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泻水样便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9141发布日期:2020-12-11 15:18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泻水样便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泻水样便采集器。



背景技术:

对大便进行采集化验是医院的常规检查手段,为了便于患者使用,现有医院里基本都是坐便器,所以一般在患者如厕后,大便都会滑落到坐便器底部,与坐便器内的水混合,不但影响患者对大便的采集,还容易使大便污染,影响化验效果;尤其是对于腹泻的患者来讲,其大便不易成型,与坐便器内的水混合后会提高大便水样的稀释度,使患者无法进行采集。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如图1所示的便盆,使用时,患者将其放置在坐便器的坐垫上,排便后用吸管式采集器吸取水样便,并将其放置于容器后送检,其每次使用后都需要进行清洗,不便于使用,如果清洗不干净还容易产生异味。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技术中的大便采集器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腹泻水样便采集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腹泻水样便采集器,包括安装在坐便器坐垫后端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一侧的两端的折叠支架和可拆卸地安装在折叠支架上的采集袋,所述折叠支架具有折叠状态和伸入坐便器内的展开状态,所述折叠支架包括摇臂、l形支架和i形支架,所述摇臂一端铰接在安装板上,摇臂可以以该铰接点为轴横向转动,所述l形支架一侧边的一端铰接摇臂另一端,l形支架可以以该铰接点为轴竖向转动,所述i形支架一端铰接l形支架另一侧边的一端,i形支架可以以该铰接点为轴横向转动,所述l形支架另一侧边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柱,i形支架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采集袋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翼,所述固定翼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套接在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摇臂靠近l形支架的一端底部设有用于限制l形支架转动角度的限位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柱的下端与中部分别固定连接在l形支架上,第一限位柱上端伸出l形支架外,所述i形支架一端套接在第一限位柱中下端;进一步的,所述l形支架与i形支架连接的一侧边上设有尺寸与i形支架相适配的容纳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采集袋上端设有可收缩结构,所述可收缩结构包括设置在采集袋上端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设有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分别位于采集袋两侧,所述滑槽内设有两条绑缚绳,两条所述绑缚绳一端分别伸出两个所述开口外。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只需更换一次性的采集袋即可,其支架可以重复利用,干净卫生,使用方便;在无需对大便采集时,可将折叠支架进行折叠,避免折叠支架影响坐便器正常使用;患者在对大便标本采集后通过拉动绑缚绳即可将大便锁定在采集袋内,然后将采集袋丢弃至垃圾桶即可,不仅占用空间小,还不会使坐便器堵塞。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便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支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支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主视半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集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2-折叠支架,3-采集袋,4-坐便器坐垫,21-摇臂,22-l形支架,23-i形支架,24-第一限位柱,25-第二限位柱,26-容纳槽,27-限位块,31-固定翼,32-固定孔,33-滑槽,34-开口,35-绑缚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7所示的一种腹泻水样便采集器,包括安装在坐便器坐垫4后端的安装板1、设置在安装板1一侧的两端的折叠支架2和可拆卸地安装在折叠支架2上的采集袋3,所述折叠支架2具有折叠状态和伸入坐便器内的展开状态,所述折叠支架2包括摇臂21、l形支架22和i形支架23,所述摇臂21一端铰接在安装板1上,摇臂21可以以该铰接点为轴横向转动,所述l形支架22一侧边的一端铰接摇臂21另一端,l形支架22可以以该铰接点为轴竖向转动,所述i形支架23一端铰接l形支架22另一侧边的一端,i形支架23可以以该铰接点为轴横向转动,所述l形支架22另一侧边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柱24,i形支架23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柱25,所述采集袋3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翼31,所述固定翼31上设有固定孔32,所述固定孔32套接在第一限位柱24与第二限位柱25上,使用时将折叠支架2展开,然后将采集袋3两侧的固定翼31通过固定孔32分别挂在两个折叠支架2的第一限位柱24、第二限位柱25上即可完成安装,使用方便,便后利用吸管式采集器对大便采集后即可将采集袋3取下丢弃,并将折叠支架折叠;所述安装孔可为椭圆形或长条形,实现一个安装孔套接两根限位柱上,或者为圆形,实现一个