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两用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8061发布日期:2020-10-28 12:0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两用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两用助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的社会,截止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1亿,占总人口的17.3%,伴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老年人的视力不好,身体衰弱,肌肉无力,行走不便,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并且其日常生活还需要人来照料,另外我国存在着较大一部分比重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他们通常伴有偏瘫和截瘫症状,严重影响着下肢肢体运动,医学研究表明,脑血管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受损的神经系统将会进行自动修复,但自然恢复过程比较缓慢,并且难以痊愈,但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使得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和代偿,加速神经系统的修复,使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为了解决老年人和下肢疾病患者的出行问题,需要借助行走轮椅或助行器但是现有的助行车通常只能辅助站立行走,轮椅只能辅助坐姿滑行前进,对于一些腿脚不便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人群来说,单一的助行车或者轮椅都无法完全满足其需求,而且出行也不可能既带轮椅又带助行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折叠两用助行器。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两用助行器,包括底板、设于底板左右两端且平行设置的两把手、设于两所述把手之间的靠背以及设于所述底板下方的底座支架;所述底座支架包括设于所述底板下端面上的支架板、设于所述支架板上的四个支撑架、转动连接在各所述支撑架底部的车轮支架、限制所述车轮支架转动的限位件以及设于各所述车轮支架两端的车轮。

进一步地改进,左右相邻的两支撑架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车轮支架通过键连接在所述连接轴的端部,且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改进,设于左右相邻两支撑架之间的连接轴上套设有套筒。

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限位件包括螺栓,所述车轮支架侧壁上和所述支撑架侧壁上均设有与所述螺栓螺接的螺纹孔,且各所述车轮支架上均设有两螺纹孔,分别设于所述连接轴的上下两侧,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车轮支架和所述支撑架上相应的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折叠两用助行器,该折叠两用助行器结合了辅助行走器与轮椅的功能,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辅助行走模式与轮椅模式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两用助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两用助行器辅助行走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两用助行器轮椅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两用助行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底板1、设于底板1左右两端且平行设置的两把手2、设于两所述把手2之间的靠背3以及设于所述底板1下方的底座支架;所述底座支架包括设于所述底板1下端面上的支架板4、设于所述支架板4上的四个支撑架5、转动连接在各所述支撑架5底部的车轮支架6、限制所述车轮支架6转动的限位件以及设于各所述车轮支架6两端的车轮7。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折叠两用助行器,该折叠两用助行器结合了辅助行走器与轮椅的功能,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辅助行走模式与轮椅模式的切换,辅助行走模式下可帮助老人、病人和孕妇等人群顺利行走;轮椅模式下可当作轮椅使用。

本实施例中采用车轮支架与支撑架的相对转动实现辅助行走模式与轮椅模式之间的切换,当车轮支架上的一端车轮设于底部端面,另一端车轮靠近车轮支架与支撑架的连接处时为辅助行走模式,如图3所示;当车轮支架上一端车轮靠近车轮支架与支撑架的连接处,另一端车轮靠近底板时为轮椅模式,如图4所示,图1为两个模式之间转换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底板、靠背、把手焊接为一体,支架板、底板、支撑架焊接为一体。

优选的,如图1、图2所示,左右相邻的两支撑架5之间通过连接轴8连接,所述车轮支架6通过键连接在所述连接轴8的端部,且所述连接轴8与所述支撑架5之间转动连接。

连接轴的设计可以保证左右两侧车轮的转动角度一致,且连接轴上设有螺纹,与支撑架螺接,同时起到夹紧的作用。

优选的,如图1、图2所示,设于左右相邻两支撑架5之间的连接轴8上套设有套筒9。设置套筒用于定位车轮支架。

作为其中一实例,如1、图2所示,所述限位件包括螺栓10,所述车轮支架6侧壁上和所述支撑架5侧壁上均设有与所述螺栓10螺接的螺纹孔24,且各所述车轮支架6上均设有两螺纹孔,分别设于所述连接轴8的上下两侧,所述螺栓10依次穿过所述车轮支架6和所述支撑架5上相应的螺纹孔。

本实施例中设置螺栓起到了定位当前行驶模式的作用,当辅助行走模式转为轮椅模式或者轮椅模式转动辅助行走模式时,将螺栓取下,转动车轮支架,当模式转换完毕后,将螺栓对应旋入螺纹孔拧紧;图1和图2为模式转换中的结构,此时,螺栓取下放到了一边,图3和图4为模式转换完毕的结构,此时,螺栓已经旋入了螺纹孔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叠两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设于底板(1)左右两端且平行设置的两把手(2)、设于两所述把手(2)之间的靠背(3)以及设于所述底板(1)下方的底座支架;所述底座支架包括设于所述底板(1)下端面上的支架板(4)、设于所述支架板(4)上的四个支撑架(5)、转动连接在各所述支撑架(5)底部的车轮支架(6)、限制所述车轮支架(6)转动的限位件以及设于各所述车轮支架(6)两端的车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两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左右相邻的两支撑架(5)之间通过连接轴(8)连接,所述车轮支架(6)通过键连接在所述连接轴(8)的端部,且所述连接轴(8)与所述支撑架(5)之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两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设于左右相邻两支撑架(5)之间的连接轴(8)上套设有套筒(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两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螺栓(10),所述车轮支架(6)侧壁上和所述支撑架(5)侧壁上均设有与所述螺栓(10)螺接的螺纹孔(24),且各所述车轮支架(6)上均设有两螺纹孔,分别设于所述连接轴(8)的上下两侧,所述螺栓(10)依次穿过所述车轮支架(6)和所述支撑架(5)上相应的螺纹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两用助行器;其一种折叠两用助行器,包括底板、设于底板左右两端且平行设置的两把手、设于两所述把手之间的靠背以及设于所述底板下方的底座支架;包括底板、设于底板左右两端且平行设置的两把手、设于两所述把手之间的靠背以及设于所述底板下方的底座支架;所述底座支架包括设于所述底板下端面上的支架板、设于所述支架板上的四个支撑架、转动连接在各所述支撑架底部的车轮支架、限制所述车轮支架转动的限位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折叠两用助行器,该折叠两用助行器结合了辅助行走器与轮椅的功能,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辅助行走模式与轮椅模式的切换。

技术研发人员:武可庚;荀致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可庚
技术研发日:2020.02.07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