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3319发布日期:2020-04-07 21:2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医院救治的急危重患者因病情特殊性,尤其是使用呼吸机需要生命支持的患者,因治疗、检查常常面临院内转运,这种转运耗时、费人力,运送途中,一般需要2-3个医护人员推病床,1个医护人员推呼吸机,1个医护人员携氧气罐,1个医护人员专职看护呼吸管路、观察病情,整个过程繁琐,造成医护人员的极大浪费;而且对病人来说,隐藏很大隐患,当病床、呼吸机、氧气罐不同步的时候,非常容易牵扯到病人的呼吸管路,甚至扯脱呼吸管,造成患者生命危险,多个人员之间协作很难达成完全一致的步伐,出现不同步时还需要停下来重新调整各自的步伐,这对于需要分秒必争的急危重患者来说,无疑面临着较大考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其包括底板、护栏、连接横杆、万向轮、卡带、病床横杆和呼吸机竖杆,所述底板为矩形板,所述护栏包括护栏竖杆和护栏横杆,四根所述护栏竖杆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四个角处,两根所述护栏横杆连接在所述护栏竖杆平行所述底板短边的两侧,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部,两根所述连接横杆分别插接在所述护栏竖杆平行所述底板长边的两侧,所述卡带包括第一卡带和第二卡带,所述第一卡带绕接卡紧在所述连接横杆与病床横杆上,所述第二卡带绕接卡紧在所述连接横杆与呼吸机竖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中,四根所述护栏竖杆均焊接在所述底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中,两根所述护栏横杆均焊接在所述护栏竖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中,所述护栏竖杆与所述连接横杆连接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横杆的端部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护栏竖杆平行所述底板长边的两侧面均设有一排等间距的第一插销孔,所述连接横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插销孔,所述护栏竖杆与所述连接横杆通过插销连接在一起,所述插销插接在所述第一插销孔和第二插销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中,所述连接横杆与病床横杆通过所述第一卡带平行绕接卡紧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中,所述连接横杆与呼吸机竖杆通过所述第二卡带垂直绕接卡紧在一起,且所述第三卡带交叉缠绕。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连接横杆与病床横杆之间设置卡带绕接卡紧,连接横杆与呼吸机竖杆之间设置卡带交叉缠绕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连接灵活且牢固,方便拆解,适用于不同粗细的杆之间的牢固连接;

(2)通过在护栏竖杆上设置凹槽和插销孔,便于连接横杆在高度上的调整移动和固定,使得该转运装置能够根据病床横杆的高度和呼吸机竖杆(单柱或双柱)的位置来进行适度的调整,方便多种型号的病床和呼吸机的同步转移;

(3)通过在转运装置底部设置万向轮,方便转运装置的任意方向移动;

(4)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病床和呼吸机的同步连接,使得医护人员能够更便捷、快速、平稳地进行病床、转运装置和呼吸机三位一体安全同步转运,有效地防止了在转运重症病人的过程中,牵拉、扯脱呼吸机及管路,造成管路异位、脱管等,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简化了流程、提高了转运效率,为患者赢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和安全转运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装置与呼吸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装置与病床横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病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5所示的一种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其包括底板1、护栏2、连接横杆3、万向轮4、卡带5、病床横杆6和呼吸机竖杆7,底板1为矩形板,护栏2包括护栏竖杆21和护栏横杆22,四根护栏竖杆21分别焊接在底板1的四个角处,两根护栏横杆22焊接在护栏竖杆21平行底板1短边的两侧,万向轮4设置在底板1的底部,两根连接横杆3分别插接在护栏竖杆21平行底板1长边的两侧,卡带5包括第一卡带51和第二卡带52,第一卡带51将连接横杆3与病床横杆6平行绕接卡紧在一起,第二卡带52将连接横杆3与呼吸机竖杆7垂直绕接卡紧在一起,且第二卡带52交叉缠绕。在转运重症病人时,将两根连接横杆3分别调整到与病床横杆6、呼吸机竖杆7方便卡接的高度,再将卡带5分别缠绕卡接到病床横杆6、呼吸机竖杆7上,使得病床、转运装置和呼吸机能够三位一体式同步转运,有效地防止了在转运重症病人的过程中,扯脱呼吸管,造成医疗事故,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病床和呼吸机的同步连接,且装置底板1上能够放置氧气罐,极大地节省了人力。