安装孔套接一个限位柱;所述采集袋3可采用普通一次性塑料袋或者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一次性袋或纸袋;因坐便器坐垫4一般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所以为了提高安装板1的稳定性,安装板1可通过螺栓固定在坐便器坐垫4上,当然,所述安装板1也可采用如水凝胶等胶水粘接在坐便器坐垫4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摇臂21靠近l形支架22的一端底部设有用于限制l形支架22转动角度的限位块27,限位块27可在折叠支架2处于展开状态时对l形支架22进行支撑,避免l形支架22过于下垂,提高折叠支架2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柱24的下端与中部分别固定连接在l形支架22上,第一限位柱24上端伸出l形支架22外,所述i形支架23一端套接在第一限位柱24中下端,采用第一限位柱24作为l形支架22与i形支架23的铰接轴,无需增加多余的销轴,可合理应用其空间,缩小折叠支架2的长度尺寸;进一步的,所述l形支架22与i形支架23连接的一侧边上设有尺寸与i形支架23相适配的容纳槽26,可提高折叠支架2的折叠功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采集袋3上端设有可收缩结构,所述可收缩结构包括设置在采集袋3上端的滑槽33,所述滑槽33上设有两个开口34,两个所述开口34分别位于采集袋3两侧,所述滑槽33内设有两条绑缚绳35,两条所述绑缚绳35一端分别伸出两个所述开口34外,通过拉动两个开口34处的绑缚带可将采集袋3上端收缩,对采集袋3进行封口,患者可通过将两条绑缚带打结后进行丢弃,提高封口的稳定性。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腹泻水样便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坐便器坐垫(4)后端的安装板(1)、设置在安装板(1)一侧的两端的折叠支架(2)和可拆卸地安装在折叠支架(2)上的采集袋(3),所述折叠支架(2)具有折叠状态和伸入坐便器内的展开状态,所述折叠支架(2)包括摇臂(21)、l形支架(22)和i形支架(23),所述摇臂(21)一端铰接在安装板(1)上,摇臂(21)可以以该铰接点为轴横向转动,所述l形支架(22)一侧边的一端铰接摇臂(21)另一端,l形支架(22)可以以该铰接点为轴竖向转动,所述i形支架(23)一端铰接l形支架(22)另一侧边的一端,i形支架(23)可以以该铰接点为轴横向转动,所述l形支架(22)另一侧边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柱(24),i形支架(23)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柱(25),所述采集袋(3)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翼(31),所述固定翼(31)上设有固定孔(32),所述固定孔(32)套接在第一限位柱(24)与第二限位柱(2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泻水样便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21)靠近l形支架(22)的一端底部设有用于限制l形支架(22)转动角度的限位块(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泻水样便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柱(24)的下端与中部分别固定连接在l形支架(22)上,第一限位柱(24)上端伸出l形支架(22)外,所述i形支架(23)一端套接在第一限位柱(24)中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腹泻水样便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支架(22)与i形支架(23)连接的一侧边上设有尺寸与i形支架(23)相适配的容纳槽(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泻水样便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袋(3)上端设有可收缩结构,所述可收缩结构包括设置在采集袋(3)上端的滑槽(33),所述滑槽(33)上设有两个开口(34),两个所述开口(34)分别位于采集袋(3)两侧,所述滑槽(33)内设有两条绑缚绳(35),两条所述绑缚绳(35)一端分别伸出两个所述开口(34)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泻水样便采集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特点包括安装在坐便器坐垫后端的安装板、折叠支架和采集袋,折叠支架包括摇臂、L形支架和I形支架,摇臂一端铰接在安装板上,摇臂可以以该铰接点为轴横向转动,L形支架一侧边的一端铰接摇臂另一端,L形支架可以以该铰接点为轴竖向转动,I形支架一端铰接L形支架另一侧边的一端,I形支架可以以该铰接点为轴横向转动,L形支架另一侧边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柱,I形支架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柱,采集袋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翼,固定翼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套接在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上;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腹泻水样便采集器;便于患者对大便进行采集。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李静;王蓓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3.17
技术公布日:2020.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