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肢骨折整复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1911发布日期:2020-04-07 21:1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肢骨折整复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属于临床医学骨外科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上肢骨折整复牵引器。



背景技术:

上肢骨折是临床上骨伤科常见的损伤,其治疗方法通常分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手术治疗多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外固定架固定术,待病人骨折愈合后,通常需要二次手术拆除内固定。该治疗方法,病人风险高、痛苦大、花费大、治疗周期长,常出现二次手术的痛苦。而保守治疗通常是通过麻醉下行骨折手法整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术,使骨折两端对位对线达到保守治疗标准,给予定期复查,按时调整夹板或石膏固定的松紧度,通常固定4-6周即可拆除石膏或夹板等外固定装置,进行功能锻炼,直至骨折完全愈合。骨折手法整复术,常采用中医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挤捏分骨、折顶回旋、推拿按摩”,其操作通常至少需术者(a医师)和助手(b医师)两人,有时甚至需要更多助手。以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为例,骨折手法整复时,由术者(a医师)和助手(b医师)两人,分别固定住患肢手腕部及前臂近肘侧,持续牵引,利用正骨八法“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挤捏分骨”等手法,依次纠正患肢的短缩、成角及侧方移位等畸形,待复位满意后,助手须继续维持牵引防止移位,常需另外至少一名助手(c医师)将备好的夹板,加衬垫后绑缚夹板及缚带进行固定。这种手法整复常靠治疗人员用手臂的力量维持一定的拉伸牵引力,为对抗因肌肉收缩所致的骨折断端的短缩、畸形,常需要很大的力量,该操作须身强力壮的两人持续牵引,在治疗人员的手臂力量不足,或整复过程中由于用力牵引致医患出汗术者手部打滑的情况下,就不能使骨折得到很好的复位和矫正,以致多次牵引、反复复位,甚至导致复位失败、手术治疗,给病人及家庭增加了很大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上肢骨折整复牵引器。本实用新型利用本牵引器,可通过机械力对上肢骨折进行持续而稳定的牵引,牵引力大而均匀,牵引时间长,治疗人员能很从容地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和矫正。借助本实用新型一人便可操作,省人省力,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该装置可为骨科医师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上肢骨折整复方法,大大提高整复的成功率,降低了反复整复造成的骨折复位失败以致不得不手术的可能性,可为该类患者节省大约4万元左右的治疗费用,有效地减轻了患者及医保负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安全便捷、易学易会、推广便利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上肢骨折整复牵引器包括沿纵向设置在牵引器支架的支撑台面上的由前后挡板、左右导向杆、位于左右导向杆之间的丝杆、通过丝杆驱动的滑块组成的牵引机构;所述滑块通过设置在左右端的导向套以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与相应侧的导向杆相结合,滑块中部通过螺孔以旋装的方式与丝杆相结合,且沿滑块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绑带挂钩;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旋装的方式与前后挡板相结合,用于驱动丝杆旋转的调节手柄安装丝杆前端,在前挡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锁止丝杆的锁止旋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牵引器支架包括脚踏板、设置在脚踏板底部的带有锁止机构的走轮、固接在脚踏板四角处的立柱、固定安装在立柱顶部的支撑台面。

