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滑脱胃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1984发布日期:2020-05-26 18:01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新型防滑脱胃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防滑脱胃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胃管固定方式可分为面部皮肤黏胶固定式和头部环形固定式两种:现有的面部皮肤黏胶式固定法是通过改良后的鼻贴(如“y”字形鼻贴、“工”字形鼻贴、“王”字形鼻贴、鼻贴打孔、圆角改良等)配合黏胶进行胃管固定,黏贴于患者脸上的黏胶在取下时容易造成皮损,为了摆脱黏胶对皮肤的刺激或避开皮脂分泌过多的皮肤进行固定的话,又容易出现假固定的发生。

而现有的头部环形固定式(如耳挂法、头围固定法等)是利用环形固定带来对抗向外拔管的力,但对抗不了垂直轴上的力,还是容易发生胃管滑脱,并且在固定时会包覆耳廓及枕部,这些位置都是容易发生压疮的位置;另外还有采用头部固定帽来防止非计划性拔管,但头部固定帽的固定方式相对复杂,且将患者头部完全覆盖,其舒适度及临床操作上都未达到最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新型防滑脱胃管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防滑脱胃管固定装置,包括长度与人体头宽相适配的头枕宽带,在所述头枕宽带的上边沿固连有跨过人体头顶冠状线的横带,在所述头枕宽带的左侧边上固连有绕过人体左耳的左脸贴固带,在所述头枕宽带的右侧边上固连有绕过人体右耳的右脸贴固带;所述左脸贴固带的中部设置有一端与其相固连的连接系带,所述连接系带上并排间隔设置有一对相互适配的条状魔术粘;所述右脸贴固带的中部固连有胃管固定卡夹,所述胃管固定卡夹由一对相互铰连的环形夹板构成,两所述环形夹板的中部向远离贴合面方向凹陷形成夹固胃管的穿槽,在与铰连侧相对的两环形夹板上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扣合部。

所述环形夹板为厚度0.6cm的矩形结构柔性塑料夹板,环形夹板的边沿及四角均为圆滑倒角。

两所述环形夹板的凹陷处内表面设置有带防粘纸的胶粘层。

所述穿槽为圆形结构的槽孔。

所述头枕宽带的左、右侧边向中部凹陷形成弧形边。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加工制造简便,易于操作。将胃管夹固于胃管固定卡夹的穿槽内,并将连接系带穿过胃管固定卡夹进行粘合固定,此时在头枕宽带的弹性收缩作用下,左、右脸贴固带配合头顶的横带会对胃管固定卡夹的左侧、右侧及上方同时施加牵拉力,加上胃管固定卡夹自身的夹固力,能够有效对抗胃管在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时所产生的垂直轴、失状轴及冠状轴方向的拉力,确保胃管能稳定的卡固于胃管固定卡夹内,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另外,整个装置是采用固定带进行固定的,不使用黏胶,因此不会造成皮损或假固定现象,减少与患者头部各处皮肤的贴合接触,尤其是减少与易发生压疮部位的贴合接触,有效避免了长时间佩戴而产生的压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胃管固定卡夹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仰视图。

图4是图2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防滑脱胃管固定装置,包括长度与人体头宽相适配的头枕宽带1,在头枕宽带1的上边沿固连有跨过人体头顶冠状线的横带2,在头枕宽带1的左侧边上固连有绕过人体左耳的左脸贴固带3,在头枕宽带1的右侧边上固连有绕过人体右耳的右脸贴固带4;头枕宽带1的左、右侧边向中部凹陷形成弧形边,与左脸贴固带3、右脸贴固带4合围成位于头枕宽带1两侧的耳部穿出口10。

左脸贴固带3的中部设置有一端与其相固连的连接系带5,连接系带5上并排间隔设置有一对相互适配的条状魔术粘6;右脸贴固带4的中部固连有胃管固定卡夹,如图2-4所示,胃管固定卡夹由一对相互铰连的环形夹板7构成,环形夹板7为厚度0.6cm的矩形结构柔性塑料轻质夹板,为防止环形夹板7的边、角扎伤或划伤患者,其边沿及四角均为圆滑倒角;实际加工时只需将其中一环形夹板7的开合侧(与铰连相对侧)与右脸贴固带4相固连即可实现胃管固定卡夹的打开与扣合。

