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4977发布日期:2020-05-15 16:1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灸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中医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国医学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目前针灸疗法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而且针灸疗法应用比较广泛,在中医师进行操作时也会存在很多麻烦,在针灸的过程中会因为下针的长度控制不好反而伤害到病人,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包括透明壳,所述透明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圈,所述透明壳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侧板,所述顶侧板的一侧开设有转槽,转槽内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套板,所述透明壳的顶端滑动接触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焊接有横板,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横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移动板的一侧焊接有连板,所述透明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摩擦垫,所述连板的底部与摩擦垫的顶部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透明壳上设有第一刻度,套板上设有第二刻度。

优选的,所述橡胶圈为透明材质。

优选的,所述透明壳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按压垫,且按压垫为泡沫材质。

优选的,所述转轴位于转槽内部的外侧安装有滑块,转槽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滑轨,且滑块与环形滑轨滑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外侧设有防滑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透明壳、橡胶圈、顶侧板、转轴、套板、移动板、横板、齿轮、齿条、连板、摩擦垫、第一刻度和第二刻度相配合,当不需要倾斜插针时,将橡胶圈与皮肤相接触,将针通过透明壳和橡胶圈上的通孔插入患者的身体,通过第一刻度可以清楚的知道针插入的深度,当需要倾斜插针时,推拉移动板,移动板带动横板进行移动,横板上的齿条与转轴上的齿轮相啮合,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转轴带动套板进行转动,使得套板转动至与针处于同一倾斜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二刻度可以清楚的知道针插入的深度,能够有效的控制针插入的深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好,能够有效的控制针插入的深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透明壳、2橡胶圈、3顶侧板、4转轴、5套板、6移动板、7横板、8齿轮、9齿条、10连板、11摩擦垫、12第一刻度、13第二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包括透明壳1,透明壳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圈2,透明壳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侧板3,顶侧板3的一侧开设有转槽,转槽内转动安装有转轴4,转轴4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套板5,透明壳1的顶端滑动接触有移动板6,移动板6的一侧焊接有横板7,转轴4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8,横板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齿条9,齿轮8与齿条9相啮合,移动板6的一侧焊接有连板10,透明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摩擦垫11,连板10的底部与摩擦垫11的顶部相接触,通过透明壳1、橡胶圈2、顶侧板3、转轴4、套板5、移动板6、横板7、齿轮8、齿条9、连板10、摩擦垫11、第一刻度12和第二刻度13相配合,当不需要倾斜插针时,将橡胶圈2与皮肤相接触,将针通过透明壳1和橡胶圈2上的通孔插入患者的身体,通过第一刻度12可以清楚的知道针插入的深度,当需要倾斜插针时,推拉移动板6,移动板6带动横板7进行移动,横板7上的齿条9与转轴4上的齿轮8相啮合,带动转轴4进行转动,转轴4带动套板5进行转动,使得套板5转动至与针处于同一倾斜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二刻度13可以清楚的知道针插入的深度,能够有效的控制针插入的深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好,能够有效的控制针插入的深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中,透明壳1上设有第一刻度12,套板5上设有第二刻度13,橡胶圈2为透明材质,透明壳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按压垫,且按压垫为泡沫材质,转轴4位于转槽内部的外侧安装有滑块,转槽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滑轨,且滑块与环形滑轨滑动接触,移动板6的外侧设有防滑螺纹,通过透明壳1、橡胶圈2、顶侧板3、转轴4、套板5、移动板6、横板7、齿轮8、齿条9、连板10、摩擦垫11、第一刻度12和第二刻度13相配合,当不需要倾斜插针时,将橡胶圈2与皮肤相接触,将针通过透明壳1和橡胶圈2上的通孔插入患者的身体,通过第一刻度12可以清楚的知道针插入的深度,当需要倾斜插针时,推拉移动板6,移动板6带动横板7进行移动,横板7上的齿条9与转轴4上的齿轮8相啮合,带动转轴4进行转动,转轴4带动套板5进行转动,使得套板5转动至与针处于同一倾斜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二刻度13可以清楚的知道针插入的深度,能够有效的控制针插入的深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好,能够有效的控制针插入的深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工作原理:使用中,当不需要倾斜插针时,将橡胶圈2与皮肤相接触,将针通过透明壳1和橡胶圈2上的通孔插入患者的身体,通过第一刻度12可以清楚的知道针插入的深度,当需要倾斜插针时,推拉移动板6,移动板6带动横板7进行移动,横板7上的齿条9与转轴4上的齿轮8相啮合,带动转轴4进行转动,转轴4带动套板5进行转动,使得套板5转动至与针处于同一倾斜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二刻度13可以清楚的知道针插入的深度,能够有效的控制针插入的深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包括透明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壳(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圈(2),所述透明壳(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侧板(3),所述顶侧板(3)的一侧开设有转槽,转槽内转动安装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套板(5),所述透明壳(1)的顶端滑动接触有移动板(6),所述移动板(6)的一侧焊接有横板(7),所述转轴(4)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8),所述横板(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齿条(9),所述齿轮(8)与齿条(9)相啮合,所述移动板(6)的一侧焊接有连板(10),所述透明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摩擦垫(11),所述连板(10)的底部与摩擦垫(11)的顶部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壳(1)上设有第一刻度(12),套板(5)上设有第二刻度(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2)为透明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壳(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按压垫,且按压垫为泡沫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位于转槽内部的外侧安装有滑块,转槽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滑轨,且滑块与环形滑轨滑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6)的外侧设有防滑螺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穴位针灸辅助装置,包括透明壳,所述透明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圈,所述透明壳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侧板,所述顶侧板的一侧开设有转槽,转槽内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套板,所述透明壳的顶端滑动接触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焊接有横板,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横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移动板的一侧焊接有连板,所述透明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摩擦垫,所述连板的底部与摩擦垫的顶部相接触。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好,能够有效的控制针插入的深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安贵霞;谭亚飞;王潇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铜仁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1.31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