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员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3792发布日期:2020-06-26 21:4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动员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运动员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运动员在训练中很容易受伤,造成活动不便,需要进行康复训练,而膝关节损伤和脚踝损伤尤为常见,这类伤病一般康复训练的时间较长,需要专人陪护进行康复训练。

现有技术中,运动员康复训练装置结构比较复杂,质量较重,当运动员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有人一直陪护,这样会大大占用他人时间,加重医疗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运动员康复训练装置,解决现有技术的运动员康复训练装置结构复杂,质量重,需要有人一直陪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础方案是:一种运动员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横杆,两根横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横杆与连接杆组成“凵”形结构,所述横杆的下侧均固接有两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均设置有万向轮,两根横杆之间设置有托裆组件,所述托裆组件用于辅助托起运动员,所述托裆组件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拉绳,两根横杆均设置有绕绳轮,所述第一拉绳缠绕在绕绳轮上,所述绕绳轮同轴固接有棘轮和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用于带动绕绳轮和棘轮转动。

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陪护人员扶着运动员站在横杆与连接杆组成的“凵”形结构内,帮助运动员穿戴好托裆组件,然后转动把手,带动棘轮和绕绳轮转动,托挡部辅助托起运动员,最后运动员自行双手扶在横杆,进行走路和慢跑的康复训练,运动员训练一段时间后,可坐在托裆组件上进行短暂的休息。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以辅助运动员进行走路和慢跑的康复训练,可调节的减轻运动员腿部所承受的重量,循序渐进,避免运动员康复训练时二次受伤,运动员在康复训练一段时间后还可做在托裆组件上进行短暂的休息,可自行把握训练时间,提高了康复锻炼的效率,且本装置结构简单,质量轻,方便使用,且无需陪护人员一直看护,减轻了医疗负担。

进一步,所述托裆组件包括裆部、腰前围部和腰后围部,所述腰前围部和腰后围部分别与裆部的前后端固接,所述腰前围部的两侧分别可拆卸的与腰后围部的两侧连接,所述裆部的两侧与腰前围部和腰后围部之间围合成供运动员腿部穿过的腿部开口,所述腰前围部的两侧和腰后围部的两侧均固接有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的自由端与第一拉绳捆接。

通过上述设置,方便运动员穿戴使用。

进一步,所述腰前围部的两侧固定粘接有魔术带的勾刺面,所述腰后围部的两侧固定粘接有魔术带的毛面,所述腰前围部的两侧与腰后围部的两侧之间通过魔术带可拆卸的粘接。

通过上述设置,方便运动员穿戴以及取下。

进一步,所述托裆组件由相互粘接的面层和里层构成,所述里层为气垫层。

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运动员穿戴时的舒适性。

进一步,所述支撑杆倾斜设置,且位于同一横杆上的两根支撑杆以及两根横杆上相对的两根支撑杆均组成“八”形结构。

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固性,避免侧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运动员康复训练装置的后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运动员康复训练装置的右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横杆1、连接杆2、支撑杆3、万向轮4、托裆组件5、裆部501、腰前围部502、腰后围部503、绕绳轮6、棘轮7、第一拉绳8、第二拉绳9、转动把手10。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运动员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横杆1,两根横杆1之间焊接有连接杆2,横杆1与连接杆2组成“凵”形结构,横杆1的下侧均焊接有两根支撑杆3,支撑杆3倾斜设置,且位于同一横杆1上的两根支撑杆3以及两根横杆1上相对的两根支撑杆3均可组成“八”形结构,支撑杆3的自由端均焊接有万向轮4。

两根横杆1之间还设置有托裆组件5,托裆组件5由相互粘接的面层和里层构成,里层为气垫层,托裆组件5用于辅助托起运动员,托裆组件5包括裆部501、腰前围部502和腰后围部503,腰前围部502和腰后围部503分别与裆部501的前后端缝合固接,腰前围部502的两侧固定粘接有魔术带的勾刺面,腰后围部503的两侧固定粘接有魔术带的毛面,腰前围部502的两侧与腰后围部503的两侧之间通过魔术带可拆卸的粘接,裆部501的两侧与腰前围部502和腰后围部503之间围合成供运动员腿部穿过的腿部开口。

