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中药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9538发布日期:2018-11-20 19:16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乙肝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中药组合。



背景技术: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有轻度、中度和重度之分,并且有由轻度转化为重度以及转化为重型以及肝硬化的风险。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极大的损害人民身体健康,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与工作。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是肝胆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平均发病率为120~140/10万,其中以乙型肝炎最为突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达57.63%,全国至少有6亿人感染过hbv。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目前治疗乙肝的药物有干扰素(ifn)、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但是西药治疗周期长,费用昂贵,一般家庭很难承担,而且西药的副作用大,因此急需一种治疗乙肝的效果良好的中药组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为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中药组合,价格低廉、治疗效果好。

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中药组合,该药物由苦荞粉与下列各中草药重量组份组成:鸭掌草27~32g,蟾蜍皮0.8~1.2g,黄芪9~13g,茵陈15~20g,甘草5~8g,板兰根15~17g,白花蛇舌草14~17g。

该药物的生产方法为:

1、按上述配方重量组份取原料;

2、将原料煮水;

3、按原药水:苦荞粉=10:2的比例分别取料;

4、先将所取料混合冷水浸泡30分钟后加热至100℃,15分钟倒出药水

5、冷却至约90℃,加入按比例所取的苦荞细粉,拌匀成糊状;

其中,细粉的重量单位为克、g,原材料药水的容积为毫升、ml。

服用方法为每次5~10克,每日2~3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1~3个疗程有效。

1.鸭掌草祛风清热,利湿解毒。用于小儿惊风,感冒咳嗽,小儿支气管肺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中暑腹痛,痢疾,腹泻,泌尿系感染,筋骨疼痛;外用治痈疖,疔疮,毒蛇咬伤。养肝护肝,清凉解毒、清热除湿、凉血止血、败毒抗癌的作用。

2.蟾蜍皮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消炎退肿,用于炎性肿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镇静、利尿、增强体质、治疗癌症、利水消胀。

3.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4.茵陈全草入药,可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症。

5.甘草,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6.板兰根,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

7.白花蛇舌草,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若配伍得当,可治疗多种疾病。

上述治疗乙肝的药物是本发明人历经二十多年地艰辛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在上百次的中药组方及实验中不断总结经验,最近才筛选出这种较理想的药物。采用中药水与苦荞粉相结合,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疏杆利湿和扶正气补肝脾的功效。主要起调节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及清除乙肝病毒的作用,兼以保肝、促进肝细胞的恢复。按其技术服药1至2个疗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滴度下降1~3倍。携带乙肝病毒及肝功能不正常者在服药半年内疗效显著。在近期使用本药物的多例乙肝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中,乙肝表面抗原滴度下降或肝功能有一项指标恢复及其hbeag转阴。有效率达93.3%,乙肝表面抗原转阴,hbeag转阴,乙肝表面抗原体产生,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治愈率达88%,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本发明的治疗乙肝的药物,具有调节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及清除乙肝病毒,兼以保肝、促进肝细胞恢复的作用,疗效显著,廉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鸭掌草27g,蟾蜍皮0.8g,黄芪9g,茵陈15g,甘草5g,板兰根1g,白花蛇舌草14g,将原料煮水;按原药水:苦荞粉=10:2的比例分别取料;先将所取料混合冷水浸泡30分钟后加热至100℃,15分钟倒出药水;冷却至约90℃,加入按比例所取的苦荞细粉,拌匀成糊状;每日5~10克,每日3次,一个月一疗程,3~5疗程见效;其中,细粉的重量单位为克,原材料药水的容积为毫升。服用方法为每次5~10克,每日2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1~3个疗程有效。

实施例2

取鸭掌草30g,蟾蜍皮1g,黄芪12g,茵陈18g,甘草6g,板兰根16g,白花蛇舌草15g,将原料煮水;按原药水:苦荞粉=10:2的比例分别取料;先将所取料混合冷水浸泡30分钟后加热至100℃,15分钟倒出药水;冷却至约90℃,加入按比例所取的苦荞细粉,拌匀成糊状;其中,细粉的重量单位为克,原材料药水的容积为毫升;每日5~10克,每日3次,一个月一疗程,3~5疗程见效。

实施例3

取鸭掌草32g,蟾蜍皮1.2g,黄芪13g,茵陈20g,甘草8g,板兰根17g,白花蛇舌草17g,将原料煮水;按原药水:苦荞粉=10:2的比例分别取料;先将所取料混合冷水浸泡30分钟后加热至100℃,15分钟倒出药水;冷却至约90℃,加入按比例所取的苦荞细粉,拌匀成糊状;每日5~10克,每日3次,一个月一疗程,3~5疗程见效;其中,细粉的重量单位为克,原材料药水的容积为毫升;服用方法为每次5~10克,每日3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1~3个疗程有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乙肝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中药组合,由以下中草药按重量组份组成:鸭掌草27~32g,蟾蜍皮0.8~1.2g,黄芪9~13g,茵陈15~20g,甘草5~8g,板兰根15~17g,白花蛇舌草14~17g。本发明提出的治疗乙肝的中药组成,具有扶正解毒,疏肝理气、利湿、消肿散结等功效,起到调节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及清除乙肝病毒的作用,兼以保肝、促进肝细胞恢复。按其技术服药1~3个疗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滴度下降1~3倍,携带乙肝病毒及肝功能不正常患者在服药半年内疗效显著,肝炎病毒基本驱除。用于治疗乙肝的效果显著,而且价格廉。适用于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

技术研发人员:陶泳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耿马汇裕康药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14
技术公布日:2018.11.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