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96878发布日期:2021-05-11 14:44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



背景技术:

乳腺位于皮下浅筋膜的浅层与深层之间。浅筋膜伸向乳腺组织内形成条索状的小叶间隔,一端连于胸肌筋膜,另一端连于皮肤,将乳腺腺体固定在胸部的皮下组织之中,起支持作用和固定乳房位置的纤维结缔组织称为乳房悬韧带或coopers韧带。浅筋膜深层位于乳腺的深面,与胸大肌筋膜浅层之间有疏松组织相连,称乳房后间隙。它可使乳房既相对固定,又能在胸壁上有一定的移动性,当乳房内的每个小组织需要切除的时候,会需要对乳房切一个小口,然后进行手术,为了减少对乳房的创伤,增加术后乳房的美观性,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乳腺科刮吸器,这种刮吸器包括吸管,吸管的一端与负压装置相连,用来吸引刮除的组织,吸管的侧壁内部嵌入设有空槽,空槽沿着吸管的长度方向设置,空槽内插入设有刮刀,空槽嵌入设置在吸管的侧壁内,会极大的影响吸管的强度,且在吸管的侧面开设空槽,会增加生产的难度,在刮除乳房组织的时候,组织会进入到空槽内,清理的时候也会比较不便,且该刮吸器的刮刀在固定的时候也比较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清洗消毒,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准确性和安全性的乳腺科用刮吸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

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端处设有刮杆;所刮杆上设有刮刀,该刮刀与刮杆之间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负压筒和蓄电装置,该负压筒的一端设有负压管,该负压管一端与负压筒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筒体外;所述负压筒上远离负压管的一端处设有负压装置,该负压装置与负压筒之间活动配合连接;该负压装置与蓄电装置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筒体上设有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上设有把手,该把手与筒体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刮杆与刮刀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刮刀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刮杆之间活动连接,该刮杆上远离刮刀的一端处设有固定件,该固定件与筒体之间固定连接,该固定件与刮杆之间呈l型结构设置。

具体地,所述负压管延伸处筒体的距离小于刮刀到筒体的距离,该负压管与刮刀的中心处于筒体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具体地,所述蓄电装置为充电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环形设置在筒体内部,且负压管从蓄电装置中部穿出,该蓄电装置与筒体之间活动配合连接。

具体地,所述负压装置为可调性负压装置,该负压装置与负压筒连通设置,位于负压装置的一侧设有连接接口,该连接口与负压装置连通设置。

具体地,所述筒体上远离负压管的一端处设有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与筒体之间活动配合连接。

具体地,所述把手上设有控制器,该控制器把手之间固定连接,该控制器与负压装置电性连接,该把手与筒体之间垂直设置,该把手贯穿密封装置和筒体之间并均与所述密封装置、筒体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把手上设有凹槽,凹槽为弧形槽。

