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置管操作的医用鼻空肠管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2782发布日期:2020-06-20 15:33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置管操作的医用鼻空肠管套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医疗用品或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方便置管操作的医用鼻空肠管套件。



背景技术:

鼻空肠营养管较普通鼻胃管在实施肠内营养中具有减少胃食管反流等诸多优点,但其留置过程中常需要借助胃镜或钢丝引导,经胃镜引导虽然成功率较高,但要求专门的熟悉胃镜操作的医师进行,且对患者生理刺激较大是其固有的缺点;经钢丝引导盲探法虽然操作难度及对患者的刺激较小,但成功率往往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设计出了一种方便置管操作的医用鼻空肠管套件,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盲探置管的成功率,利用粗套管本体先对胃管进行定位与抵撑,起来了引导和规避置管路线的作用,使鼻空肠管能够直接顺利地沿着粗套管本体通过胃部,再进入肠管中,提高了传统钢丝引导盲探法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方便置管操作的医用鼻空肠管套件,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提高传统钢丝引导盲探置管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方便置管操作的医用鼻空肠管套件,包括鼻空肠管本体、粗套管本体以及引导丝线体,所述粗套管本体配合活动套设于鼻空肠管本体上,所述引导丝线体配合活动贯穿设置于所述鼻空肠管本体上,所述粗套管本体上设有充气管腔,该充气管腔两端分别配合设有充气囊体以及充气接头,所述鼻空肠管本体的上端可拆卸地活动装设有用于连接外置件的连接接头。

更进一步,所述粗套管本体的长度小于所述鼻空肠管本体的长度。

更进一步,所述粗套管本体的长度优选为所述鼻空肠管本体长度的2/3。

更进一步,所述充气囊体充气展开后的形状与人体胃内壁相适配设置,用于抵撑人体的胃内壁。

更进一步,所述连接接头的内侧壁上设有旋接内螺纹,所述鼻空肠管本体的上端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旋接内螺纹相配合旋合设置的旋接外螺纹。

更进一步,所述粗套管本体和鼻空肠管本体的外侧壁上还分别设有刻度标识。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首先,将粗套管本体置入于人体的胃部,然后通过针筒对充气接头进行充气,使粗套管体的充气管腔末端的充气囊体展开,并抵撑于患者胃壁,这时,先将鼻空肠管本体末端的连接接头旋除,然后将引导丝线体穿设于鼻空肠管本体上,再将鼻空肠管本体沿着所述粗套管本体进行置入穿过,使鼻空肠管本体顺利地通过胃部,并进入到肠道内,完成鼻空肠管本体的置入;接着,先用针管对充气接头进行抽气,使充气囊体缩收,然后抵住该引导丝线体和鼻空肠管本体,然后慢慢地将粗套管本体退出,完成粗套管本体的退出;接着再抵住该鼻空肠管本体,然后慢慢地将引导丝线体退出,最后再将连接接头重新旋合连接上,最终完成鼻空肠管本体的置管操作。

通过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粗套管本体、鼻空肠管本体以及引导丝线体结构,使鼻空肠管本体在置管的时候先通过粗套管本体置入和抵撑胃部,再沿着粗套管本体顺利地通过胃部,并进入肠道,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盲插置管所存在的置管成功率低的缺点,并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和痛苦。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独特,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鼻空肠管的盲插置管成功率,而且操作更加简单实用,更有利于医务人员的操作使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鼻空肠管本体的上端设置连接接头,不仅可以更好地配合粗套管本体的使用,而且可以更好地连接医疗外置件,使医疗人员更方便操作处理。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刻度标识,可以更好地进行盲插置管,更好地判断置入长度,提高置管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粗套管本体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鼻空肠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来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方便置管操作的医用鼻空肠管套件,包括鼻空肠管本体1、粗套管本体2以及引导丝线体3,所述粗套管本体2配合活动套设于鼻空肠管本体1上,所述引导丝线体3配合活动贯穿设置于所述鼻空肠管本体1上,所述粗套管本体2上设有充气管腔21,该充气管腔21两端分别配合设有充气囊体22以及充气接头23,所述鼻空肠管本体1的上端可拆卸地活动装设有用于连接外置件的连接接头11。