两环形夹板7的中部向远离贴合面方向凹陷,两凹陷部位在两环形夹板7扣合时形成夹固胃管的穿槽8;为与胃管相适配,方便夹固胃管,穿槽8为圆形结构的槽孔,其直径为0.4cm,略小于胃管外径;为进一步防止胃管拔脱,两环形夹板7的凹陷处内表面设置有带防粘纸的胶粘层9,胃管夹固于穿槽8内之前可先撕下防粘纸,使胶粘层9与胃管管壁相贴附,通过胶粘层9的粘力来加强对胃管的固定,有效抵抗胃管在受到非计划性拔管时所产生的垂直轴、失状轴及冠状轴方向的拉力(人体解刨学中垂直轴是指上下方向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矢状轴是指前后方向与身体长轴垂直的轴,冠状轴是指左右方向与身体长轴垂直的轴)。

在与铰连侧相对的两环形夹板7上(即在两环形夹板7的开合侧)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扣合部,扣合部可为设置在一环形夹板7上的卡固凸起11,和开设在另一环形夹板7上与卡固凸起11适配卡接的卡固凹槽12。

使用时,首先将头枕宽带1垫于置管完成平躺于病床上的患者头后,然后将横带2绕过患者头部上方,之后将头枕宽带1两侧的左脸贴固带3和右脸贴固带4分别绕过患者左右耳,使连接系带5和胃管固定卡夹置于患者鼻前;此时打开胃管固定卡夹的两环形夹板7,撕下环形夹板7凹陷处胶粘层9上的防粘纸,将平躺患者的胃管卡放于其中一环形夹板7的凹陷处,扣合环形夹板7,使胃管沿平躺患者垂直轴方向穿过穿槽8并夹固于其内;之后再将连接系带5穿过环形夹板7的内孔并反方向弯折,通过魔术粘6粘固,此时便完成对患者胃管的固定。在头枕宽带1的弹性收缩作用下,左、右脸贴固带3、4配合横带2会对胃管固定卡夹的左侧、右侧及上方同时施加牵拉力,利用这三个方向的牵拉力来对抗胃管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时产生的水平轴、垂直轴及失状轴方向的拉力,确保胃管能稳定的卡固于胃管固定卡夹内,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防滑脱胃管固定装置,包括长度与人体头宽相适配的头枕宽带(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枕宽带(1)的上边沿固连有跨过人体头顶冠状线的横带(2),在所述头枕宽带(1)的左侧边上固连有绕过人体左耳的左脸贴固带(3),在所述头枕宽带(1)的右侧边上固连有绕过人体右耳的右脸贴固带(4);所述左脸贴固带(3)的中部设置有一端与其相固连的连接系带(5),所述连接系带(5)上并排间隔设置有一对相互适配的条状魔术粘(6);所述右脸贴固带(4)的中部固连有胃管固定卡夹,所述胃管固定卡夹由一对相互铰连的环形夹板(7)构成,两所述环形夹板(7)的中部向远离贴合面方向凹陷形成夹固胃管的穿槽(8),在与铰连侧相对的两环形夹板(7)上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扣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滑脱胃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夹板(7)为厚度0.6cm的矩形结构柔性塑料夹板,环形夹板(7)的边沿及四角均为圆滑倒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防滑脱胃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环形夹板(7)的凹陷处内表面设置有带防粘纸的胶粘层(9)。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防滑脱胃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槽(8)为圆形结构的槽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防滑脱胃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宽带(1)的左、右侧边向中部凹陷形成弧形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滑脱胃管固定装置,包括头枕宽带,在头枕宽带的上边沿固连有横带,在头枕宽带的左侧边上固连有左脸贴固带,在头枕宽带的右侧边上固连有右脸贴固带;左脸贴固带的中部设置有一端与其相固连的连接系带,连接系带上设置有一对相互适配的条状魔术粘;右脸贴固带的中部固连有胃管固定卡夹,胃管固定卡夹由一对相互铰连的环形夹板构成,两环形夹板的中部向远离贴合面方向凹陷形成夹固胃管的穿槽,在与铰连侧相对的两环形夹板上设置有扣合部。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加工制造简便,易于操作;确保胃管稳定的卡固于胃管固定卡夹内,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不会造成皮损或假固定现象,有效避免长时间佩戴而产生的压疮。

技术研发人员:董悦芝;娄小平;王文娇;杜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董悦芝;娄小平
技术研发日:2019.06.06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