩主体10的平面图。

变形例3的温热器具中,伸展结构部40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在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伸展结构部40包含分别由在上下方向排列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狭缝41构成的多个狭缝列46和其它多个狭缝41而构成。

各狭缝列46由例如2个狭缝41构成。

伸展结构部40包含4个狭缝列46和其它4个狭缝41,在横宽方向上,从图7(c)的左侧依次以狭缝列46、狭缝41、狭缝列46、狭缝41、狭缝41、狭缝列46、狭缝41及狭缝列46的顺序配置。

此外,中央的2个狭缝列46在上下比左右两端的2个狭缝列46长。

另外,中央的2个狭缝41在上下比左右两端的狭缝41长。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图7(d)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温热器具的眼罩主体10的平面图。

变形例4的温热器具中,伸展结构部40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在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伸展结构部40包含分别由在上下方向排列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狭缝41构成的多个狭缝列46和其它多个狭缝41而构成。

各狭缝列46由例如2个狭缝41构成。

伸展结构部40包含2个狭缝列46和其它3个狭缝41,在横宽方向上,从图7(d)的左侧依次以狭缝41、狭缝列46、狭缝41、狭缝列46及狭缝41的顺序配置。

另外,中央的1个狭缝41在上下比左右两端的2个狭缝41长。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

图8(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温热器具的眼罩主体10的平面图。

变形例5的温热器具中,伸展结构部40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在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伸展结构部40由沿上下方向曲线状地延伸的多个曲线狭缝51(开口)和直线状的狭缝41的组合构成。

伸展结构部40包含分别由上下排列的多个曲线狭缝51构成的多个狭缝列52、其它曲线狭缝51和狭缝41而构成。

此外,各曲线狭缝51形成于第一薄片11(参照图4)及第二薄片12(参照图4),第一薄片11的曲线狭缝51和第二薄片12的曲线狭缝51俯视来看相互重叠。

各狭缝列52由例如2个曲线狭缝51构成。

伸展结构部40包含4个狭缝列52、其它4个曲线狭缝51、1个狭缝41而构成。

在横宽方向上,从图8(a)的左侧依次以曲线狭缝51、狭缝列52、曲线狭缝51、狭缝列52、狭缝41、狭缝列52、曲线狭缝51、狭缝列52及曲线狭缝51的顺序配置。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

图8(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的温热器具的眼罩主体10的平面图。

变形例6的温热器具中,伸展结构部40的结构与上述的变形例5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在其它方面与变形例5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伸展结构部40包含8个狭缝列52、其它6个曲线狭缝51、一个狭缝41而构成。

在横宽方向上,从图8(b)的左侧依次以狭缝列52、曲线狭缝51、狭缝列52、曲线狭缝51、狭缝列52、曲线狭缝51、狭缝列52、狭缝41、狭缝列52、曲线狭缝51、狭缝列52、曲线狭缝51、狭缝列52、曲线狭缝51及狭缝列52的顺序配置。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7>

图8(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7的温热器具的眼罩主体10的平面图。

变形例7的温热器具中,伸展结构部40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在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伸展结构部40由沿上下方向曲线状地延伸的多个曲线狭缝51和沿上下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狭缝41的组合构成。

伸展结构部40包含2个曲线狭缝51和7个狭缝41而构成。这9个狭缝以曲线狭缝51分别位于横宽方向上的两端的方式,在横宽方向上排列配置。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8>

图9(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8的温热器具的眼罩主体10的平面图。

变形例8的温热器具中,伸展结构部40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在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伸展结构部40包含多个贯通孔55(开口)而构成。

此外,各贯通孔55形成于第一薄片11(参照图4)及第二薄片12(参照图4),第一薄片11的贯通孔55和第二薄片12的贯通孔55俯视来看相互重叠。

例如,由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55构成的孔列56配置有3列。

即,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伸展结构部40具有形成于眼罩主体10且配置于该眼罩主体10的外形线更内侧的多个开口(贯通孔55)。而且,这多个开口分别是贯通眼罩主体10的表面和背面(前后贯通眼罩主体10)的贯通孔55。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9>

