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胸外科用术后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5034发布日期:2020-11-03 23:4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胸外科用术后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胸外科用术后助行器。



背景技术:

胸外科患者术后恢复一段时间后可以下床活动,目前患者下床活动是需要护理人员搀扶着行走,然而护理人员搀扶患者活动不仅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且在搀扶过程中会不小心弄到患者伤口,造成患者伤口而成伤害,所以,我们提出一种心胸外科用术后助行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胸外科用术后助行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护理人员搀扶患者活动不仅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且在搀扶过程中会不小心弄到患者伤口,造成患者伤口而成伤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胸外科用术后助行器,包括支架一和支架二,所述支架一和支架二左上部均固定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上侧的支架一和支架二上套装有套筒,所述支架一和支架二左上部的套筒之间固定有加强杆一,所述支架一和支架二左下部的套筒之间固定有加强杆二,所述加强杆二上端铰接有座椅,所述座椅左端粘接固定有软垫,所述座椅右端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架一和支架二下部均固定加强杆三,所述加强杆三之间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端后部通过螺钉固定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前侧的固定板上固定有报警器,所述支架一上部和支架二上部均套装有中空柱,所述中空柱上焊接固定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心胸外科用术后助行器,整体结构简单,方便人员使用,辅助人员进行行走,通过中空柱、把手和紧固螺栓一,便于对把手的位置进行调节,方便人员进行握持,通过座椅、软垫和支撑杆,便于人员走累后进行乘坐,进行休息,且通过定位孔和定位凸起,便于将座椅进行收纳定位,避免影响使用,通过放置盒,便于对物品进行放置,方便人员进行使用,通过报警器,便于人员在发生危险情况时进行报警,通过定位环、套筒以及紧固螺栓二,便于将支架一和支架二进行折叠,减小占用空间,方便携带,使用方便,功能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座椅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放置盒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座椅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中:1、支架一;2、套筒;3、定位环;4、加强杆一;5、座椅;6、加强杆二;7、滑轮;8、报警器;9、固定板;10、支架二;11、放置盒;12、把手;13、中空柱;14、软垫;15、支撑杆;16、定位凸起;17、隔板;18、蓄电池;19、加强杆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胸外科用术后助行器,包括支架一1和支架二10,支架一1和支架二10左上部均固定有定位环3,定位环3上侧的支架一1和支架二10上套装有套筒2,支架一1和支架二10左上部的套筒2之间固定有加强杆一4,支架一1和支架二10左下部的套筒2之间固定有加强杆二6,加强杆二6上端铰接有座椅5,座椅5左端粘接固定有软垫14,座椅5右端铰接有支撑杆15,支架一1和支架二10下部均固定加强杆三19,加强杆三19之间固定有固定板9,固定板9上端后部通过螺钉固定有放置盒11,放置盒11前侧的固定板9上固定有报警器8,支架一1上部和支架二10上部均套装有中空柱13,中空柱13上焊接固定有把手12。

本实用新型中:中空柱13上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一,紧固螺栓一穿过中空柱13分别与支架一1和支架二10相接触,通过紧固螺栓一,便于将中空柱13进行固定,从而方便对把手12的位置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支架一1和支架二10横截面呈u型,支架一1和支架二10下端均安装带有脚刹的滑轮7,通过滑轮7,便于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套筒2侧面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二,紧固螺栓二穿过套筒2分别与支架一1和支架二10相接触,通过紧固螺栓二,便于进行固定,进而方便支架一1和支架二10进行折叠收纳。

本实用新型中:支架一1左部和支架二10左部内侧均开设有定位孔,座椅5前端和后端均固定有定位凸起16,定位凸起16卡接在定位孔内,通过定位孔和定位凸起16,便于将座椅5进行定位,避免影响人员行走。

本实用新型中:放置盒11上端铰接有端盖,放置盒11内固定有隔板17,隔板17前侧的放置盒11内设置有蓄电池18,支架二10右侧固定有开关,报警器8通过导线和蓄电池18以及开关连接,通过隔板17,便于将放置盒11内进行分隔,便于对物品进行放置,通过蓄电池18和开关,便于对报警器8进行供能和控制,方便进行报警。

