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线导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2551发布日期:2020-09-11 22:0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缝线导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线导引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开放疝修补采用的是缝线钩针,包括针体,该针体的端部有倒挂钩和针眼,针体为直线型,直线型的针体操作不方便,视觉效果不好,针体上的倒钓穿剌过程中容易损伤针道周围组织,对人体组织产生额外伤害,针眼采用的是圆形针眼,在手术缝合的过程中,容易脱线,手术不能顺畅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中的不足,提供缝线导引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缝线导引器,包括针体、手柄,针体连接手柄,针体包括针尖、支撑杆,针尖与支撑杆呈一体化,针尖上设有针孔、凹槽,支撑杆上设有弯折部。

作为优选,弯折部位于支撑杆的前端。

作为优选,针体与手柄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

作为优选,针孔呈椭圆形。

作为优选,针尖与支撑杆为一体化。

作为优选,支撑杆上设有用于识别穿刺的深度的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针孔呈椭圆形,该椭圆形的针孔可以避免针孔夹线而导致缝线断裂或无法滑动的风险,也可以避免缝线易脱落的风险;支撑杆上设有用于识别穿刺的深度的刻度,使得医生在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时候可以通过刻度识别本专利穿刺的深度;针尖上设有凹槽,使得当缝线接触体液而粘附在针体表面时,可以通过凹槽方便地取下缝线;本实用新型通过具有弯折部的支撑杆,操作会比较简单、容易,视觉效果更好;针体连接手柄,所以使用者握住针体更方便、可靠;针尖与支撑杆为一体化,所以连接更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缝线导引器,包括针体1、手柄4,所述针体1连接手柄4,所述针体1包括针尖11、支撑杆12,所述针尖11与支撑杆12呈一体化,所述针尖11上设有针孔3、凹槽5,所述支撑杆12上设有弯折部2。弯折部2位于支撑杆12的前端。针体1与手柄4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针孔3呈椭圆形。针尖11与支撑杆12为一体化。支撑杆12上设有用于识别穿刺的深度的刻度6。

缝线导引器使用时,先在植入物如补片的四周穿上缝线后,再将植入物放置在适当的部位,使用者的手握住手柄4,将缝线穿入针孔3,因为是椭圆形的针孔3所以不容易脱落缝线,且不易夹线,将针体1伸到需要固定组织的内侧面,在选定的位置由里往外依次穿过各层并穿出皮肤,缝线被带出皮肤外,再将缝线打结在皮下肌筋膜表面,使植入物与组织贴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缝线导引器,能满足外科手术的临床要求,解决了普通直针所存在的问题,主要用于开放或杂交手术下的腹壁疝补片加强修补,也可以用于关节镜下韧带的修补手术。

本实用新型的针孔呈椭圆形,该椭圆形的针孔可以避免针孔夹线而导致缝线断裂或无法滑动的风险,也可以避免缝线易脱落的风险;支撑杆上设有用于识别穿刺的深度的刻度,使得医生在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时候可以通过刻度识别本专利穿刺的深度;针尖上设有凹槽,使得当缝线接触体液而粘附在针体表面时,可以通过凹槽方便地取下缝线;本实用新型通过具有弯折部的支撑杆,操作会比较简单、容易,视觉效果更好;针体连接手柄,所以使用者握住针体更方便、可靠;针尖与支撑杆为一体化,所以连接更稳定可靠。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总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缝线导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1)、手柄(4),所述针体(1)连接手柄(4),所述针体(1)包括针尖(11)、支撑杆(12),所述针尖(11)与支撑杆(12)呈一体化,所述针尖(11)上设有针孔(3)、凹槽(5),所述支撑杆(12)上设有弯折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缝线导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2)位于支撑杆(12)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缝线导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1)与手柄(4)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缝线导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孔(3)呈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缝线导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11)与支撑杆(12)为一体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缝线导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2)上设有用于识别穿刺的深度的刻度(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缝线导引器,包括针体、手柄,针体连接手柄,针体包括针尖、支撑杆,针尖与支撑杆呈一体化,针尖上设有针孔、凹槽,针孔呈椭圆形,支撑杆上设有弯折部,支撑杆上设有用于识别穿刺的深度的刻度。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针孔夹线而导致缝线断裂或无法滑动的风险,也可以避免缝线易脱落的风险,支撑杆上设有用于识别穿刺的深度的刻度,使得医生在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时候可以通过刻度识别本专利穿刺的深度;针尖上设有凹槽,使得当缝线接触体液而粘附在针体表面时,可以通过凹槽方便地取下缝线;本实用新型通过具有弯折部的支撑杆,操作会比较简单、容易,视觉效果更好;针体连接手柄,所以使用者握住针体更方便、可靠;针尖与支撑杆为一体化,所以连接更稳定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平
技术研发日:2019.12.02
技术公布日:2020.09.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