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4853发布日期:2021-03-16 22:26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胸腔引流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主要是为了引流胸腔内积气,积血和积液,重建负压,保持纵膈的正常位置,进而促进肺膨胀。

常用的胸腔引流管是一根直管,前端伸入病人体内,后端连接引流袋。在病人翻身或者医护人员护理过程中,胸腔引流管的前端易从病人体内脱出。胸腔引流管的后端在和引流袋连接的时候是将胸腔引流管塞入引流袋的连接管内,二者依靠橡胶弹性套接,但是,当引流液流出较多时,由于引流液的重力影响,导致二者连接不牢,易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以解决胸引管的两端易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包括:

胸引管,具有一管体;

卡接部,设置在管体的后部;

流水管,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贴合在管体上;

水囊,设置在管体的前部,且与流水管相通;

连接管,设置在流水管的后部,且与流水管相通;

其中,卡接部用于与引流袋的连接管卡接;水囊用于在充水时凸起,以卡在病人的胸腔内;连接管用于与外部注水设备连接,以使注入的水通过流水管充入到水囊中。

进一步地,卡接部包括至少一个圆弧状凸起,圆弧状凸起贴合在胸引管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圆弧状凸起上间隔设置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流水管的直径小于胸引管的直径。

进一步地,流水管内设置有支撑连接件。

进一步地,支撑连接件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支撑连接件为柱状,且与胸引管和流水管的材质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管和流水管为胸引管前部的水囊注水,使充水后的水囊固定在病人胸腔内,避免脱出,还通过胸引管后部的卡接部与引流袋的连接管相连接,卡接部插入到引流袋的连接管内,并向外撑起引流袋的连接管,或者是在引流袋的连接管上开设通孔,卡接部的一部分穿过通孔并卡在通孔中,防止胸引管从引流袋的连接管中脱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向防脱出胸引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向防脱出胸引管冲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水管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卡接部;2.连接管;3.胸引管;4.流水管;5.支撑连接件;6.水囊;7.防滑纹;8.引流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如图1所示,包括:

胸引管3,具有一管体;卡接部1,设置在管体的后部;流水管4,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贴合在管体上;水囊6,设置在管体的前部,且与流水管4相通;连接管2,设置在流水管4的后部,且与流水管4相通;其中,卡接部1用于与引流袋8的连接管卡接;水囊6用于在充水时凸起,以卡在病人的胸腔内;连接管2用于与外部注水设备连接,以使注入的水通过流水管4充入到水囊6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管和流水管为胸引管前部的水囊注水,使充水后的水囊固定在病人胸腔内,避免脱出,还通过胸引管后部的卡接部与引流袋的连接管相连接,卡接部插入到引流袋的连接管内,并向外撑起引流袋的连接管,或者是在引流袋的连接管上开设通孔,卡接部的一部分穿过通孔并卡在通孔中,防止胸引管从引流袋的连接管中脱出。

本实施例中流水管4的作用是将通过连接管2注入的水传输到水囊6中,进而使水囊6肿起,卡在病人胸腔内,防止胸引管的前部脱出。

具体的,卡接部1包括至少一个圆弧状凸起,贴合在胸引管3的外壁上,以在胸引管3插入引流袋8的连接管时撑起连接管,增加胸引管3和引流袋8之间的牢固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圆弧状凸起上间隔设置有防滑纹7,通过该防滑纹7,不但可以增加其与引流袋8的连接管之间的摩擦力,而且,还方便持握,方便胸引管3和引流袋8连接时的施力。

另外一种具体的连接方式是在引流袋8的连接管上,设有与卡接部1对应数量的通孔,在二者连接时,卡接部1的一部分通过通孔伸到连接管外部,通过防滑纹7卡在引流袋8的连接管上,增加二者之间的牢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水管4的直径小于胸引管3的直径。由于流水管4的作用是将外部的水传输到水囊6中,而且,为了保证胸引管3的最小化,使病人的伤口更小,尽可能的缩小流水管4的直径,使其满足传输水流即可。

更为具体的,由于流水管4设置在胸引管3外壁上,本实施例中将胸引管3的外壁作为流水管4的一部分,再在外部包裹一层外壁即可实现流水管4的功能。此时,为了实现流水管4和胸引管3的连接,流水管4内设置有支撑连接件5。支撑连接件5可以是各种形式,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支撑连接件5为柱状,且与胸引管3和流水管4的材质相同,优选的,将胸引管3、流水管4和支撑连接件5一体成型,可以保证胸引管3和流水管4之间的牢固。另外,如图4所示,支撑连接件5的两端与流水管4的管壁之间还留有空隙,使得水可以流过。

另外,支撑连接件5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定,数量至少为一个,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定。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

首先,如图5所示,将胸引管3的后部插入到引流袋8的连接管中,使得卡接部1凸出引流袋8的连接管上的通孔,实现二者的连接。

其次,将胸引管3的前部插入到病人胸腔指定位置内,通过连接管2向流水管和水囊6中充水,如图2所示,使得水囊6肿起,卡在病人伤口内,防止脱出,注水完毕后封闭连接管2,防止水流出。

最后,使用完毕后,打开连接管2,使得水囊6内的水排出,实现胸引管3的前端抽出,完成引流。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胸引管(3),具有一管体;

卡接部(1),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后部;

流水管(4),沿所述管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贴合在所述管体上;

水囊(6),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前部,且与所述流水管(4)相通;

连接管(2),设置在所述流水管(4)的后部,且与所述流水管(4)相通;

其中,所述卡接部(1)用于与引流袋(8)的连接管卡接;所述水囊(6)用于在充水时凸起,以卡在病人的胸腔内;所述连接管(2)用于与外部注水设备连接,以使注入的水通过流水管(4)充入到所述水囊(6)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1)包括至少一个圆弧状凸起,所述圆弧状凸起贴合在所述胸引管(3)的外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状凸起上间隔设置有防滑纹(7)。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管(4)的直径小于所述胸引管(3)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管(4)内设置有支撑连接件(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5)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支撑连接件(5)为柱状,且与胸引管(3)和流水管(4)的材质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包括:胸引管,具有一管体;卡接部,设置在管体的后部;流水管,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贴合在管体上;水囊,设置在管体的前部,且与流水管相通;连接管,设置在流水管的后部,且与流水管相同;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管和流水管为胸引管前部的水囊注水,使充水后的水囊固定在病人胸腔内,避免脱出,还通过胸引管后部的卡接部与引流袋的连接管相连接,卡接部插入到引流袋的连接管内,并向外撑起引流袋的连接管,或者是在引流袋的连接管上开设通孔,卡接部的一部分穿过通孔并卡在通孔中,防止胸引管从引流袋的连接管中脱出。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珍;谷仲平;卢强;张玺;赖淼;李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3.26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