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缩调节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4303发布日期:2021-03-16 22:25阅读:60来源:国知局
可伸缩调节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伸缩调节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引流物本身是异物,在体内放置时间过长,有在引流物周围发生感染的可能。因此,需要通过引流装置将引流物向外引出,引流装置是依靠吸引力或重力从一个体腔或伤口抽取液体的行为、过程和办法。

然而现有的引流装置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传统的引流装置的集液瓶大多为不可调节的玻璃瓶材质,使用时,难以根据积液多少对集液瓶容量进行调节,存在集液瓶调节性能差的问题,其次,传统的引流装置的集液瓶大多直接放置在放置台上,人员走动时会不小心触碰到集液瓶,导致集液瓶发生倾倒,倾倒后的集液瓶难以实现引流效果,存在防倾倒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集液瓶调节性能差和防倾倒效果差的问题,而提出的可伸缩调节引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可伸缩调节引流装置,包括集液瓶,所述集液瓶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集液瓶的外端面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底部所述固定环的顶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贯穿固定环的套管,且套管的底端延伸至底座的内侧,所述套管顶部滑嵌有内杆,且内杆的顶部通过螺纹与顶部所述固定环旋合连接,所述集液瓶采用波纹式可折叠结构,所述集液瓶的顶部两侧安装有引流管和负压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的呈底部凸起的弧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磁吸底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呈内部中空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的内侧顶部中心处通过固定绳固定连接有配重铁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杆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截面呈弧形结构的金属弹片。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集液瓶采用波纹式可伸缩结构,通过向上拉动或向下按压集液瓶顶部,带动集液瓶伸缩调节,通过集液瓶调节时带动内杆在套管内侧向上或向下滑动,调节完毕后,通过金属弹片挤压套管的内壁,从而使得套管和内杆伸缩调节后能稳定固定,从而对集液瓶伸缩调节后稳定支撑,由此提升了集液瓶的伸缩调节性能。

2、本实用新型中,不倒翁式结构进行改进,当集液瓶受到碰撞时,通过底座呈底部凸起的弧面结构,防止底座受到碰撞直接发生倾倒,通过磁吸底板的设置,对配重铁球进行吸附,从而在底座发生倾倒时,对配重铁球产生磁吸力,对底座的倾倒产生阻力,与倾倒时受到的撞击力抵消,当将撞击力抵消完毕后,便于快速带动带动底座回正,由此提升了集液瓶的防倾倒性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伸缩调节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管和内杆的局部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集液瓶;2、固定环;3、套管;4、内杆;401、安装槽;402、金属弹片;5、引流管;6、负压管;7、底座;8、磁吸底板;9、固定绳;10、配重铁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伸缩调节引流装置,包括集液瓶1,集液瓶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7,集液瓶1的外端面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底部固定环2的顶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贯穿固定环2的套管3,且套管3的底端延伸至底座7的内侧,套管3顶部滑嵌有内杆4,且内杆4的顶部通过螺纹与顶部固定环2旋合连接,集液瓶1采用波纹式可折叠结构,集液瓶1的顶部两侧安装有引流管5和负压管6,本装置中,内杆4和套管3均通过螺纹与固定环2旋合连接,便于集液瓶1在使用后的更换,集液瓶1可选用硅胶材质制成,通过集液瓶1波纹结构的设置,可实现对集液瓶1的折叠伸缩,通过将负压管6与负压机构连接,使得集液瓶1内产生负压,便于引流管5将患者体内的积液吸出。

具体的,如图2所示,底座7的呈底部凸起的弧面结构,底座7的下方设置有磁吸底板8,底座7呈内部中空结构,底座7的内侧顶部中心处通过固定绳9固定连接有配重铁球10,通过配重铁球10对底座7进行配重,降低装置整体的重心,通过底座7呈底部凸起的弧面结构,防止底座7受到碰撞直接发生倾倒,通过磁吸底板8的设置,对配重铁球10进行吸附,从而在底座7发生倾倒时,对配重铁球10产生磁吸力,对底座7的倾倒产生阻力,与倾倒时受到的撞击力抵消,当将撞击力抵消完毕后,便于快速带动带动底座7回正。

具体的,如图3所示,内杆4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401,且安装槽4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截面呈弧形结构的金属弹片402,通过金属弹片402对套管3的内壁进行挤压,使得套管3和内杆4伸缩调节后能稳定固定,从而便于对集液瓶1伸缩调节后支撑固定。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集液瓶1波纹结构的设置,可实现对集液瓶1的折叠伸缩,通过向上拉动或向下按压集液瓶1顶部,带动集液瓶1伸缩调节,通过集液瓶1调节时带动内杆4在套管3内侧向上或向下滑动,调节完毕后,通过金属弹片402挤压套管3的内壁,从而使得套管3和内杆4伸缩调节后能稳定固定,从而对集液瓶1伸缩调节后稳定支撑,当集液瓶1受到碰撞时,通过底座7呈底部凸起的弧面结构,防止底座7受到碰撞直接发生倾倒,通过磁吸底板8的设置,对配重铁球10进行吸附,从而在底座7发生倾倒时,对配重铁球10产生磁吸力,对底座7的倾倒产生阻力,与倾倒时受到的撞击力抵消,当将撞击力抵消完毕后,便于快速带动带动底座7回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可伸缩调节引流装置,包括集液瓶(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瓶(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7),所述集液瓶(1)的外端面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底部所述固定环(2)的顶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贯穿固定环(2)的套管(3),且套管(3)的底端延伸至底座(7)的内侧,所述套管(3)顶部滑嵌有内杆(4),且内杆(4)的顶部通过螺纹与顶部所述固定环(2)旋合连接,所述集液瓶(1)采用波纹式可折叠结构,所述集液瓶(1)的顶部两侧安装有引流管(5)和负压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调节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的呈底部凸起的弧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伸缩调节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的下方设置有磁吸底板(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调节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呈内部中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伸缩调节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的内侧顶部中心处通过固定绳(9)固定连接有配重铁球(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调节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4)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401),且安装槽(4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截面呈弧形结构的金属弹片(40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伸缩调节引流装置,包括集液瓶,所述集液瓶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集液瓶的外端面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底部所述固定环的顶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贯穿固定环的套管,且套管的底端延伸至底座的内侧,所述套管顶部滑嵌有内杆,且内杆的顶部通过螺纹与顶部所述固定环旋合连接,所述集液瓶采用波纹式可折叠结构,所述集液瓶的顶部两侧安装有引流管和负压管。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集液瓶采用波纹式可伸缩结构,提升了集液瓶的伸缩调节性能,其次,通过改进的不倒翁式结构,提升了集液瓶的防倾倒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邵世蓉;邓天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阳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4.07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