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内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6110发布日期:2019-01-29 17:22阅读:1086来源:国知局
胆囊内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流管,具体地说是一种胆囊内引流管。



背景技术:

急性胆囊炎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胆囊结石是其主要诱因。开腹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的传统治疗方案,随着内镜设备及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主要方案。随着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也逐渐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而高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对全麻手术和长时间手术耐受性差,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局麻胆囊造瘘术、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cd)、经内镜鼻胆囊引流术(engd)、经内镜逆行胆囊内引流术(ergd)其中engd及ergd创伤小、疗效显著、恢复快,更适合于存在腹水、肝硬化的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与engd相比,ergd舒适性更强,不会导致胆汁的丢失,更适合长时间进行胆囊及胆管胆汁引流者。

ergd作为ercp操作中的一种常规技术,不仅可应用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也可直接应用于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漏等疾病的治疗;术后留置胆囊内引流管能充分引流胆囊及胆管胆汁,降低胆囊及胆道压力,具有降低术后胆囊炎、胰腺炎及胆管炎的概率。

目前尚无商品化的胆囊内引流管应用于临床,临床上均采取胆管内引流管进行胆囊胆汁引流,常用的胆道内引流管包括直线型、单猪尾型及双猪尾型,其中以单猪尾型胆管内引流管最为常用,应用胆管内引流管进行胆囊胆汁引流存在以下问题:1.引流管两端设有侧孔,管体则无侧孔,当引流管头端置入胆囊后,胆道内引流管对肝胆管胆汁无引流作用,进而失去了胆管内引流管的作用;2.肝内胆汁也不能经胆囊管或引流管进入胆囊内,肝胆管胆汁不能对胆囊内炎症介质的稀释,不利于胆囊炎的恢复;2.胆囊管走形呈弧形,并与肝总管呈锐角汇合,而胆道内引流管管体呈直线型,与胆道的生理结果不匹配,胆道内引流管置入胆囊后胆囊管容易受压迫,胆囊壁亦容易被牵拉,而诱发腹痛症状或发生引流管移位;3.直线型或单猪尾胆道内引流管头端呈直线型,头端容易压迫胆囊黏膜,导致局部增生甚至发生胆囊穿孔的发生;4.直线型及单猪尾胆道内引流管头端设有倒刺,以防止引流管移位,临床中发现倒刺容易自行闭合,且其形态结构与胆道结构不匹配,导致胆道内引流管容易经胆囊脱入胆总管内,进而失去了对胆囊胆汁的引流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胆囊内引流管。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胆囊内引流管,其头部至尾部依次设有互相连通的弹性襻管、引流管段ⅰ和引流管段ⅱ;

所述引流管段ⅰ呈类圆弧状,其圆弧开口朝向所述弹性襻管,所述引流管段ⅰ包括依次连通的圆弧管段ⅰ和圆弧管段ⅱ,所述圆弧管段ⅰ与所述弹性襻管连通,所述圆弧管段ⅰ以与所述圆弧管段ⅱ的连接处为轴向所述圆弧管段ⅱ方向偏移45°~60°,所述圆弧管段ⅱ与所述引流管段ⅱ连通,所述圆弧管段ⅰ头段顺着所述弹性襻管延伸方向,所述圆弧管段ⅱ的内侧外壁下端设有倒刺;

所述引流管段ⅱ为单猪尾型管;

所述弹性襻管和所述圆弧管段ⅱ和所述引流管段ⅱ均设有胆汁引流孔;

所述弹性襻管头部具有通孔。

所述弹性襻管头部呈锥形且外壁具有亲水涂层。

弹性襻管对胆囊壁的张力,降低胆囊内引流管经胆囊滑脱的概率;可以同时引流胆囊及胆管胆汁,肝内分泌的胆汁亦可进入胆囊;在拔出胆囊内引流管的过程中,对胆囊及胆管粘膜、十二指肠乳头、胃肠道粘膜及咽喉部粘膜均无刺激,不会引起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拔管过程中,患者的不适反应亦将大大降低。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对胆囊及胆管胆汁均具有引流作用,除了用于急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等疾病的治疗,更适于应用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及ercp术后急性胆囊炎的预防;

2.本发明的弹性襻管头部呈锥形,外壁具有亲水涂层,更容易进入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及胆囊管进入胆囊内;

3.本发明的引流管段ⅱ(单猪尾型管)及倒刺可预防引流管移位至胆总管内;

4.本发明的倒刺,可定位引流管置入的深度,避免将引流管段ⅱ置入到胆总管内;

5.本发明拔出过程中对胆囊胆管及上下滑道黏膜无损伤。

基于上述理由本发明可在医疗器具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胆囊内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胆囊内引流管置入到工作位置时的位置简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胆囊内引流管处于工作位置时的位置简图(拽出部分导丝)。

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胆囊内引流管处于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胆囊内引流管,其头部至尾部依次设有互相连通的弹性襻管1、引流管段ⅰ2和引流管段ⅱ3;

所述引流管段ⅰ2呈类圆弧状,其圆弧开口朝向所述弹性襻管1,所述引流管段ⅰ2包括依次连通的圆弧管段ⅰ4和圆弧管段ⅱ5,所述圆弧管段ⅰ4与所述弹性襻管1连通,所述圆弧管段ⅰ4以与所述圆弧管段ⅱ5的连接处为轴向所述圆弧管段ⅱ5方向偏移45°~60°,所述圆弧管段ⅱ5与所述引流管段ⅱ3连通,所述圆弧管段ⅰ4头段顺着所述弹性襻管1延伸方向,所述圆弧管段ⅱ4的内侧外壁下端设有倒刺6;

所述引流管段ⅱ3为单猪尾型管;

所述弹性襻管1和所述圆弧管段ⅱ5和所述引流管段ⅱ3均设有胆汁引流孔7;

所述弹性襻管1头部具有通孔。

所述弹性襻管1头部呈锥形且外壁具有亲水涂层。

将所述导丝8置入到工作位置,所述胆囊内引流管和推进器9依次套接在所述导丝8上,推动所述推进器9并在所述导丝8的引导下将所述胆囊内引流管推至工作位置,之后拽出所述导丝8并回拉所述推进器9,使得所述推进器8与所述胆囊内引流管分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胆囊内引流管,其头部至尾部依次设有互相连通的弹性襻管、引流管段Ⅰ和引流管段Ⅱ;引流管段Ⅰ呈类圆弧状,其圆弧开口朝向所述弹性襻管,引流管段Ⅰ包括依次连通的圆弧管段Ⅰ和圆弧管段Ⅱ,圆弧管段Ⅰ与弹性襻管连通,圆弧管段Ⅰ以与圆弧管段Ⅱ的连接处为轴向圆弧管段Ⅱ方向偏移45°~60°,圆弧管段Ⅱ与引流管段Ⅱ连通,圆弧管段Ⅰ头段顺着弹性襻管延伸方向,圆弧管段Ⅱ的内侧外壁下端设有倒刺;引流管段Ⅱ为单猪尾型管;弹性襻管、圆弧管段Ⅱ和引流管段Ⅱ均设有胆汁引流孔;弹性襻管头部具有通孔。本发明的弹性襻管Ⅰ头部呈锥形,外壁具有亲水涂层,更容易进入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及胆囊管进入胆囊内。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龙;张诚;胡海;赵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东方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8.11.22
技术公布日:2019.01.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