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制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以茯苓为原料加工生产的亲水茯苓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具有利水消肿、降低血压、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茯苓可与多种药材配伍,中医有“十药九茯苓”的说法,《神农本草经》中记述茯苓“主胸膈逆气,利小便,久服安魂补神”并将其列为上品。茯苓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当肌体有湿的时,它的主要作用是祛湿,当肌体正常时,就停止祛湿发挥健脾功效,故除了作为原料药制备药品外,茯苓还被添加在很多保健品及糕点茶饮中,作为日常养生产品。同时茯苓还兼有祛斑增白、润泽皮肤、乌发的美容功效,常被使用在面膜及洗发水中。茯苓中含有多糖、三萜、脂肪酸等多种化学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多糖,占干重90%以上,而多糖中90%以上为碱溶性多糖,不溶于水且基本没有抗癌活性。由于茯苓本身质地及所含化学成分导致润湿性极差,极大的限制了在药品、食品、日化用品方面的应用。
现有的对茯苓润湿性及生物利用度方面的改性研究多针对于其中的茯苓多糖,如对提取的粗多糖进行羧甲基化、硫酸酯化、羟丙基化、羟乙基化、甲基化等处理,以增强水溶性,提高生物活性。还有将茯苓粉或茯苓多糖粉进行超微粉碎,使长链变为短链,提高生物活性。但现有改性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只针对多糖成分的改性处理,忽略了其他成分的作用。如茯苓中一些蛋白及三萜类成分也具有免疫活性及抗炎作用;2、改性方法复杂,不适于大规模生产。3、制备过程会残留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有机试剂。4、超微粉碎虽然能改善茯苓润湿性,但由于微粒具有较强的表面能,粒子间易相互团聚,不易分散,流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发挥食药两用原料的优势,结合粉体改性及粒子设计技术手段,开发研制出一种亲水性茯苓粉。该亲水性茯苓粉具有速溶、分散性好、调配方便、应用范围广等特点,解决了普通茯苓粉不易润湿、难分散造成的难以调配及加工问题,拓展了在药品、食品、日化用品中的应用;制备过程安全简易、环境友好;且有效保留原料中多糖、三萜、氨基酸等全部的活性成分,极大程度的保证了使用品质。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亲水茯苓粉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亲水性茯苓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称适量干燥的茯苓粗粉,加入一定浓度的改性剂,采用一定的容器混合均匀后置于超微粉碎设备中,粉碎一定时间即得。
进一步,茯苓饮片在40~60℃烘干,得干燥的茯苓饮片;将茯苓饮片粉碎过筛,制得茯苓粗粉;加入0.1%~10%的改性剂;改性剂包括亲水二氧化硅、十二烷基硫酸钠、壳聚糖等;混合均匀后;加入振动磨中,于10℃~-40℃下粉碎;粉碎时间为3-50min,制得亲水性茯苓粉。
所述茯苓粗粉粒度为300~850μm。
所述混合过程在研钵或v型混合机等混合设备中进行,确保混合的均匀性。
-
所述制备的亲水性茯苓粉的粒径范围为5~100μm。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生产原料易获取,且成本低;
2、制备简单,可大规模生产;
3、制备过程中未使用有机试剂,生产过程环境友好,产品绿色健康。
4、保留有原料的所有成分,品质优良。
4、产品速溶、分散性好、易于加工。
5、产品用途广。可用于制备包含茯苓粉的速溶食品及药品,便于在化妆品及其他日化用品中的调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润湿度测试图,(a)普通茯苓粉;(b)亲水性茯苓粉;
图3是可分散性对比图,(a)普通茯苓粉;(b)亲水性茯苓粉;
图4是分散稳定性对比图,(a)普通茯苓粉;(b)亲水性茯苓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称取一定量干燥的茯苓饮片,经普通粉碎机粉碎后过3号筛,制得茯苓粗粉。称取100g干燥的茯苓粗粉,加入1%量的亲水性气相二氧化硅,在乳钵中混合均匀,置于超微粉碎机中,于-10℃超微粉碎50min即得。
实施例2
称取一定量干燥的茯苓饮片,经普通粉碎机粉碎后过2号筛,制得茯苓粗粉。称取100g干燥的茯苓粗粉,加入3%量的亲水性气相二氧化硅,在v型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置于超微粉碎机中,于-20℃超微粉碎15min即得。
实施例3
称取一定量干燥的茯苓饮片,经普通粉碎机粉碎后过2号筛,制得茯苓粗粉。称取100g干燥的茯苓粗粉,加入0.5%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搅拌机中混合均匀,置于超微粉碎机中,于0℃超微粉碎30min即得。
实施例4
称取一定量干燥的茯苓饮片,经普通粉碎机粉碎后过3号筛,制得茯苓粗粉。称取100g干燥的茯苓粗粉,加入1.5%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研钵中混合均匀,置于超微粉碎机中,于-40℃超微粉碎40min即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