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2392发布日期:2021-03-30 19:5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早产儿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而早产儿肺部发育不成熟及各种高危因素导致的多种肺部疾病,使经气管内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急救时给予急救药品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在气管内给药的方式和途径也待不断更新。

而传统气管内给药的方式为开放式给药,需间断分离气管导管与复苏气囊来分次给药,也就是将气管导管与复苏气囊分离后,从气管导管连接复苏气囊的连接端给药,复苏气囊的分离,会中断氧气压力的供应,间断的分离气管导管与复苏气囊使患儿间断的中断氧气压力的供应,从而容易导致肺泡塌陷,导致降低肺的顺应性和肺病理变化。

另外,在气管内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或其它急救药物时,传统开放方式给药下(也就是将气管导管与复苏气囊分离后,从气管导管连接复苏气囊的连接端给药),患儿的呛咳反射很容易将药物从气管导管上的连接复苏气囊的连接端渗出,导致药物浪费,使得用药不足,影响治疗效果。

现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可以解决传统方式下给药的部分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能建立密闭式的气管内给药方式实现持续压力供氧,避免肺泡塌陷,提高肺的顺应性和避免肺病理变化,也能避免药物的浪费,达到足量给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包括复苏气囊连接端,复苏气囊连接端垂直弯折延伸形成返冲段一,返冲段一的末端垂直弯折延伸形成返冲段二,返冲段二的末端为气管导管连接端,气管导管连接端和复苏气囊连接端的朝向相反,返冲段二上接近气管导管连接端的位置连接有注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返冲段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返冲段二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返冲段一的外径、内径分别与返冲段二的外径、内径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复苏气囊连接端包括外壳和漏斗式连接管,外壳包绕在漏斗式连接管的外围,漏斗式连接管的窄端与返冲段一一体连接,漏斗式连接管的窄端的外径、内径分别小于返冲段一的外径、内径,漏斗式连接管的宽端与外壳一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管导管连接端为外径、内径分别小于返冲段二的外径、内径的圆柱形结构,漏斗式连接管的窄端的内径大于气管导管连接端的内径和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注药管的注药口上有可打开的密封盖,密封盖通过软管与注药管一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管采用硬质pvc材质制成,注药管采用软质pvc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

(1)能够建立密闭式的气管内给药方式,一方面无需分离复苏气囊或呼吸机与气管导管,使气道压力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在密闭状态下给药,保护了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预防飞沫传播等疾病;还有就是,操作简单方便、无需断开复苏囊或呼吸机,单人即可完成气管内给药,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2)返冲段一、返冲段二和两处垂直弯折的设计,可使药液在随呛咳及呼出的气流喷出时,在药液到达两垂直弯折处会碰到阻力而回流或降低药液在气流中的速度,在未到达与复苏气囊连接的复苏气囊连接端时就回落在连接管内,随复苏气囊正压通气的气流及重力作用下又流回肺部,避免昂贵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浪费,达到足量、准量给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连接管1,复苏气囊连接端11,外壳111,漏斗式连接管112,返冲段一12,返冲段二13,气管导管连接端14,注药管2,密封盖21,软管22,气管导管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考图1,所述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包括连接管1,连接管1采用硬质pvc材质制成。

所述连接管1包括复苏气囊连接端11,复苏气囊连接端11垂直弯折延伸形成返冲段一12,返冲段一12的末端垂直弯折延伸形成返冲段二13,返冲段二13的末端为气管导管连接端14,气管导管连接端14和复苏气囊连接端11的朝向相反。所述复苏气囊连接端11包括外壳111和漏斗式连接管112,外壳111包绕在漏斗式连接管112的外围,漏斗式连接管112的窄端与返冲段一12一体连接,漏斗式连接管112的窄端的外径、内径分别小于返冲段一12的外径、内径相等,漏斗式连接管112的宽端与外壳111一体连接。所述返冲段一1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返冲段二13的长度。所述返冲段一12的外径、内径分别与返冲段二13的外径、内径相等。所述气管导管连接端14为外径、内径分别小于返冲段二13的外径、内径的圆柱形结构,漏斗式连接管112的窄端的内径大于气管导管连接端14的内径和外径。

所述返冲段二13上接近气管导管连接端14的位置连接有注药管2,注药管2采用软质pvc材质制成。所述注药管2的注药口上有可打开的密封盖21,密封盖21通过软管22与注药管2一体连接。

使用时,复苏气囊连接端11接到复苏气囊上,将气管导管连接端14接到气管导管3上,通过注药管2的注药口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或其它急救药物,药液在随着患儿呛咳及呼出的气流喷出时,在药液到达返冲段一12和返冲段二13间的转弯处及返冲段一12与复苏气囊连接端11间的转弯处这处两转弯处会碰到阻力而回流或降低药液在气流中的速度,在未到达与复苏气囊连接的复苏气囊连接端11时就回落至返冲段一12或返冲段二13内,随复苏气囊正压通气的气流及重力作用下又流回肺部,避免昂贵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浪费,达到足量、准量给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在通过注药管2注药过程当中,不需要将复苏气囊连接端11与复苏气囊分离,也就是复苏气囊能与复苏气囊连接端11持续连接,从而可建立密闭式的气管内给药方式,实现持续压力供氧,使气道压力不受影响,避免肺泡塌陷,提高肺的顺应性和避免肺病理变化。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包括复苏气囊连接端,复苏气囊连接端垂直弯折延伸形成返冲段一,返冲段一的末端垂直弯折延伸形成返冲段二,返冲段二的末端为气管导管连接端,气管导管连接端和复苏气囊连接端的朝向相反,返冲段二上接近气管导管连接端的位置连接有注药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冲段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返冲段二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冲段一的外径、内径分别与返冲段二的外径、内径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苏气囊连接端包括外壳和漏斗式连接管,外壳包绕在漏斗式连接管的外围,漏斗式连接管的窄端与返冲段一一体连接,漏斗式连接管的窄端的外径、内径分别小于返冲段一的外径、内径,漏斗式连接管的宽端与外壳一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连接端为外径、内径分别小于返冲段二的外径、内径的圆柱形结构,漏斗式连接管的窄端的内径大于气管导管连接端的内径和外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管的注药口上有可打开的密封盖,密封盖通过软管与注药管一体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采用硬质pvc材质制成,注药管采用软质pvc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包括复苏气囊连接端,复苏气囊连接端垂直弯折延伸形成返冲段一,返冲段一的末端垂直弯折延伸形成返冲段二,返冲段二的末端为气管导管连接端,气管导管连接端和复苏气囊连接端的朝向相反,返冲段二上接近气管导管连接端的位置连接有注药管。本实用新型的弯形反冲一体化气管内给药装置能建立密闭式的气管内给药方式实现持续压力供氧,避免肺泡塌陷,提高肺的顺应性和避免肺病理变化,也能避免药物的浪费,达到足量给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夏幼娟;廖卫华;徐慧颖;方晓英;冯苏敏;吴迪;任纳;容观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4.22
技术公布日:2021.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