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复合芯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8843发布日期:2020-11-06 13:24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复合芯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复合芯体。



背景技术:

在纸尿裤、拉拉裤等一次性护理用品中吸收芯体最为关键,芯体结构不好,做出来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起坨、断裂的情况,或者吸收不好,大多数的吸收芯体或吸收层是由无纺布及木浆或绒毛浆组成的吸收芯体,为了进一步增加芯体的吸收性能增加了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颗粒,但是用这样的芯体做出来的产品吸收结构常常很厚,会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便和不适感。

现有专利号为201620020028.6公开了一种新型吸收芯体,包括表层和中间层,所述的吸收芯体由表层包裹中间层形成,表层为亲水无纺布,中间层为主吸收体,所述的主体吸收体又包括蓬松吸收体和吸收棉芯,蓬松吸收体由一层蓬松层高分子和一层蓬松层材料组成,所述的吸收棉芯为木浆和sap的混合体,蓬松吸收体位于吸收棉芯上方。用es纤维无纺布制得的蓬松层材料,增加了芯层的强度,使得芯层不易分层、不易断裂,表面的蓬松层高分子使其吸收速度快,效率高,经济,同时,蓬松层高分子与蓬松层材料叠加的层数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厚度,其由于结构形成多层吸收,吸水量大,能有效快速吸收和储存尿液,从而使用起来更干爽舒适,但其吸收芯体的整体形状并为做出改进,现有的吸收芯体常见的形状一般为直条形、哑铃形或沙漏形等形状,直条形芯体吸收量大,但当吸收体液后高分子吸收树脂会膨胀数倍,且前后宽度与裆部宽度一致,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会感到大量的膨胀物堆积在裆部而感到不适。哑铃形、沙漏形符合人体生理特征但也减少了裆部的吸收量,从而会导致左右两侧存在侧漏的风险,也会造成婴幼儿产生八字腿的潜在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用于吸收性用品中使吸收芯体更合身且可防止左右两侧侧漏的改进型复合芯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复合芯体,包括吸收芯本体,定义沿吸收芯本体的宽度延伸为横向方向,沿吸收芯本体长度延伸为纵向方向,所述吸收芯本体包括由上至下叠层设置的上层无纺布、上吸收层、中层无纺布、下吸收层和底层无纺布,所述上吸收层由第一蓬松无纺布制成,所述第一蓬松无纺布上均匀分布有sap颗粒,所述下吸收层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沿横向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第一吸收层、第二吸收层和第三吸收层,所述第一吸收层、第二吸收层和第三吸收层均由第二蓬松无纺布制成,所述第二蓬松无纺布上均匀分布有sap颗粒,所述底层无纺布的横向方向两端部向上向内折叠并与上层无纺布两侧的上表面粘合,所述吸收芯本体于底层无纺布与上层无纺布之间于粘合处设置有呈纵向分布的弹性条。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二吸收层中的sap颗粒密度大于上吸收层中的sap颗粒密度。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二吸收层中的sap颗粒密度大于第一吸收层和第三吸收层中的sap颗粒密度。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弹性条为天然橡胶或人工合成的弹性丝线、弹性胶条或弹性薄膜。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一蓬松无纺布的厚度为1-3mm,所述第二蓬松无纺布的厚度为3-6mm。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一蓬松无纺布和第二蓬松无纺布均采用克重为38-45g/m2的蓬松无纺布。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下两层吸收层,且下吸收层由并列间隔设置第一吸收层、第二吸收层和第三吸收层组成,使其在穿着时,吸收芯本体在腿部夹力的作用下,便于自动向内弯折,防止吸收芯体在腿部聚拢堆积,提高穿着舒适度;由于在吸收芯体本体上设置有弹性条,利用弹性条的弹性作用,可使第一吸收层和第三吸收层成自然立起状态,当吸收芯本体吸收液体后,吸收芯本体两侧与人体皮肤紧密贴合,形成一定防漏高度,有效避免侧漏的发生,同时,通过设置上吸收层,可以有效防止吸收芯本体断裂;进一步,第二吸收层中的sap颗粒密度大于上吸收层中的sap颗粒密度,由于第一蓬松无纺布本身自带的孔隙相当于导流通道,能够很好的使液体从该通道下渗,即便sap颗粒密度因为吸液膨胀凝胶而降低了吸液的速度和容量,二次吸收时,液体也能从第一蓬松无纺布进入下吸收层被下吸收层的sap颗粒吸收;进一步,第二吸收层中的sap颗粒密度大于第一吸收层和第三吸收层中的sap颗粒密度,可以实现第二吸收层吸收率较高,第一吸收层和第三吸收层吸收率较小,进一步提高防侧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