具体地,所述密封装置上远离负压管的一端处设有硅胶把手,该硅胶把手与密封装置活动配合连接。

具体地,所述负压管与筒体的连接处设有照明灯,该照明灯为环形结构设置,该照明灯与蓄电装置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设置的刮杆为l型结构设置,保证了刮杆的稳定性,提高了刮取时的高效性;刮杆与刮刀之间活动配合连接,保证刮刀便于清洗消毒,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负压管设置的刮刀在下端处,当刮刀刮取时,通过负压管把刮取的组织吸取,提高了该设备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负压管与筒体的连接处设有的照明灯,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方便医生操作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筒体1、刮杆2、连接件3、刮刀4、固定件5、负压管6、照明灯7、蓄电装置8、负压筒9、负压装置10、连接口11、凹槽12、控制器13、把手14、硅胶把手15、密封筒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根据图1所示,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包括筒体1、刮杆2、连接件3、刮刀4、固定件5、负压管6、照明灯7、蓄电装置8、负压筒9、负压装置10、连接口11、凹槽12、控制器13、把手14、硅胶把手15、密封装置16,该筒体1为圆柱形结构设置,该筒体1的上端处设有刮杆2,该刮杆2与筒体1之间活动配合连接,该刮杆2的上端处设有固定件5,该固定件5与刮杆2之间焊接设置,该固定件5与刮杆2之间呈l型结果设置,方便筒体1与刮杆2之间的固定,提高了刮杆2的固定稳定性;位于刮杆2上远离固定件5的一端处设有刮刀4,该刮刀4与刮杆2之间通过连接件3活动配合连接,该连接件3与刮刀4之间固定连接,位于筒体1的内部设有负压筒9,该负压筒9的一端设有负压装置10,负压装置10位于远离负压管6的一端。负压装置10为可调性负压装置10,该负压装置10与负压筒9连通设置,位于负压装置10的一侧设有连接口11,该连接口11与负压装置10连通设置,该负压装置10与负压筒9之间连通设置,该负压筒9上远离负压装置10的一端处设有负压管6,该负压管6一端与负压筒9连通,另一端贯穿延伸至筒体1外,位于负压筒9上远离负压装置10的一端处设有蓄电装置8,蓄电装置8为充电蓄电装置8,该蓄电装置8环形设置在筒体1内部,且负压管6从蓄电装置8中部穿出,该蓄电装置8与筒体1之间活动配合连接;负压管6延伸处筒体1的距离小于刮刀4到筒体1的距离,该负压管6与刮刀4的中心处于筒体1中心线的延长线上,方便刮取和吸取,提高了工作效率;位于筒体1上远离负压管6的一端处设有密封装置16,该密封装置16与筒体1之间活动配合连接,位于密封装置16的上端处设有把手14,该把手14上设有控制器13,该控制器与把手14之间固定连接,该控制器13与负压装置10电性连接,该把手14与筒体1之间垂直设置,该把手14贯穿密封装置16和筒体1之间并均与所述密封装置16、筒体1固定连接。位于把手14上设有凹槽12,凹槽12为弧形槽;位于密封装置16上远离负压管6的一端处设有硅胶把手15,该硅胶把手15与密封装置16活动配合连接,该负压管6与筒体1的连接处设有照明灯7,该照明灯7为环形结构设置,该照明灯7与蓄电装置8电性连接。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端处设有刮杆;所刮杆上设有刮刀,该刮刀与刮杆之间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负压筒和蓄电装置,该负压筒的一端设有负压管,该负压管一端与负压筒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筒体外;所述负压筒上远离负压管的一端处设有负压装置,该负压装置与负压筒之间活动配合连接;该负压装置与所述蓄电装置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筒体上设有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上设有把手,该把手与筒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杆与刮刀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刮刀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刮杆之间活动连接,该刮杆上远离刮刀的一端处设有固定件,该固定件与筒体之间固定连接,该固定件与刮杆之间呈l型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管延伸处筒体的距离小于刮刀到筒体的距离,该负压管与刮刀的中心处于筒体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装置为充电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环形设置在筒体内部,且负压管从蓄电装置中部穿出,该蓄电装置与筒体之间活动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装置为可调性负压装置,该负压装置与负压筒连通设置,位于负压装置的一侧设有连接接口,该连接口与负压装置连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远离负压管的一端处设有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与筒体之间活动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上固定设有控制器,该控制器与负压装置电性连接,该把手与筒体之间垂直设置,该把手贯穿密封装置和筒体之间并均与所述密封装置、筒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上设有凹槽,凹槽为弧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上远离负压管的一端处设有硅胶把手,该硅胶把手与密封装置活动配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管与筒体的连接处设有照明灯,该照明灯为环形结构设置,该照明灯与蓄电装置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乳腺科用刮吸器,包括筒体;筒体的上端处设有刮杆;杆上设有刮刀,该刮刀与刮杆之间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筒体的内部设有负压筒和蓄电装置,该负压筒的一端处设有负压管,该负压管一端与负压筒连通设置,另一端延伸至筒体外;负压筒上远离负压管的一端处设有负压装置,该负压装置与负压筒之间活动配合连接;该负压装置与蓄电装置之间电性连接;筒体上设有把手,该把手与筒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清洗消毒,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准确性和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延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方延曼
技术研发日:2020.04.17
技术公布日:2021.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