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拧栓塞剂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7621发布日期:2020-08-18 20:15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旋拧栓塞剂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器,具体涉及一种旋拧栓塞剂注射器。



背景技术:

‌肿瘤栓塞治疗过程中需经微导管注射栓塞剂,微导管孔径较小,使用大直径注射器(如10ml、20ml)时由于压强原理无法推注,只能使用小直径注射器(如1ml、2.5ml),即使使用小注射器注射时仍然非常费力,小注射器推杆较细,使得操作医生推注时手指或者手掌受到很大的反作用力,给医生的手部造成很大的不适;而且在使用小直径注射器时,由于容量小,所以无法一次注射足量的栓塞剂,因此需要频繁的从栓塞剂容器中抽取然后再由微导管注射,频繁的抽取药物、再注射药物不仅操作不便,而且还容易使得气体进入到注射器内,增加药物与空气接触的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拧栓塞剂注射器,推注省力、操作方便、避免气体进入到注射器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拧栓塞剂注射器,包括针筒和活塞杆;针筒的前端面设有注射三通,针筒的前部圆周面上设有加药三通;

活塞杆包括外螺纹杆、橡胶塞、旋柱、内螺纹塞和连接管,旋柱内部中空,旋柱前端的内部设有内螺纹塞,旋柱前端的外部套嵌卡接在连接管的内部,外螺纹杆的外螺纹和内螺纹塞中间的内螺纹孔的内螺纹相适配,外螺纹杆的前端设有橡胶塞,外螺纹杆的后端穿过内螺纹塞中间的内螺纹孔后位于旋柱内部,橡胶塞位于针筒的内部,连接管的前端与针筒的后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塞与针筒过盈配合,增加橡胶塞与针筒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旋柱径向切面为正六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抽取栓塞剂到注射栓塞剂的整个过程只需要切换两个三通,无需插拔注射器,操作简单的同时避免气体进入到注射器内;注射器的抽取和注射过程为旋拧方式,而非按压抽拉方式,减轻注射器活塞杆对医生手部的按压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活塞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筒,11、注射三通,12、加药三通,2、活塞杆,21、外螺纹杆,22、橡胶塞,23、旋柱,24、内螺纹塞,25、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针筒1和活塞杆2;针筒1的前端面设有注射三通11,针筒1的前部圆周面上设有加药三通12,注射三通11与微导管连通,加药三通12与栓塞剂容器连通;

活塞杆2包括外螺纹杆21、橡胶塞22、旋柱23、内螺纹塞24和连接管25,旋柱23内部中空,旋柱23前端的内部设有内螺纹塞24,旋柱23前端的外部套嵌卡接在连接管25的内部,旋柱23前端的外侧圆周面开设环形槽,连接管25后端的内部圆周面开设凸环,凸环卡在环形槽中,使得旋柱23可以相对与连接管25转动,外螺纹杆21的外螺纹和内螺纹塞24中间的内螺纹孔的内螺纹相适配,外螺纹杆21的前端设有橡胶塞22,外螺纹杆21的后端穿过内螺纹塞24中间的内螺纹孔后位于旋柱23内部,旋柱23径向切面为正六边形,旋转推注时便于医生手部施加力量;

橡胶塞22位于针筒1的内部,连接管25的前端与针筒1的后端连接;握住针筒1,旋转旋柱23,此时,内螺纹塞24也会随着旋柱23一起旋转,通过螺纹配合,外螺纹杆21可以以旋转方式向前或者向后移动。

初始状态时,橡胶塞22位于针筒1的最前端,注射三通11、加药三通12均为关闭状态,使用时,将注射三通11、加药三通12分别与微导管、栓塞剂容器连通,然后打开加药三通12,再向外旋转旋柱23,使得外螺纹杆21和橡胶塞22一起向外移动将栓塞剂容器中的栓塞剂抽到针筒1中,抽到一定量时,关闭加药三通12,同时打开注射三通11,然后向内旋转旋柱23,使得外螺纹杆21和橡胶塞22一起向内移动,实现通过微导管注射栓塞剂;由于是小直径注射器,一次抽取的计量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再次关闭注射三通11,同时打开加药三通12,再向外旋转旋柱23将栓塞剂抽到针筒1中,抽到一定量时,关闭加药三通12,同时打开注射三通11,然后再向内旋转旋柱23实现通过微导管注射栓塞剂;如此反复抽取、注射,直到注射规定的计量即可。

抽取栓塞剂到注射栓塞剂的整个过程只需要切换两个三通,无需插拔注射器,操作简单的同时避免气体进入到注射器内;注射器的抽取和注射过程为旋拧方式,而非按压抽拉方式,减轻注射器活塞杆2对医生手部的按压损伤,旋拧方式推注药物使得药物注射时计量把控更加精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旋拧栓塞剂注射器,包括针筒(1)和活塞杆(2);其特征在于,针筒(1)的前端面设有注射三通(11),针筒(1)的前部圆周面上设有加药三通(12);

活塞杆(2)包括外螺纹杆(21)、橡胶塞(22)、旋柱(23)、内螺纹塞(24)和连接管(25),旋柱(23)内部中空,旋柱(23)前端的内部设有内螺纹塞(24),旋柱(23)前端的外部套嵌卡接在连接管(25)的内部,外螺纹杆(21)的外螺纹和内螺纹塞(24)中间的内螺纹孔的内螺纹相适配,外螺纹杆(21)的前端设有橡胶塞(22),外螺纹杆(21)的后端穿过内螺纹塞(24)中间的内螺纹孔后位于旋柱(23)内部,橡胶塞(22)位于针筒(1)的内部,连接管(25)的前端与针筒(1)的后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拧栓塞剂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塞(22)与针筒(1)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拧栓塞剂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柱(23)径向切面为正六边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拧栓塞剂注射器,包括针筒和活塞杆;针筒的前端面设有注射三通,针筒的前部圆周面上设有加药三通;旋柱内部中空,旋柱前端的内部设有内螺纹塞,旋柱前端的外部套嵌卡接在连接管的内部,外螺纹杆的外螺纹和内螺纹塞中间的内螺纹孔的内螺纹相适配,外螺纹杆的前端设有橡胶塞,外螺纹杆的后端穿过内螺纹塞中间的内螺纹孔后位于旋柱内部,橡胶塞位于针筒的内部,连接管的前端与针筒的后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抽取栓塞剂到注射栓塞剂的整个过程只需要切换两个三通,无需插拔注射器,操作简单的同时避免气体进入到注射器内;注射器的抽取和注射过程为旋拧方式,而非按压抽拉方式,减轻注射器活塞杆对医生手部的按压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许伟;徐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11.11
技术公布日:2020.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