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垫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0368发布日期:2019-09-06 20:13阅读:782来源:国知局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垫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垫枕。



背景技术:

目前文献及临床报道的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措施主要包括抬高患肢、功能锻炼、机械预防及药物预防。其中,抬高患肢:指导抬高患肢,能够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患肢水肿、有效预防DVT的发生;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术后早期活动是预防DVT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它能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但是患者由于术后身体虚弱,以及手术伤口疼痛及患肢肿胀疼痛,常常无法坚持进行功能锻炼,拖延了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导致发生下肢DVT的可能;采用穿弹力袜预防DVT形成:加压弹力袜可减少静脉瘀滞和增加回流,降低末端腓肠静脉血栓的发生,但是由于弹力袜本身的材质及特点,无法为患者提供舒适性;SCD感应防栓塞泵预防:SCD是一种提供连续压力的装置,能够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对患肢提供动态连续梯度压力,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是机械性预防本身由于价格成本过高及可能产生交叉感染而在临床较难推广;药物预防:肝素是预防术后DVT的主要药物,但是存在副作用,如长期注射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硬肿、药物本身存在的过敏危险及其他不良反应等。综上所述,抬高患肢是种简便而经济有效的方法,对患者损伤小、患者耐受性相对较好,临床效果比较明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垫枕,用于预防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垫枕,包括一垫枕主体,所述垫枕主体包括:

一提高部、一连接部与一下降部,其中所述提高部与所述下降部均为倾斜面,所述提高部的较高一侧与所述下降部的较高一侧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形成两端低中部高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下降部底部还设有一用于放置脚掌的底板。

优选地,所述底板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中间偏上处设有一弹力球,用于按摩所述脚掌的涌泉穴。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顶端为内凹的弧形。

优选地,所述下降部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设有一凹槽,用于悬空使用者的脚踝以避免压疮。

优选地,所述下降部表面上设有若干内陷的凹坑。

优选地,若干所述连接部设有不同的尺寸的延长垫,用于调整所述提高部与所述下降部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提高部与所述下降部的倾斜面为向下凹陷的弧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垫枕,使得患者能在术后得到一种经济实用、效果显著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治疗方案,具有结构合理、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易于推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垫枕,如图1所示,包括一垫枕主体,垫枕主体包括:

一提高部1、一连接部2与一下降部3,其中提高部1与下降部3均为倾斜面,提高部1的较高一侧与下降部3的较高一侧通过任一连接部2连接,形成两端低中部高的形状。本实用新型通过提高部1将患者下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患肢水肿,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下降部3底部还设有一用于放置脚掌的底板4,,另一方面为患者提供了底部的定位,避免整个垫枕滑出、造成麻烦。

底板4为角度较大的倾斜面,倾斜面上设有一弹力球6,在提供落脚点的同时可以按摩脚掌上的涌泉穴,代替了传统的护理人员通过手部按压涌泉穴的方式,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连接部2顶端为内凹的弧形,起到避免腘静脉受压,预防压疮,放松肌肉等作用。

下降部3与底板4的连接处设有一凹槽5,用于悬空、放松患者的脚踝,预防脚踝处压疮。

下降部3表面上设有若干内陷的凹坑7,用于防止小腿肌肉受压、避免压疮的产生。

若干连接部2分别具有不同的宽度尺寸,并均可与提高部1、下降部3相匹配。多个连接部的设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本实用新型整体的长度以及角度,便于为不同体型的患者提供合适的规格大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提高部1与下降部3的倾斜面为向下凹陷的弧形,契合人体腿部的肌肉线条,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避免平面带来的压迫感甚至引起压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