型复合芯体,包括吸收芯本体,定义沿吸收芯本体的宽度延伸为横向方向,沿吸收芯本体长度延伸为纵向方向,所述吸收芯本体包括由上至下叠层设置的上层无纺布1、上吸收层2、中层无纺布3、下吸收层4和底层无纺布5,各层之间通过热熔胶粘合,所述上吸收层2由克重为45g/m2、厚度为2mm的第一蓬松无纺布制成,所述第一蓬松无纺布上均匀分布有sap颗粒8,所述下吸收层4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沿横向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第一吸收层41、第二吸收层42和第三吸收层43,所述第一吸收层41、第二吸收层42和第三吸收层43均由克重为45g/m2、厚度为5mm的第二蓬松无纺布制成,所述第二蓬松无纺布上均匀分布有sap颗粒8,其中,所述第二吸收层42中的sap颗粒8密度大于上吸收层中2的sap颗粒8密度,所述第二吸收层42中的sap颗粒8密度大于第一吸收层41和第三吸收层43中的sap颗粒8密度,所述第一吸收层41和第三吸收层43宽度为第二吸收层42宽度的0.2-0.4倍大小,所述底层无纺布5的横向方向两端部向上向内折叠并与上层无纺布1两侧的上表面粘合,所述吸收芯本体于底层无纺布5与上层无纺布1之间于粘合处设置有呈纵向分布的弹性条6,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弹性条6为天然橡胶或人工合成的弹性丝线、弹性胶条或弹性薄膜中的一种。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蓬松无纺布的厚度还可以为1-3mm之间的任一数值,所述第二蓬松无纺布的厚度可以为3-6mm之间的任一数值,且所述第一蓬松无纺布和第二蓬松无纺布均采用克重为38-45g/m2之间的蓬松无纺布,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型复合芯体,包括吸收芯本体,定义沿吸收芯本体的宽度延伸为横向方向,沿吸收芯本体长度延伸为纵向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本体包括由上至下叠层设置的上层无纺布、上吸收层、中层无纺布、下吸收层和底层无纺布,所述上吸收层由第一蓬松无纺布制成,所述第一蓬松无纺布上均匀分布有sap颗粒,所述下吸收层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沿横向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第一吸收层、第二吸收层和第三吸收层,所述第一吸收层、第二吸收层和第三吸收层均由第二蓬松无纺布制成,所述第二蓬松无纺布上均匀分布有sap颗粒,所述底层无纺布的横向方向两端部向上向内折叠并与上层无纺布两侧的上表面粘合,所述吸收芯本体于底层无纺布与上层无纺布之间于粘合处设置有呈纵向分布的弹性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复合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收层中的sap颗粒密度大于上吸收层中的sap颗粒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复合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收层中的sap颗粒密度大于第一吸收层和第三吸收层中的sap颗粒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复合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条为天然橡胶或人工合成的弹性丝线、弹性胶条或弹性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复合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蓬松无纺布的厚度为1-3mm,所述第二蓬松无纺布的厚度为3-6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复合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蓬松无纺布和第二蓬松无纺布均采用克重为38-45g/m2的蓬松无纺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复合芯体,包括吸收芯本体,吸收芯本体包括由上至下叠层设置的上层无纺布、上吸收层、中层无纺布、下吸收层和底层无纺布,上吸收层由第一蓬松无纺布制成,第一蓬松无纺布内均有分布有SAP颗粒,下吸收层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沿横向方向并列间隔设置的第一吸收层、第二吸收层和第三吸收层,第一吸收层、第二吸收层和第三吸收层均由第二蓬松无纺布制成,第二蓬松无纺布内混有SAP颗粒,底层无纺布的横向方向两侧端部向上向内折叠并与上层无纺布两侧的上表面粘合,吸收芯本体于底层无纺布与上层无纺布之间于粘合处设置有呈纵向分布的弹性条。本实用新型在穿戴时更合身且可有效防止左右两侧侧漏。

技术研发人员:郑佳明;谯志勇;张程娟;庄剑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雀氏(福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20
技术公布日:2020.11.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