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中频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5266发布日期:2020-09-15 19:4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中频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便携式中频治疗仪。



背景技术:

中频治疗仪全称为″低频调制中频治疗仪″,是应用被低频电流调制后的中频电流来治疗疾病的仪器。治疗仪使用时,通常使用理疗电极片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学说为核心,通过药物对穴位及患处皮肤的刺激和吸收作用,借经络的传导,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调节脏腑、协调阴阳、达到外治内效,而起防病治病的目的。

但是,现有的中频治疗仪多体积较大,或固定在某处,患者需要在设备旁边治疗并等候较长的时间,不能随身携带,使用极为不便;现有的与治疗仪相配的理疗电极片采用硅胶片贴在患者穴位处,患者活动时,容易脱落,影响治疗效果,使用过后不易对皮肤进行擦洗,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携式中频治疗仪,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随身携带、理疗电极片易脱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中频治疗仪,包括治疗仪终端和与治疗仪终端通过导线连接的治疗头,所述治疗仪终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可重复连接的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

所述治疗头包括导线延伸至内部的壳体,壳体顶端密封连接有与壳体内部相通的充气气囊,所述壳体中部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侧面均匀排布设有多个弹簧,弹簧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下侧面设置有可拆卸且与导线连接的理疗电极片。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呈开口向下的桶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板上侧面沿壳体轴向圆周均布有多个第一磁块,理疗电极片上固定有多个与第一磁块相吸的第二磁块。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板的厚度为0.5-1mm。

进一步的,充气气囊与壳体连接处及导线穿入壳体处均涂抹有热熔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与壳体采用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采用魔术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可将治疗仪终端束缚在患者的腰部、大腿处或者胳膊处,随身携带,患者可以自由活动,使用方便;治疗头使用时,将充气气囊内的空气排空,将治疗头按压在穴位处,松开充气气囊,由于负压原理,治疗头吸附在患者皮肤上,患者活动时,治疗头也不易脱落,固定效果好。

2、橡胶板和弹簧组合,可以根据人体不同部位,进行不同曲度的变化,使理疗电极片充分与皮肤接触,提高治疗效果,免去使用硅胶片,治疗过后易擦洗,使用方便。

3、理疗电极片和橡胶板的固定采用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进行固定,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治疗仪终端的俯视图;

图3为治疗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治疗仪终端;2、治疗头;3、左固定带;4、右固定带;5、导线;6、魔术贴;21、壳体;22、充气气囊;23、支撑板;24、弹簧;25、第一磁块;26、理疗电极片;27、第二磁块;28、橡胶板;29、热熔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中频治疗仪,包括治疗仪终端1和与治疗仪终端1通过导线5连接的治疗头2,所述治疗仪终端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可重复连接的左固定带3和右固定带4;具体的,所述左固定带3和右固定带4采用魔术贴6连接,魔术贴6的母贴固定在左固定带3上,字贴固定在右固定带4上,方便将治疗仪终端1固定在患者身上。

所述治疗头2包括导线5延伸至内部的壳体21,壳体21顶端密封连接有与壳体21内部相通的充气气囊22,所述壳体21中部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支撑板23,所述支撑板23下侧面均匀排布设有多个弹簧24,弹簧24采用压缩弹簧,弹簧24远离支撑板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28,所述橡胶板28的下侧面设置有可拆卸且与导线5连接的理疗电极片26;理疗电极片26上有接头,直径大小为2mm,伸入壳体21的导线末端设置插孔,导线5末端通过支撑板23上中心处的通孔处穿设到支撑板23的下侧,理疗电极片26上的接头插入到插孔中。

本实施例中,橡胶板28和理疗电极片26的直径均小于壳体21的内径,使橡胶板28和理疗电极片26和壳体21之间存在间隙,使用治疗头2时,现将充气气囊22内的空气排空,然后将壳体21按压在人体的穴位上,松开充气气囊22,由于负压原理,治疗头2吸附在患者皮肤上,患者活动时,治疗头2也不易脱落,固定效果好。

具体的,所述壳体21呈开口向下的桶状结构,圆形的开口方便壳体21吸附于患者的皮肤上;并且充气气囊22与壳体21连接处及导线5穿入壳体21处均涂抹有热熔胶29,保证了壳体21的密封性,不会漏气,保证壳体21吸附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橡胶板28上侧面沿壳体21轴向圆周均布有多个第一磁块25,理疗电极片26上固定有多个与第一磁块25相吸的第二磁块27,第一磁块25和第二磁块27采用钕铁硼强磁铁,理疗电极片26固定牢靠的同时,更换也比较方便;或者也可以使用硅胶将理疗电极片26粘在橡胶板28上。

进一步,所述橡胶板28的厚度为0.5-1mm,易变形,可以适应人体上不平整的部位,使理疗电极片26充分与皮肤接触,提高治疗效果。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23与壳体21采用螺纹连接,并且支撑板23上开设有关于支撑板23圆心对称的矩形通孔,方便拆卸支撑板23,方便维修壳体21内部的零部件,也利于使用治疗头2时将空气排出壳体21。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用魔术贴6将左固定带3和右固定带4连接,左固定带3和右固定带4可将治疗仪终端1束缚在患者的腰部、大腿处或者胳膊处,在橡胶板28上安装理疗电极片26,第一磁块25和第二磁块27进行吸合,固定理疗电极片26,将充气气囊22内的空气排空,将治疗头2按压在穴位处,松开充气气囊22,治疗头2吸附在患者皮肤上,患者活动时,治疗头2也不易脱落,固定效果好。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中频治疗仪,包括治疗仪终端(1)和与治疗仪终端(1)通过导线(5)连接的治疗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仪终端(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可重复连接的左固定带(3)和右固定带(4);

所述治疗头(2)包括导线(5)延伸至内部的壳体(21),壳体(21)顶端密封连接有与壳体(21)内部相通的充气气囊(22),所述壳体(21)中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支撑板(23),所述支撑板(23)下侧面均匀排布设有多个弹簧(24),弹簧(24)远离支撑板(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28),所述橡胶板(28)的下侧面设置有可拆卸且与导线(5)连接的理疗电极片(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中频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呈开口向下的桶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中频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板(28)上侧面沿壳体(21)轴向圆周均布有多个第一磁块(25),理疗电极片(26)上固定有多个与第一磁块(25)相吸的第二磁块(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中频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板(28)的厚度为0.5-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中频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充气气囊(22)与壳体(21)连接处及导线穿入壳体(21)处均涂抹有热熔胶(2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中频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3)与壳体(21)采用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中频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带(3)和右固定带(4)采用魔术贴(6)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中频治疗仪,包括治疗仪终端和与治疗仪终端通过导线连接的治疗头,治疗仪终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可重复连接的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治疗头包括导线延伸至内部的壳体,壳体顶端密封连接有与壳体内部相通的充气气囊,壳体中部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支撑板,支撑板下侧面均匀排布设有多个弹簧,弹簧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橡胶板的下侧面设置有可拆卸且与导线连接的理疗电极片;治疗头使用时,将充气气囊内的空气排空,将治疗头按压在穴位处,松开充气气囊,由于负压原理,治疗头吸附在患者皮肤上,患者活动时,治疗头也不易脱落,固定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乐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1
技术公布日:2020.0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