工作原理:使用时,人员首先将紧固螺栓二旋松,将支架一1和支架二10打开,锁紧紧固螺栓二,然后旋松紧固螺栓一,对把手12的位置进行调节,打开端盖,通过放置盒11将物品进行存储,患者通过握住把手12,进行行走,当需要休息时,将座椅5向右侧转动,使定位凸起16移出定位孔,然后将支撑杆15向下转动,通过支撑杆15对座椅5进行支撑,即可通过座椅5进行乘坐,通过软垫14,提高了人员乘坐的舒适度,当发生危险情况时,人员按下开关,通过报警器8进行报警,进行及时救护,避免了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使用方便,功能性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方便人员使用,辅助人员进行行走,通过中空柱13、把手12和紧固螺栓一,便于对把手12的位置进行调节,方便人员进行握持,通过座椅5、软垫14和支撑杆15,便于人员走累后进行乘坐,进行休息,且通过定位孔和定位凸起16,便于将座椅5进行收纳定位,避免影响使用,通过放置盒11,便于对物品进行放置,方便人员进行使用,通过报警器8,便于人员在发生危险情况时进行报警,通过定位环3、套筒2以及紧固螺栓二,便于将支架一1和支架二10进行折叠,减小占用空间,方便携带,使用方便,功能性好。



技术特征:

1.一种心胸外科用术后助行器,包括支架一(1)和支架二(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一(1)和支架二(10)左上部均固定有定位环(3),所述定位环(3)上侧的支架一(1)和支架二(10)上套装有套筒(2),所述支架一(1)和支架二(10)左上部的套筒(2)之间固定有加强杆一(4),所述支架一(1)和支架二(10)左下部的套筒(2)之间固定有加强杆二(6),所述加强杆二(6)上端铰接有座椅(5),所述座椅(5)左端粘接固定有软垫(14),所述座椅(5)右端铰接有支撑杆(15),所述支架一(1)和支架二(10)下部均固定加强杆三(19),所述加强杆三(19)之间固定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上端后部通过螺钉固定有放置盒(11),所述放置盒(11)前侧的固定板(9)上固定有报警器(8),所述支架一(1)上部和支架二(10)上部均套装有中空柱(13),所述中空柱(13)上焊接固定有把手(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用术后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柱(13)上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一,紧固螺栓一穿过中空柱(13)分别与支架一(1)和支架二(10)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用术后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一(1)和支架二(10)横截面呈u型,所述支架一(1)和支架二(10)下端均安装带有脚刹的滑轮(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用术后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侧面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二,紧固螺栓二穿过套筒(2)分别与支架一(1)和支架二(10)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用术后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一(1)左部和支架二(10)左部内侧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座椅(5)前端和后端均固定有定位凸起(16),所述定位凸起(16)卡接在定位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用术后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盒(11)上端铰接有端盖,所述放置盒(11)内固定有隔板(17),所述隔板(17)前侧的放置盒(11)内设置有蓄电池(18),所述支架二(10)右侧固定有开关,所述报警器(8)通过导线和蓄电池(18)以及开关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胸外科用术后助行器,包括支架一和支架二,所述支架一和支架二左上部均固定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上侧的支架一和支架二上套装有套筒,所述支架一和支架二左上部的套筒之间固定有加强杆一,所述支架一和支架二左下部的套筒之间固定有加强杆二。本实用新型通过中空柱、把手和紧固螺栓一,便于对把手的位置进行调节,方便人员进行握持,通过座椅、软垫和支撑杆,便于人员走累后进行乘坐,进行休息,且通过定位孔和定位凸起,便于将座椅进行收纳定位,避免影响使用,通过放置盒,便于对物品进行放置,方便人员进行使用,通过报警器,便于人员在发生危险情况时进行报警,使用方便,功能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斌;王玉珏;李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立斌
技术研发日:2019.10.25
技术公布日:2020.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