更进一步,所述粗套管本体2的长度小于所述鼻空肠管本体1的长度。

更进一步,所述粗套管本体2的长度优选为所述鼻空肠管本体1长度的2/3。

更进一步,所述充气囊体22充气展开后的形状与人体胃内壁相适配设置,用于抵撑人体的胃内壁。

更进一步,所述连接接头11的内侧壁上设有旋接内螺纹,所述鼻空肠管本体1的上端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旋接内螺纹相配合旋合设置的旋接外螺纹。

更进一步,所述粗套管本体2和鼻空肠管本体1的外侧壁上还分别设有刻度标识(由于视角原因,图中未画出)。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首先,将粗套管本体2置入于人体的胃部,然后通过针筒对充气接头23进行充气,使粗套管本体2的充气管腔21末端的充气囊体22展开,并抵撑于患者胃壁,这时,先将鼻空肠管本体1末端的连接接头11旋除,然后将引导丝线体3穿设于鼻空肠管本体1上,再将鼻空肠管本体1沿着所述粗套管本体2进行置入穿过,使鼻空肠管本体1顺利地通过胃部,并进入到肠道内,完成鼻空肠管本体1的置入;接着,先用针管对充气接头进行抽气,使充气囊体缩收,然后抵住该引导丝线体3和鼻空肠管本体1,然后慢慢地将粗套管本体2退出,完成粗套管本体2的退出;接着再抵住该鼻空肠管本体1,然后慢慢地将引导丝线体3退出,最后再将连接接头11重新旋合连接上,最终完成鼻空肠管本体1的置管操作。

通过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粗套管本体、鼻空肠管本体以及引导丝线体结构,使鼻空肠管本体在置管的时候先通过粗套管本体置入和抵撑胃部,再沿着粗套管本体顺利地通过胃部,并进入肠道,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盲插置管所存在的置管成功率低的缺点,并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和痛苦。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独特,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鼻空肠管的盲插置管成功率,而且操作更加简单实用,更有利于医务人员的操作使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鼻空肠管本体的上端设置连接接头,不仅可以更好地配合粗套管本体的使用,而且可以更好地连接医疗外置件,使医疗人员更方便操作处理。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刻度标识,可以更好地进行盲插置管,更好地判断置入长度,提高置管成功率。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仅局限于此,凡是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地改进,均应该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1.一种方便置管操作的医用鼻空肠管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鼻空肠管本体、粗套管本体以及引导丝线体,所述粗套管本体配合活动套设于鼻空肠管本体上,所述引导丝线体配合活动贯穿设置于所述鼻空肠管本体上,所述粗套管本体上设有充气管腔,该充气管腔两端分别配合设有充气囊体以及充气接头,所述鼻空肠管本体的上端可拆卸地活动装设有用于连接外置件的连接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置管操作的医用鼻空肠管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套管本体的长度小于所述鼻空肠管本体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置管操作的医用鼻空肠管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套管本体的长度优选为所述鼻空肠管本体长度的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置管操作的医用鼻空肠管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囊体充气展开后的形状与人体胃内壁相适配设置,用于抵撑人体的胃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置管操作的医用鼻空肠管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的内侧壁上设有旋接内螺纹,所述鼻空肠管本体的上端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旋接内螺纹相配合旋合设置的旋接外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置管操作的医用鼻空肠管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套管本体和鼻空肠管本体的外侧壁上还分别设有刻度标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方便置管操作的医用鼻空肠管套件,包括鼻空肠管本体、粗套管本体以及引导丝线体,所述粗套管本体配合活动套设于鼻空肠管本体上,引导丝线体配合活动贯穿设置于所述鼻空肠管本体上,粗套管本体上设有充气管腔,该充气管腔两端分别配合设有充气囊体以及充气接头,鼻空肠管本体的上端可拆卸地活动装设有用于连接外置件的连接接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粗套管本体、鼻空肠管本体以及引导丝线体结构,使鼻空肠管本体在置管的时候先通过粗套管本体置入和抵撑胃部,再沿着粗套管本体顺利地通过胃部,并进入肠道,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盲插置管所存在的置管成功率低的缺点,并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和痛苦。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杰
技术研发日:2019.08.19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