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5523发布日期:2021-03-26 21:0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刺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弓根螺钉植入术的穿刺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胸腰椎退行性变的患者逐年增多,随着日常生活品质的增高,椎体压缩性骨折就诊手术的病人也逐年增多,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椎体成形术的患者也相应增多,对于椎体强化术,穿刺针的位置对于骨水泥的弥散分布是否均匀,后期二次骨折的发生率,及骨水泥的渗透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经皮椎弓根螺钉的良好置钉对螺钉的把持力也不容小觑。
3.然而目前市场上还未见能够经皮测量穿刺针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导向器,一切仅凭手术医师的手感和透视机的反复透视来决定穿刺针的位置,对于穿刺要求较高,学习曲线相对变长,反复透视对病人及术者皆有很大影响,尤其对于胸椎患者,穿刺稍有偏差损伤神经、肺脏及其余相关内脏,都对医患造成较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刺用定位装置,该装置可在术前精细测量患者穿刺点和穿刺前倾角和外展角,起到穿刺导向定位作用,有效减低穿刺风险。
5.一种穿刺用定位装置,包括前倾角测量板、连杆、外展角测量板和穿刺套筒,所述前倾角测量板上设有水平矫正器、圆形孔以及环形前倾角测量器,所述前倾角测量器沿圆形孔设置;所述连杆为圆柱形且直径略小于圆形孔,所述连杆外壁上设有轴向的前倾角指针,所述连杆的一端深入圆形孔内并由第一锁定开关固定,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外展角测量板固定连接,所述外展角测量板上设有外展角量角器;所述穿刺套筒中心设有供穿刺针穿过的通孔,所述穿刺套筒外壁设有与通孔轴向平行的外展角指针;所述穿刺套筒与外展角测量板通过第二锁定开关连接,所述外展角指针与外展角测量板的轴线垂直。
6.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平矫正器有多个且由恒定中心线和重锤量角器组成,所述恒定中心线刻画于前倾角测量器表面。
7.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锁定开关由把手、螺杆和弧形卡件组成。
8.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穿刺套筒下端设有观察窗口。
9.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展角测量板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外展角量角器设置于圆柱形的圆面或外壁上;所述外展角测量板上设有同轴的通孔,所述第二锁定开关包括固定在穿刺套筒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外展角指针垂直,所述连接杆远离穿刺套筒的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穿过外展角测量板的通孔后用螺母固定。
10.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倾角测量板的底部为弧形结构。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前倾角测量板通过水平矫正器与地面垂直,前倾角测量板与连杆的轴线垂直且可相对360
°
旋转,连杆与外展角测量板固定连接、均为圆柱形结构
且轴线互相垂直。通过术前三维ct仔细规划,保证前倾角测量板与手术椎体纵轴线平行的情况下,确定穿刺针的头倾角和外展角,填补的术中不能通过操作工具同时准确测量外展角及前倾角的空白,测量方法简单,数据精准,不增加手术风险,不产生患者额外的经济负担,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性,对特殊病例进行个性化角度植入时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正视图;
13.图2为前倾角测量板的右示意图;
14.图3为第一锁定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第二锁定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17.如图1~4所示,一种穿刺用定位装置,包括前倾角测量板1、连杆2、外展角测量板3、穿刺套筒4和穿刺针5。
18.前倾角测量板1上设有多个水平矫正器11,水平矫正器11可由前倾角测量板1上的恒定中心线111和重锤量角器112组成,当前倾角测量板1为方形结构时,水平矫正器11可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侧面,使用时,将前倾角测量板1经皮置于术椎棘突上,调整使测量板上两条恒定中心线都指向重锤量角器的中心值—“0”刻度,则该测量板已沿椎体棘突同纵轴垂直地面放置。
19.前倾角测量板1的下方设有一个水平的圆形孔12且沿该圆形孔12的圆周设有环形的前倾角量角器13,前倾角量角器13既可以直接刻画在前倾角测量板的板面上,也可以将现有的环形量角器固定于前倾角测量板的板面上。
20.连杆2为圆柱形且直径略小于圆形孔12的直径,连杆2的外壁上设有前倾角指针21,前倾角指针21与连杆2的轴线平行,连杆2的一端深入圆形孔12内并由第一锁定开关14固定,连杆2在圆形孔12内既可以沿轴向移动用以调节前倾角测量板1和外展角测量板3的间距,还可以做360
°
的旋转,用第一锁定开关14固定后,前倾角指针21指向的前倾角量角器13的读数即为穿刺针的头倾或尾倾角。第一锁定开关14由把手141、第一螺杆142和弧形卡件143组成,第一螺杆142的两端分别与把手141和弧形卡件143固定连接,弧形卡件143位于圆形孔12的内壁,第一螺纹142与前倾角测量板1螺纹连接。当确定好穿刺的角度后,旋转连杆2使前倾角指针21旋转值前倾角量角器13对应的刻度,旋转把手141,推动弧形卡件143移动进而卡紧连杆2;改变角度时,反向旋转把手141进行调整即可。
21.连杆2的另一端与外展角测量板3固定连接,可为一体化结构,外展角测量板3为圆柱形结构,且外展角测量板3的轴线与连杆2的轴线互相垂直,外展角测量器31可设置在外展角测量板3的圆面上或外圆周壁上。
22.所述穿刺套筒4的外壁形状不限,既可是圆形还可以是方形等,但中心均应设有用于穿刺针5穿过的圆柱形通孔41,所述通孔41直径略大于穿刺针5直径,若是过大会影响角度的准确性。穿刺套筒4的外壁设有外展角指针42,且外展角指针42与穿刺针5的轴线平行,
穿刺套筒4与外展角测量板3通过第二锁定开关43固定。第二固定开关43包括垂直固定在穿刺套筒4外壁上的圆形连接杆431,连接杆431的截面圆心位于外展角指针42的延长线上且顶端设有外螺纹,连接杆431穿过外展角测量板3的轴心处的小孔后用螺母432固定。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调节,螺母可设置成便于操作的带有内螺纹的部件,为了避免固定后外展角测量板3与穿刺套筒4的相对移动,二者的接触面均可设置成防滑面。
23.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操作和观察,穿刺套筒4下端去除部分套筒壁,设置观察窗口44,前倾角测量板1的底部为弧形结构便于放置于人体上。
24.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手术时,将该装置放置于人体皮肤上,通过水平矫正器使前倾角测量板保持垂直地面放置,前倾角指针和外展角指针均指向0,此时穿刺针同样是垂直地面的方向;根据术前三维ct的规划,已经确定了穿刺针的头倾角和外展角,旋松第一锁紧开关,旋转连杆至相应的前倾角角度并调整前倾角测量板与穿刺套筒的间距使穿刺针达到穿刺点,旋紧第一锁紧开关固定连杆位置,再旋松第二锁紧开关,调节外展角指针的读书,再旋紧第二锁紧开关,放入穿刺针进行穿刺。
25.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