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烫伤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0595发布日期:2018-08-21 15:48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烫伤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烫伤是由无火焰的高温液体、高温固体或高温蒸气等所造成的组织损伤,常见的是低热烫伤,低热烫伤又可称为低温烫伤。是因为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接触70℃的温度持续1分钟,皮肤可能就会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5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这种烫伤就叫做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和高温引起的烫伤不同,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疱、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烫伤皮肤表面看上去烫伤不太严重,但创面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的会发生溃烂,长时间都无法愈合。烫伤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烫伤的部位、面积大小和烫伤的深浅度来判断。目前,治疗烫伤的内服药、外敷药物很多,但往往遇到疗程长、见效差等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缓解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烫伤的外用中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皮肤烫伤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血竭:30-35g;黑地榆:190-200g;冰片:10-15g;鱼肝油:90-100g;棉油:150-160g。

优选的,其组成原料和重量为:血竭:33g;黑地榆:190g;冰片:10g;鱼肝油:100g;棉油:150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治疗皮肤烫伤外用中药,配方科学、合理,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生肌活血,止痛,不留疤痕等功效,对烫伤的皮肤具有显著的疗效,本发明携带、使用便捷,适合患者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皮肤烫伤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

血竭:33g;黑地榆:190g;冰片:10g;鱼肝油:100g;棉油:150g,

用量及用法:取以上组分的原料,药方准备:黑地榆炒熟,并研磨粉碎,血竭研磨粉碎,无需炒熟,棉油烧热至冒泡,后放冷;冰片和鱼肝油状态保持不变,所有原料准备完毕后,将所有粉末和液体拌匀,混合后调成糊状即可,涂覆于患处,每日1-2次,一般1-2周即可治愈。

临床案例:

1,某高一学生,脚背大面积烫伤,一瓶开水,倒在脚背。满脚水泡,疼痛,有些地方红了使用自制的烫伤药,便不会疼痛了,每天用温水清洗烫处后,敷上此药,大概1-2周恢复,不留疤痕。

2.某8岁学生,大半个肩膀被烫伤,伴有水泡,皮肤有红使用自制烫伤药,每天用温水清洗烫处后,敷上此药不疼了,大概1-2周恢复,不留疤痕。

3.某成人骑摩托车被排气筒温度所烫,腿上伴有水泡使用自制烫伤药,每天用温水清洗烫处后,敷上此药不疼了,大概1-2周恢复,不留疤痕。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治疗皮肤烫伤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和重量为:血竭:30‑35g;黑地榆:190‑200g;冰片:10‑15g;鱼肝油:90‑100g;棉油:150‑160g。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治疗皮肤烫伤外用中药,配方科学、合理,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生肌活血,止痛,不留疤痕等功效,对烫伤的皮肤具有显著的疗效,本发明携带、使用便捷,适合患者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罗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燕
技术研发日:2018.05.28
技术公布日:2018.08.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