本实用新型沿所述滑块长度方向以均布的方式设置有四个绑带挂钩。

所述前后挡板之间的间距为300mm;所述滑块前后调节间距为250mm。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了机械离合装置,因此能提供足够的牵引力,可对上肢骨折提供持续的牵引,具有牵引力强、均匀,易于控制,牵引方向与断骨骨干方向一致,牵引时间长,矫正、治疗时间充足,骨折复位完全,愈合快,痛苦小,并发症少,费用低,易于掌握等优点,对上肢各类骨折,如肱骨干骨折、尺桡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等均可达到很好的矫正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牵引器,可通过机械力对上肢骨折进行持续而稳定的牵引,牵引力大而均匀,治疗人员能很从容地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和矫正。借助本实用新型一人便可操作,省人省力,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该装置可为骨科医师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上肢骨折整复方法,大大提高整复的成功率,降低了反复整复造成的骨折复位失败以致不得不手术的可能性,可为该类患者节省大约4万元左右的治疗费用,有效地减轻了患者及医保负担。总之,该装置具有牵引力强、均匀,易于控制,牵引方向与断骨骨干方向一致,牵引时间长,矫正、治疗时间充足,骨折复位完全,愈合快,痛苦小,并发症少,费用低,易于掌握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中序号:1调节手柄、2绑带挂钩、3左导向杆、4丝杆、5右导向杆、6立柱(金属管)、7后挡板、8滑块、9前挡板、10带有锁止机构的走轮、11脚踏板、12锁止旋钮、13支撑台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肢骨折整复牵引器包括沿纵向设置在牵引器支架的支撑台面13上的由前后挡板7、9、左右导向杆3、5、位于左右导向杆之间的丝杆4、通过丝杆驱动的滑块8组成的牵引机构;所述滑块8通过设置在左右端的导向套以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与相应侧的导向杆相结合,滑块8中部通过螺孔以旋装的方式与丝杆4相结合,且沿滑块8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绑带挂钩2;所述丝杆4的两端分别通过旋装的方式与前后挡板7、9相结合,用于驱动丝杆4旋转的调节手柄1安装丝杆4前端,在前挡板7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锁止丝杆的锁止旋钮1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牵引器支架包括脚踏板11、设置在脚踏板11底部的带有锁止机构的走轮10、固接在脚踏板11四角处的立柱6、固定安装在立柱6顶部的支撑台面13。

本实用新型沿所述滑块8长度方向以均布的方式设置有四个绑带挂钩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立柱(金属管)6长600mm,走轮高150mm。牵引支架的支撑台面13长850mm,宽380mm。所述前后挡板7、9之间的间距为300mm;所述滑块(8)前后调节间距为250mm。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使用方法如下:

整复时,首先通过锁止机构锁死四个的走轮10,然后将手指导套套入各手指,通过绑带悬挂于绑带挂钩2上,取适当长度,使手臂保持于水平位并保持一定张力。通过转动调节手柄1,调节旋转锁止旋钮逐渐加大前挡板7与滑块8之间的距离,从而加大骨折断端的牵引力度,为整复提供一个持续而稳定的牵引力。术者于操作台侧面实施整复,达到骨折整复复位的目的。本装置台面可以透过x射线,透视显示复位良好,便可行夹板外固定。本装置还可在消毒环境下牵引复位,用于外固定架手术治疗。



技术特征:

1.一种上肢骨折整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沿纵向设置在牵引器支架的支撑台面(13)上的由前后挡板(7、9)、左右导向杆(3、5)、位于左右导向杆之间的丝杆(4)、通过丝杆驱动的滑块(8)组成的牵引机构;所述滑块(8)通过设置在左右端的导向套以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与相应侧的导向杆相结合,滑块(8)中部通过螺孔以旋装的方式与丝杆(4)相结合,且沿滑块(8)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绑带挂钩(2);所述丝杆(4)的两端分别通过旋装的方式与前后挡板(7、9)相结合,用于驱动丝杆(4)旋转的调节手柄(1)安装丝杆(4)前端,在前挡板(7)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锁止丝杆的锁止旋钮(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骨折整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器支架包括脚踏板(11)、设置在脚踏板(11)底部的带有锁止机构的走轮(10)、固接在脚踏板(11)四角处的立柱(6)、固定安装在立柱(6)顶部的支撑台面(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骨折整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沿滑块(8)长度方向以均布的方式设置有四个绑带挂钩(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骨折整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挡板(7、9)之间的间距为300mm;所述滑块(8)前后调节间距为250mm。


技术总结
一种上肢骨折整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沿纵向设置在牵引器支架的支撑台面(13)上的由前后挡板(7、9)、左右导向杆(3、5)、位于左右导向杆之间的丝杆(4)、通过丝杆驱动的滑块(8)组成的牵引机构;所述滑块(8)通过设置在左右端的导向套以滑动配合的方式分别与相应侧的导向杆相结合,滑块(8)中部通过螺孔以旋装的方式与丝杆(4)相结合,且沿滑块(8)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绑带挂钩(2);所述丝杆(4)的两端分别通过旋装的方式与前后挡板(7、9)相结合,用于驱动丝杆(4)旋转的调节手柄(1)安装丝杆(4)前端,在前挡板(7)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锁止丝杆的锁止旋钮(12)。

技术研发人员:黄万新;许少刚;夏中强;赵家邦;刘照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市骨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4.15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