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通路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6608发布日期:2020-09-29 09:32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远端通路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导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远端通路导管。



背景技术:

近年血管内介入医用导管的治疗方式,因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已经成为治疗动脉病变的主流方式。在手术过程中,通路导管的作用是为微导管等提供路径和支撑力,兼容多种材料的操作,以达到目标血管位置。

传统的医用导管,由外层聚合物、单一的金属编织或绕簧螺旋线圈、内衬等组成,因为其管身硬度、编织结构等问题,在通过复杂迂曲血管(如虹吸段、t分叉)时,导管的抗扭结、支撑性和弯曲抗折性能表现达不到预期,导致无法输送至预期的靶病变部位,极大地限制了器械的预期用途。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端通路导管,解决上述易扭结、易变形、支撑性差,无法输送至预期的靶病变部位的问题,通过特殊的编织结构和各层的紧密结合使得远端通路导管既具备支撑性,又具备抗折性以及抗扭结性,同时还能减少螺旋线圈在导管输送和回撤过程中的轴向拉伸变形。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远端通路导管,包括:

导引导管、应力缓冲件、鲁尔接头,导引导管的近端连接鲁尔接头,远端具有导管尖端和显影环;

导引导管包括位于金属内管外面的聚合物外层与位于金属内管里面的内衬;金属内管包括位于螺旋线圈外面的菱形编织层。

菱形编织层嵌套于螺旋线圈外面。

菱形编织层的密度由导引导管的近端至远端逐渐增大。

螺旋线圈的螺旋线密度由导引导管的近端至远端逐渐增大。

菱形编织层采用矩形扁丝进行2×2的编织结构。

螺旋线圈采用圆形金属丝绕簧而成。

菱形编织层、螺旋线圈、聚合物外层及内衬通过流变紧密结合。

聚合物外层从近端至远端分布有硬度梯次递减的尼龙、嵌段聚醚酰胺弹性体及聚氨酯弹性体。

内衬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菱形编织层和螺旋线圈的材质为304不锈钢丝或镍钛合金丝。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菱形编织层整体套置于螺旋线圈的外部,这两者与硬度梯次变化的聚合物外层、内衬通过流变紧密结合,使得远端通路导管既具备菱形编织层的金属内管在复杂、迂曲血管中的支撑性,又具备螺旋线圈的金属内管在迂曲解剖结构中的抗折性以及抗扭结性,同时还能减少螺旋线圈在导管输送和回撤过程中的轴向拉伸变形,极大提高迂曲血管的通过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角度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引导管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远端通路导管,包括导引导管1、应力缓冲件2、鲁尔接头3,导引导管1的近端4连接鲁尔接头3,远端5具有导管尖端6和显影环7;导引导管1包括位于金属内管10外面的聚合物外层11与位于金属内管10里面的内衬12;所述金属内管10包括位于螺旋线圈9外面的菱形编织层8。菱形编织层8嵌套于螺旋线圈9外面,密度(ppi)由导引导管1的近端4至远端5逐渐增大,使得远端通路导管具备菱形编织金属内管在复杂、迂曲血管中的支撑性。

螺旋线圈9的螺旋线密度(ppi)由导引导管1的近端4至远端5逐渐增大,使得远端通路导管具备螺旋线圈金属内管在迂曲解剖结构中的抗折性以及抗扭结性,同时还能减少螺旋线圈在导管输送和回撤过程中的轴向拉伸变形,极大提高迂曲血管的通过性。

菱形编织层8采用矩形扁丝进行2×2的编织结构,以保证其结构的稳定。

更优地,螺旋线圈9采用圆形金属丝绕簧而成,充分利用了绕簧结构的抗拉伸和抗扭结性。

菱形编织层8、螺旋线圈9、聚合物外层11及内衬12通过流变紧密结合,使得四者形成为一个整体,操作时动作同步,相互间不脱节。

聚合物外层11从近端4至远端5分布有硬度梯次递减的尼龙12(pa12)、嵌段聚醚酰胺弹性体(pebax)及聚氨酯弹性体(tpu),使得远端通路导管在人体内行进至深入处时,依然有一定的弯曲度,更能保证远端通路导管达到较深的病变位置。

更优地,内衬12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ptfe),是典型的医用材料,对人体无毒无害。

更优地,菱形编织层8和螺旋线圈9的材质为304不锈钢丝或镍钛合金丝,304不锈钢丝或镍钛合金丝在金属中的延展性和韧性表现较好,更能保证远端通路导管不易变形。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远端通路导管,包括:导引导管(1)、应力缓冲件(2)、鲁尔接头(3),导引导管(1)的近端(4)连接鲁尔接头(3),远端(5)具有导管尖端(6)和显影环(7);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引导管(1)包括位于金属内管(10)外面的聚合物外层(11)与位于金属内管(10)里面的内衬(12);所述金属内管(10)包括位于螺旋线圈(9)外面的菱形编织层(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编织层(8)嵌套于螺旋线圈(9)外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编织层(8)的密度由导引导管(1)的近端(4)至远端(5)逐渐增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线圈(9)的螺旋线密度由导引导管(1)的近端(4)至远端(5)逐渐增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编织层(8)采用矩形扁丝进行2×2的编织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线圈(9)采用圆形金属丝绕簧而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编织层(8)、螺旋线圈(9)、聚合物外层(11)及内衬(12)通过流变紧密结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2)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通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编织层(8)和螺旋线圈(9)的材质为304不锈钢丝或镍钛合金丝。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端通路导管,包括:导引导管、应力缓冲件、鲁尔接头,导引导管的近端连接鲁尔接头,远端具有导管尖端和显影环,导引导管包括菱形编织层和螺旋线圈相结合的金属内管、聚合物外层、内衬,通过特殊的编织结构和各层的紧密结合使得远端血路通路导管既具备支撑性,又具备抗折性以及抗扭结性,同时还能减少螺旋线圈在导管输送和回撤过程中的轴向拉伸变形;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远端通路导管易扭结、易变形、支撑性差,无法输送至预期的靶病变部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余永毅;范叔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尼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7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