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呼吸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便于观察水位的呼吸机水盒。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日益提高以及医疗设备技术的发展,呼吸机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中。现有呼吸机的水盒需要掀开水盒盒盖才能观察到水盒中水位,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忘记添加水,导致水盒中缺水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而言更容易发生;或者,为了不至于水盒中缺水,需要经常掀开水盒盒盖进行查看水位,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增添了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观察水位的呼吸机水盒。
一种便于观察水位的呼吸机水盒,包括外盒和内盒,所述内盒置于所述外盒内,所述内盒包括上盒体、隔板和下盒体,所述上盒体与下盒体通过上盒体与下盒体的两个敞口相扣合连接,所述隔板覆盖在下盒体的敞口上,隔板底面设有倾斜的水位板,水位板上设有水位刻度线,隔板上设有隔板进气孔和隔板出气孔,所述上盒体上设有上盒体出气口和上盒体进气管,所述上盒体进气管开口向下伸入所述隔板进气孔,上盒体进气管的尺寸与所述隔板进气孔相适配,所述隔板和上盒体为透明材料,所述下盒体底板为导热材料;所述外盒包括外盒盒体和外盒盒盖,所述外盒盒盖上设有透明可视盖板和出气管,所述外盒盒盖盖上时,所述出气管底端倒扣于所述内盒上盒体上的上盒体出气口上,形成相互吻合对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在所述外盒内侧靠近所述水位板背后之处设有led照明灯,所述水位板及水位板与led照明灯之间的下盒体的盒板为透明材料。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上述隔板出气孔由2组小孔组成,分列于所述水位板两侧。
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便于观察水位的呼吸机水盒通过设置倾斜的水位板和透明可视盖板,可以无需打开外盒盒盖就可以之接观察到水盒内的水位,有效避免了水盒中缺水的情况的发生。并且,在外盒内侧靠近水位板背后之处设有led照明灯,方便使用者在夜间或昏暗的场所也能够方便地观察到水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便于观察水位的呼吸机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水位板安装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led照明灯安装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便于观察水位的呼吸机水盒观察水位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便于观察水位的呼吸机水盒中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中,1-外盒,2-内盒,3-上盒体,4-隔板,5-下盒体,6-水位板,7-隔板进气孔,8-隔板出气孔,9-上盒体出气口,10-上盒体进气管,11-下盒体底板,12-外盒盒体,13-外盒盒盖,14-透明可视盖板,15-出气管,16-led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附图1-4,一种便于观察水位的呼吸机水盒,包括外盒1和内盒2,内盒2置于外盒1内,内盒2包括上盒体3、隔板4和下盒体5,上盒体3与下盒体5通过上盒体3与下盒体5的两个敞口相扣合连接,隔板4覆盖在下盒体5的敞口上,隔板4底面设有倾斜的水位板6,水位板6上设有水位刻度线,水位刻度线包括最高水位线和最低水位线。隔板4上设有隔板进气孔7和隔板出气孔8,隔板出气孔8由2组小孔组成,分列于水位板6两侧。上盒体3上设有上盒体出气口9和上盒体进气管10,上盒体进气管10开口向下伸入隔板进气孔7,上盒体进气管10的尺寸与隔板进气孔7相适配,隔板4和上盒体3为透明材料,下盒体底板11为导热材料;外盒1包括外盒盒体12和外盒盒盖13,外盒盒盖13上设有透明可视盖板14和出气管15,外盒盒盖13盖上时,出气管15底端倒扣于内盒2上盒体3上的上盒体出气口9上,形成相互吻合对接。参见图6,气体从上盒体进气管10进入下盒体3内,经过下盒体3内的水面,然后从隔板4的隔板出气孔8进入上盒体3,从上盒体出气口9及出气管15出去。参见见图5,透明可视盖板14形成的可视区域位于水盒上方,人眼45°斜向下方向可直接看到,可视区域的透明可视盖板14为高透明度pc材料,内部水盒的水位线清晰可见。这样,通过设置倾斜的水位板6和透明可视盖板14,可以无需打开外盒盒盖13就可以之接观察到水盒内的水位,及时增减水量,有效避免了水盒中缺水的情况的发生。
在外盒1内侧靠近水位板6背后之处设有led照明灯16,水位板6及水位板6与led照明灯16之间的下盒体5的盒板为透明材料。也可以内置水盒全身材料为透明pc材料,可清晰的看到水位板6上的最大和最小水位线,水位板6上的刻度线及max文字,清晰精致。led照明灯16可以设置为设备工作状态时照明灯常亮,用户无论处于昏暗或敞亮环境,皆可以清晰的看到水盒内部情况和水量,及时增加水量,也可以设置开关按钮控制灯的开关。方便使用者在夜间或昏暗的场所也能够方便地观察到水位。
本发明保证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水量变化一览无余,无需单独打开呼吸机水盒进行观测后再运作,极大了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以上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