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劈核保护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3283发布日期:2020-08-28 16:4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新型劈核保护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白内障手术,使用方便的新型劈核保护垫。



背景技术:

白内障晶体由晶体囊、晶体上皮及蛋白含量丰富的晶体纤维组成,正常的晶体是透明的,无血管,营养主要来自房水。当各种原因引起房水成分和晶体囊渗透性改变及代谢紊乱时,晶体蛋白变性、水肿、纤维之间出现水裂、空泡,上皮细胞增生,此时晶体由透明变为混浊。不论晶体混浊的部位、程度以及是否影响视力,均可称做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是显微手术的重大成果,自1967年美国的kelman医生发明了第一台超声乳化仪并用于临床,之后经过众多眼科专家30多年不断改进、完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先进而成熟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时,在术眼角膜或巩膜的小切口处伸入超乳探头将浑浊的晶状体和皮质击碎为乳糜状后,借助抽吸灌注系统将乳糜状物吸出,同时保持前房充盈,然后植入人工晶体,使患者重见光明。超声乳化技术真正实现了切口小,无痛苦,手术时间短,不需住院,快速复明的手术理想。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1、手术切口小,传统手术切口8mm,此手术切口小于3mm;

2、术后反应轻,切口愈合快,视力恢复更快、更好;

3、术后散光小,且更容易矫正或控制;

4、手术控制度更好,安全稳定;

5、手术时间短,一般只需15-30分钟左右;

6、不需住院,术后1小时即可回家;

7、无须等待白内障成熟才施行手术。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会用劈核钩进行劈核,继而方便超声乳化头粉碎小块的核。目前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均采用超声乳化头吸住核,同时劈核钩伸入核内进行切割。在此过程中,核下的后囊得不到任何保护,容易发生劈核钩戳破后囊、超声乳化头破坏后囊、核在囊袋内发生滑动及翻滚挤压后囊致破损等情况发生,特别是初学超声乳化技术的医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安全熟练劈核的技巧,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学习超声乳化手术的畏惧感。所以特别需要一种协助安全劈核的辅助工具,既能在有效劈核的同时保护后囊膜的完整,同时在核的下方拥有稳定的支撑,便于劈核钩的用力,也适用于iv极以上硬核,使用传统劈核方法无法完成劈核的病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就是目前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操作中,特别对于初学超声乳化技术的医生,或者iv极以上硬核,传统劈核器和超声乳化头在劈核的过程中,核下没有支撑,核发生滑动,后囊膜容易损伤造成破裂,甚至核碎片掉入玻璃体腔,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劈核保护垫,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垫包括手柄、连杆和垫圈,手柄为棱柱体,手柄、连杆和垫圈顺序连接,连杆为圆柱体;垫圈设置在连杆一端,通过金属拉丝工艺制成条状,对折后中间段成椭圆环状,两个端头均与连杆端头连接,椭圆环中部下凹,整体成勺状,垫圈长度为20mm,直径为2mm,椭圆环长度为6mm。

所述的椭圆环表面有齿状细沟槽,以便增加核底部于垫圈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核的滑动。

所述的手柄上平行设置有数条凹槽,凹槽与手柄轴线垂直,通过设置凹槽,可以有效增加握持时的摩擦力。

所述的连杆长度不超过20mm,适当减少连杆长度,能够增加连杆自身的强度,避免在手术过程中,连杆受力形变,同时采用直条状的连杆,能够减少误碰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劈核保护垫,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使用方便,使之能够满足手术要求,减少连杆长度,有效提高强度,还能杜绝误碰情况发生,同时在手柄上增加凹槽,提高了手柄的摩擦力,便于手术过程中握持手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刀头示意图。

其中,手柄1,连杆2,垫圈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新型劈核保护垫,包括手柄1、连杆2和垫圈3,手柄1为棱柱体,手柄1、连杆2和垫圈3顺序连接,连杆2为圆柱体;垫圈3设置在连杆2一端,通过金属拉丝工艺制成条状,对折后中间段成椭圆环状,两个端头均与连杆2端头连接,椭圆环中部下凹,整体成勺状,垫圈3长度为20mm,直径为2mm,椭圆环长度为6mm。椭圆环表面有齿状细沟槽,以便增加核底部于垫圈3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核的滑动。手柄1上平行设置有数条凹槽,凹槽与手柄1轴线垂直,通过设置凹槽,可以有效增加握持时的摩擦力。连杆2长度不超过20mm,适当减少连杆2长度,能够增加连杆2自身的强度,避免在手术过程中,连杆2受力形变,同时采用直条状的连杆2,能够减少误碰情况发生。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劈核保护垫,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垫包括手柄(1)、连杆(2)和垫圈(3),手柄(1)为棱柱体,手柄(1)、连杆(2)和垫圈(3)顺序连接,连杆(2)为圆柱体;垫圈(3)设置在连杆(2)一端,通过金属拉丝工艺制成条状,对折后中间段成椭圆环状,两个端头均与连杆(2)端头连接,椭圆环中部下凹,整体成勺状,垫圈(3)长度为20mm,直径为2mm,椭圆环长度为6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劈核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椭圆环表面有齿状细沟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劈核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1)上平行设置有数条凹槽,凹槽与手柄(1)轴线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劈核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2)长度不超过20mm。


技术总结
新型劈核保护垫,涉及手术器械,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白内障手术,使用方便的新型劈核保护垫。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劈核保护垫,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垫包括手柄、连杆和垫圈,手柄为棱柱体,手柄、连杆和垫圈顺序连接,连杆为圆柱体;垫圈设置在连杆一端,通过金属拉丝工艺制成条状,对折后中间段成椭圆环状,两个端头均与连杆端头连接,椭圆环中部下凹,整体成勺状,垫圈长度为20mm,直径为2mm,椭圆环长度为6mm。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劈核保护垫,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使用方便,使之能够满足手术要求,减少连杆长度,有效提高强度,还能杜绝误碰情况发生,同时在手柄上增加凹槽,提高了手柄的摩擦力,便于手术过程中握持手柄。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佳;胡竹林;孔蕾;李妍;陈燕华;刘海;和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胡竹林
技术研发日:2019.10.13
技术公布日:2020.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