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化痰疗效的穴位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808924发布日期:2020-11-04 04:2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化痰疗效的穴位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化痰常用药物如半夏、陈皮、茯苓、贝母等。痰证因病邪留阻部位.临床表现及病机的不同,化痰法常与宣肺、顺气、清热、燥湿、健脾、温阳或熄风潜阳等法分别配合应用。痰为津液所化,津液是人体正常生理性体液,痰是有形的一种病理产物。多因外感风寒湿热之盛,内伤七情饮食之郁,以致气逆液浊而成多量稀粘之汁。痰与饮常常互称,在临床上又有鉴别:粘而稠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痰色黄者属于热证,色白者属于寒证。舌苔腻者多属湿痰,舌红口干者多为燥痰。内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而且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研究开发化痰穴位贴显得非常有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化痰疗效的穴位贴。

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化痰疗效的穴位贴,它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提取制备得到:宣木瓜6-8份、淡竹叶10-15份、荷叶10-18份、蒲公英6-8份、紫苏4-5份、芦根6-8份、姜汁3-5份。

所述具有化痰疗效的穴位贴,它由如下最优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提取制备得到:宣木瓜10份、淡竹叶12份、荷叶14份、蒲公英10份、紫苏8份、芦根10份、姜汁4份。

所述具有化痰疗效的穴位贴,包括无纺布背衬层、药物层、聚乙烯薄膜覆盖层。

所述具有化痰疗效的穴位贴,所述药物层,包括中药材混合提取物,为所述原料经提取后添加辅料制成膏糊状,依附在背衬层,并用聚乙烯薄膜覆盖。

所述具有化痰疗效的穴位贴,所述中药材混合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取宣木瓜、淡竹叶、荷叶、蒲公英、紫苏、芦根合并,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0-1.20,加入乙醇,搅拌,使含醇量按体积百分比计算达65-75%,静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20-1.30,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将适量姜汁加入浓缩液中,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熬制成膏糊状,制成贴剂。

所述具有化痰疗效的穴位贴,制备方法中煎煮条件为:第一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6-8倍量,煎煮1-2h;第二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4-5倍量,煎煮1-2h。

有益效果:本发明宣木瓜具有护肝降酶、促免疫、抗炎、降血脂血糖等作用。淡竹叶有清凉,解热、利尿及催产之效;主治:胸中疾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杀小虫、除热缓脾。荷叶清香升散具有清心解暑、散瘀止血、消风祛湿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小儿惊痫,妇人血逆昏迷,跌伤呕血,月经不调,崩漏,湿疮疥癣。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行气宽中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芦根,别称芦茅根、苇根、芦头、芦柴根,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也是中药名,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具有良好的化痰作用。

本发明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疗效独特,穿透和吸收能力极强,贴附于相应穴位后,具有良好的化痰作用,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良好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取宣木瓜8份、淡竹叶10份、荷叶10份、蒲公英8份、紫苏6份、芦根8份合并,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6倍量,煎煮1h,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4倍量,煎煮1h,合并煎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0-1.20,加入乙醇,搅拌,使含醇量按体积百分比计算达65-75%,静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20-1.30,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将3份姜汁加入浓缩液中,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熬制成膏糊状,制成贴剂。

实施例2:取宣木瓜10份、淡竹叶12份、荷叶14份、蒲公英10份、紫苏8份、芦根10份合并,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7倍量,煎煮1.5h,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4.5倍量,煎煮1.5h,合并煎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0-1.20,加入乙醇,搅拌,使含醇量按体积百分比计算达65-75%,静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20-1.30,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将4份姜汁加入浓缩液中,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熬制成膏糊状,制成贴剂。

实施例3:取宣木瓜12份、淡竹叶15份、荷叶18份、蒲公英12份、紫苏10份、芦根12份合并,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8倍量,煎煮2h,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5倍量,煎煮2h,合并煎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0-1.20,加入乙醇,搅拌,使含醇量按体积百分比计算达65-75%,静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20-1.30,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将5份姜汁加入浓缩液中,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熬制成膏糊状,制成贴剂。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化痰疗效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它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提取制备得到:宣木瓜6-8份、淡竹叶10-15份、荷叶10-18份、蒲公英6-8份、紫苏4-5份、芦根6-8份、姜汁3-5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化痰疗效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它由如下最优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提取制备得到:宣木瓜10份、淡竹叶12份、荷叶14份、蒲公英10份、紫苏8份、芦根10份、姜汁4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化痰疗效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穴位贴包括无纺布背衬层、药物层、聚乙烯薄膜覆盖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化痰疗效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层,包括中药材混合提取物,为所述原料经提取后添加辅料制成膏糊状,依附在背衬层,并用聚乙烯薄膜覆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化痰疗效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材混合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取宣木瓜、淡竹叶、荷叶、蒲公英、紫苏、芦根合并,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0-1.20,加入乙醇,搅拌,使含醇量按体积百分比计算达65-75%,静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20-1.30,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将适量姜汁加入浓缩液中,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熬制成膏糊状,制成贴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化痰疗效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中煎煮条件为:第一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6-8倍量,煎煮1-2h;第二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4-5倍量,煎煮1-2h。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化痰疗效的穴位贴,它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宣木瓜6‑8份、淡竹叶10‑15份、荷叶10‑18份、蒲公英6‑8份、紫苏4‑5份、芦根6‑8份,并采用了相应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本发明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疗效独特,穿透和吸收能力极强,贴附于相应穴位后,具有良好的化痰作用,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良好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曹芬;陈家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宣城华科宣木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4
技术公布日:2020.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