参考图3,两根横杆1的中部均焊接有u形的支撑座,支撑座的中间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同轴固接有绕绳轮6和棘轮7,支撑座靠近棘轮7的端部焊接有竖直的固定块,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与棘轮7适配的棘爪,棘轮7在棘爪的限制下进行单向运动,绕绳轮6上缠绕有第一拉绳8,左侧的转轴的左端伸出支撑座,且焊接有转动把手10,右侧的转轴的右端伸出支撑座,且焊接有转动把手10,腰前围部502的两侧和腰后围部503的两侧均固接有第二拉绳9,第二拉绳9的自由端均与同侧的第一拉绳8捆接。

具体工作时,陪护人员扶着运动员站在横杆1与连接杆2组成的“凵”形结构内,帮助运动员穿戴好托裆组件5,腰前围部502的两侧和腰后围部503的两侧粘接,然后转动两侧的转动把手10,带动棘轮7和绕绳轮6转动,绕绳轮6绕起第一拉绳8,托挡部辅助托起运动员,当达到与运动员适配的高度时,放开转动把手10,棘轮7在棘爪的作用下锁止,同时绕绳轮6也无法反向转动,最后运动员自行双手扶在横杆1,进行走路和慢跑的康复训练,运动员训练一段时间后,可坐在托裆组件5上进行短暂的休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技术:
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运动员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横杆(1),两根横杆(1)之间设置有连接杆(2),横杆(1)与连接杆(2)组成“凵”形结构,所述横杆(1)的下侧均固接有两根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自由端均设置有万向轮(4),两根横杆(1)之间设置有托裆组件(5),所述托裆组件(5)用于辅助托起运动员,所述托裆组件(5)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拉绳(8),两根横杆(1)均设置有绕绳轮(6),所述第一拉绳(8)缠绕在绕绳轮(6)上,所述绕绳轮(6)同轴固接有棘轮(7)和转动把手(10),所述转动把手(10)用于带动绕绳轮(6)和棘轮(7)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员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裆组件(5)包括裆部(501)、腰前围部(502)和腰后围部(503),所述腰前围部(502)和腰后围部(503)分别与裆部(501)的前后端固接,所述腰前围部(502)的两侧分别可拆卸的与腰后围部(503)的两侧连接,所述裆部(501)的两侧与腰前围部(502)和腰后围部(503)之间围合成供运动员腿部穿过的腿部开口,所述腰前围部(502)的两侧和腰后围部(503)的两侧均固接有第二拉绳(9),所述第二拉绳(9)的自由端与第一拉绳(8)捆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动员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前围部(502)的两侧固定粘接有魔术带的勾刺面,所述腰后围部(503)的两侧固定粘接有魔术带的毛面,所述腰前围部(502)的两侧与腰后围部(503)的两侧之间通过魔术带可拆卸的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运动员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裆组件(5)由相互粘接的面层和里层构成,所述里层为气垫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员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倾斜设置,且位于同一横杆(1)上的两根支撑杆(3)以及两根横杆(1)上相对的两根支撑杆(3)均组成“八”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运动员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横杆,两根横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横杆与连接杆组成“凵”形结构,横杆的下侧均固接有两根支撑杆,支撑杆的自由端均设置有万向轮,两根横杆之间设置有托裆组件,托裆组件用于辅助托起运动员,托裆组件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拉绳,两根横杆均设置有绕绳轮,第一拉绳缠绕在绕绳轮上,绕绳轮同轴固接有棘轮和转动把手,转动把手用于带动绕绳轮和棘轮转动。本装置避免运动员康复训练时二次受伤,且结构简单,质量轻,方便使用,无需陪护人员一直看护,减轻了医疗负担。

技术研发人员:朱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医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7.03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