其中,护栏竖杆21与连接横杆3连接的侧面设有凹槽211,连接横杆3的端部置于凹槽211内,护栏竖杆21平行底板1长边的两侧面均设有一排等间距的第一插销孔212,连接横杆3的端部设有第二插销孔31,护栏竖杆21与连接横杆3通过插销8连接在一起,插销8插接在第一插销孔212和第二插销孔31内。凹槽211和插销孔的设置,便于连接横杆3在高度上的调整移动和固定,使得该转运装置能够根据病床横杆的高度和呼吸机竖杆的位置来进行适度的调整,方便多种型号的病床和呼吸机的同步转移。

本案的工作原理:在转运重症病人的时候,移动连接横杆3在凹槽211内的位置,将两根连接横杆3分别调整到与病床横杆6、呼吸机竖杆7方便卡接的高度,再将插销8依次插入第一插销孔212和第二插销孔31,接着,将第一卡带51绕缠绕并卡紧在病床横杆6与连接横杆3上,第二卡带52交叉绕缠绕并卡紧在呼吸机竖杆7与连接横杆3上,再将氧气罐放置在转运装置的底板1上,最后,推动病床,带动呼吸机、转运装置一起同步移动。

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护栏(2)、连接横杆(3)、万向轮(4)、卡带(5)、病床横杆(6)和呼吸机竖杆(7),所述底板(1)为矩形板,所述护栏(2)包括护栏竖杆(21)和护栏横杆(22),四根所述护栏竖杆(21)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板(1)的四个角处,两根所述护栏横杆(22)连接在所述护栏竖杆(21)平行所述底板(1)短边的两侧,所述万向轮(4)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底部,两根所述连接横杆(3)分别插接在所述护栏竖杆(21)平行所述底板(1)长边的两侧,所述卡带(5)包括第一卡带(51)和第二卡带(52),所述第一卡带(51)绕接卡紧在所述连接横杆(3)与病床横杆(6)上,所述第二卡带(52)绕接卡紧在所述连接横杆(3)与呼吸机竖杆(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四根所述护栏竖杆(21)均焊接在所述底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护栏横杆(22)均焊接在所述护栏竖杆(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竖杆(21)与所述连接横杆(3)连接的侧面设有凹槽(211),所述连接横杆(3)的端部置于所述凹槽(211)内,所述护栏竖杆(21)平行所述底板(1)长边的两侧面均设有一排等间距的第一插销孔(212),所述连接横杆(3)的端部设有第二插销孔(31),所述护栏竖杆(21)与所述连接横杆(3)通过插销(8)连接在一起,所述插销(8)插接在所述第一插销孔(212)和第二插销孔(3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杆(3)与病床横杆(6)通过所述第一卡带(51)平行绕接卡紧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杆(3)与呼吸机竖杆(7)通过所述第二卡带(52)垂直绕接卡紧在一起,且所述第二卡带(52)交叉缠绕。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转运患者的装置,其包括底板、护栏、连接横杆、万向轮、卡带、病床横杆和呼吸机竖杆,底板为矩形板,护栏包括护栏竖杆和护栏横杆,四根护栏竖杆分别连接在底板的四个角处,两根连接横杆分别插接在护栏竖杆平行底板长边的两侧。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病床和呼吸机的同步连接,为医护人员转运携带呼吸机的急危重症患者时,实现病床、氧气筒、呼吸机三位一体的同步安全转运,有效地防止了转运危重症病人过程中,造成管路牵拉、扯脱、异位、脱管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等安全事故发生,极大地节省人力,缩短转运时间,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救治时间和安全转运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钟海燕;范红先;娄婷;郑莉兰;范博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大学总医院;钟海燕;范红先
技术研发日:2019.04.11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