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胃管插管结构

文档序号:24553507发布日期:2021-04-06 12:0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胃管插管结构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胃管插管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医疗活动中,胃管插管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的胃管是一段硅胶软管或橡胶软管。在使用时从病人的鼻腔或口腔插入,经由咽部、食管送达至胃部。临床上不能自主进食或需要胃肠减压的病人均需要进行留置胃管插管。通过留置胃管插管,不但可以为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胃内送人流质类食物或肠内营养液,为患者提供必须的能量和营养,而且还可以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

因为胃管插管必须要经由咽部、食管后才进入胃部,所以,胃管插管上会有所弯曲。而送入患者胃部的食物虽然处理成糊状的食物,但还是容易在胃管插管的弯曲部位造成堵塞。目前,惯有的做法是灌入水或者中和液体,从而将造成堵塞的食物清掉。但是,水的冲力毕竟比较小,一般很难清除堵塞食物。而中和液体仅与堵塞食物的端部接触,所以也能难清除堵塞食物。

本设计人针对上述胃管插管在使用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发试验,遂产生本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胃管插管结构,以快速清除堵塞在胃管插管中的食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的胃管插管结构,其包括插管本体,所述插管本体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在插管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插管本体;所述插管本体内连接有至少一气囊,所述气囊位于第一通道内,并与插管本体配合形成气囊腔室,所述气囊腔室与第二通道连通,与第一通道隔离,在气囊腔室没有充气的状态下,所述气囊贴附于插管本体内侧。

所述第二通道于胃管末端处与气囊腔室连通,所述胃管末端为与外接端相反的一端,所述外接端则为插管本体与外部配合的一端。

所述第二通道连接有充放气管,所述充放气管一端连接第二通道,另一端连接有单向阀。

所述气囊腔室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一通道的长度。

所述气囊顺向插管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通过在胃管插管的插管本体内设置气囊,气囊与插管本体之间形成气囊腔室。在常态下,气囊紧贴插管本体内侧,不影响胃管插管的正常使用;在发生食物堵塞的情况下,向气囊腔室充气,气囊向内扩张挤压食物,食物受挤压向两端扩散,后再将气囊腔室内的气体抽出,气囊就会贴附在插管本体上,那么食物与插管本体之间就会形成间隙。此时,食物就会自然流入患者胃部,或者在水或者中和液体的作用下,将食物带向患者胃部,从而快速解决食物堵塞问题,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胃管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囊腔室没有充气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为气囊腔室充气状态下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插管本体10;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外接端13;胃管末端14;

气囊20;气囊腔室21;

充放气管31;单向阀3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新型的胃管插管结构,其包括插管本体10,该插管本体10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所述第一通道11在插管本体10的长度方向贯穿插管本体10;所述插管本体10内连接有气囊20,所述气囊20位于第一通道11内,并与插管本体10配合形成气囊腔室21,所述气囊腔室21与第二通道12连通,与第一通道11隔离,在气囊腔室21没有充气的状态下,所述气囊20贴附于插管本体10内侧。

采用本发明的胃管插管从病人的鼻腔或口腔插入胃部后,常态下,气囊腔室21内无气体,气囊20一般紧贴在插管本体10内侧上。只有在经该胃管插管向患者喂食,且发生堵塞时,才会向该气囊腔室21充气。具体地,当发生食物堵塞时,通过第二通道12向气囊腔室21充气,气囊腔室21充满气后,气囊20向插管本体10内部扩张,从而挤压糊状的食物,食物受挤压后向两端扩散。然后再将气囊腔室21内的气体抽出,气囊20就会贴附在插管本体10上,那么食物与插管本体10之间就会形成间隙。此时,食物就会自然流入患者胃部。若此时食物仍然堵塞,那么可以灌入水或者中和液体,因为食物与插管本体10之间存在间隙,所以水可以进入间隙,从而将食物带向患者胃部。同样,由于食物与插管本体10之间存在间隙,中和液体可以渗入间隙与食物反应,因为加大了食物与中和液体的接触面积,所以食物经过处理后也能够像患者背部流动,从而解决了食物堵塞的问题。本发明的胃管插管在发生食物堵塞时,只需通过第二通道12向气囊腔室21充气,然后放气即可快速解决食物堵塞问题,无需拔出胃管插管,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施例中,插管本体10内仅设置有一个气囊20,形成一个气囊腔室21。在实际使用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流的冲刷力,或者加大中和液体与食物的接触面积,也可以在插管本体10内设置多个气囊20,形成多个气囊腔室21,多个气囊腔室21于第二通道12处相连。每个气囊20可以顺向插管本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

为了能够更快速解决食物堵塞问题,第二通道12于胃管末端14处与气囊腔室21连通,其中,胃管末端14是指与外接端13相反的一端,外接端13则为插管本体10与外部配合的一端。气囊腔室21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一通道11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气囊腔室21与第一通道11等长。因为除了胃管插管弯曲部分易发生食物堵塞问题,其他部分也有可能会发生食物堵塞问题,所以将气囊腔室21设置为与第一通道11等长,使插管本体10各个部位发生的食物堵塞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为了方便对气囊腔室21充气,第二通道12连接有充放气管31,充放气管31一端连接第二通道12,另一端连接有单向阀32。设置单向阀32可以使气囊腔室21在充气状态下不会发生漏气,也可以使气囊腔室21在没有充气的状态下,外部气体不会进入气囊腔室21内,从而使气囊20能够始终紧贴插管本体10内侧,这样,气囊20就不会对食物流动造成影响。

综上,本发明的关键在于,本发明通过在胃管插管的插管本体10内设置气囊20,气囊20与插管本体10之间形成气囊腔室21。在常态下,气囊20紧贴插管本体10内侧,不影响胃管插管的正常使用;在发生食物堵塞的情况下,向气囊腔室21充气,气囊20向内扩张挤压食物,食物受挤压向两端扩散,后再将气囊腔室21内的气体抽出,气囊20就会贴附在插管本体10上,那么食物与插管本体10之间就会形成间隙。此时,食物就会自然流入患者胃部,或者在水或者中和液体的作用下,将食物带向患者胃部,从而快速解决食物堵塞问题,操作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胃管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管本体,所述插管本体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在插管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插管本体;所述插管本体内连接有至少一气囊,所述气囊位于第一通道内,并与插管本体配合形成气囊腔室,所述气囊腔室与第二通道连通,与第一通道隔离,在气囊腔室没有充气的状态下,所述气囊贴附于插管本体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胃管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于胃管末端处与气囊腔室连通,所述胃管末端为与外接端相反的一端,所述外接端则为插管本体与外部配合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胃管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连接有充放气管,所述充放气管一端连接第二通道,另一端连接有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胃管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腔室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一通道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胃管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顺向插管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胃管插管结构,其包括插管本体,所述插管本体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在插管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插管本体;所述插管本体内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位于第一通道内,并与插管本体配合形成气囊腔室,所述气囊腔室与第二通道连通,与第一通道隔离,在气囊腔室没有充气的状态下,所述气囊贴附于插管本体内侧。本发明的胃管插管在发生食物堵塞时,只需通过第二通道向气囊腔室充气,然后放气即可快速解决食物堵塞问题,无需拔出胃管插管,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顾丽;张玉丽;何正坤;周素密;张海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2.2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