图9(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9的温热器具的眼罩主体10的平面图。

变形例9的温热器具中,伸展结构部40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在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伸展结构部40包含多个褶皱57而构成。

此外,褶皱57形成于第一薄片11(参照图4)及第二薄片12(参照图4),第一薄片11中形成有褶皱57的区域和第二薄片12中形成有褶皱57的区域俯视来看相互重叠。

这样,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伸展结构部40具有形成于眼罩主体10且配置于该眼罩主体10的外形线更内侧的多个褶皱57。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0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在以下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在其它方面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固定部33的上下位置设定于伸展结构部40的上端H1与下端H2之间的位置。

即,穿戴部由相对于眼罩主体10的横宽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各自的一端部并挂于耳朵的一对挂耳部30构成,挂耳部30相对于眼罩主体10的固定部33的上下位置配置于伸展结构部40的上端H1与下端H2之间。

更详细而言,固定部33的上端位于上端H1更下方,固定部33的下端位于下端H2更上方。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穿戴温热器具100时,眼罩主体10容易向一面侧弯曲成凸,向另一面侧弯曲成凹的形状。

原因是由于挂耳部30拉伸眼罩主体10的力集中于固定部33。

由此,配置于眼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伸展结构部40更容易向横宽方向伸展,因此,眼罩主体10容易立体地弯曲。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1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在以下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不同,在其它方面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100同样地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固定部33包含相互上下分开的多个部分而构成,并且其中一个以上的部分的上下位置配置于伸展结构部40的上端H1与下端H2之间。

更详细而言,固定部33由第一部分33a、第二部分33b及第三部分33c这3个部分构成,第二部分33b配置于第一部分33a的上方,第三部分33c配置于第一部分33a的下方。

而且,第一部分33a的上下位置配置于伸展结构部40的上端H1与下端H2之间。

在此,挂耳部30将眼罩主体10向横宽方向拉伸时,第一部分33a拉伸眼罩主体10的力F1比第二部分33b拉伸眼罩主体10的力F2与第三部分33c拉伸眼罩主体10的力F3的合力大。

由此,眼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比眼罩主体10的上部及下部进一步向横宽方向拉伸。因此,配置于眼罩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伸展结构部40更容易向横宽方向伸展,因此,眼罩主体10容易立体地弯曲。

例如,如图11所示,第一部分33a、第二部分33b及第三部分33c中,第一部分33a的面积最大,由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力F1比力F2和力F3的合力大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含只要能够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各种变形、改良等实施方式。

例如,发热体20也可以是不放出蒸汽的发热性的物体。因此,温热器具100也可以不是蒸汽温热器具,而仅是温热器具。

另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的技术思想。

<1>一种温热器具,其中,具备:

眼罩主体,其覆盖双眼;

发热体,其设置于上述眼罩主体;

穿戴部,其用于将上述眼罩主体穿戴于头部;和

伸展结构部,其使上述眼罩主体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在横宽方向的伸展性高于上述眼罩主体的上部及下部在横宽方向的伸展性。

<2>根据<1>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伸展结构部具有形成于上述眼罩主体且配置于该眼罩主体的外形线的内侧的多个开口或褶皱。

<3>根据<1>或<2>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伸展结构部配置于上述眼罩主体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伸展结构部配置于上述眼罩主体的横宽方向的中央部。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穿戴部由相对于上述眼罩主体的横宽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各自的一端部并挂于耳朵的一对挂耳部构成,

上述挂耳部相对于上述眼罩主体的固定部的上下位置配置于上述伸展结构部的上端与下端之间。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穿戴部由相对于上述眼罩主体的横宽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各自的一端部并挂于耳朵的一对挂耳部构成,

上述一对挂耳部各自具有用于将该挂耳部挂于耳朵的挂耳用开口,

上述挂耳用开口的上述眼罩主体侧的端的上下位置配置于上述伸展结构部的上端与下端之间。

本申请主张以2016年12月28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6-257084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并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在此引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