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用便携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4599发布日期:2021-03-23 10:57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救用便携担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担架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急救用便携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的使用在急救搬运转移中作为病人的承载工具,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担架长度无法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以及不同使用需求来对本担架的长度进行调整,同时在山区等狭窄地形携带本担架时,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救用便携担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急救用便携担架,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内部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一侧开凿有通孔,所述主杆的一侧开凿有开孔,所述升降杆内腔远离通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通过通孔延伸至开孔的内部,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延伸至主杆的外侧,所述开孔内腔的底部开凿有卡接槽,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开凿有解锁槽,所述连接块的内部且位于解锁槽的下方开凿有支撑槽,所述解锁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解锁块,所述支撑槽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接弹簧,所述卡接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余解锁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内部且位于解锁槽的一侧开凿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块的内部且位于连接槽的下方开凿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接柱,所述卡接柱的顶部安装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顶端穿过连接槽与解锁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接柱的底部延伸至卡接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卡接柱底部形状大小与卡接槽内部的形状大小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升降杆与主杆的数量均设置为四根,四根所述升降杆之间固定安装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带。

优选的,所述解锁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握把。

优选的,所述连接绳为钢丝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卡接弹簧与支撑槽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弹簧与固定槽内部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担架结构紧凑,通过设置有主杆以及升降杆,使得本担架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以及不同使用需求来对本担架的长度进行调整,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本担架的长度调整至最短状态,从而减小本担架的长度,从而方便对本担架进行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主杆;2、升降杆;3、开孔;4、通孔;5、连接块;6、连接台;7、支撑弹簧;8、解锁槽;9、解锁块;10、支撑槽;11、卡接弹簧;12、滑块;13、连接槽;14、连接绳;15、固定槽;16、固定弹簧;17、卡接柱;18、卡接槽;19、弹性垫;20、支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急救用便携担架,包括主杆1,主杆1的内部放置有升降杆2,升降杆2的一侧开凿有通孔4,主杆1的一侧开凿有开孔3,升降杆2内腔远离通孔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7,支撑弹簧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台6,连接台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5,连接块5的一端通过通孔4延伸至开孔3的内部,连接块5的一端延伸至主杆1的外侧,开孔3内腔的底部开凿有卡接槽18,连接块5的一侧开凿有解锁槽8,连接块5的内部且位于解锁槽8的下方开凿有支撑槽10,解锁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解锁块9,支撑槽10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接弹簧11,卡接弹簧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块12,滑块12的一端余解锁块9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块5的内部且位于解锁槽8的一侧开凿有连接槽13,连接块5的内部且位于连接槽13的下方开凿有固定槽15,固定槽15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弹簧16,固定弹簧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接柱17,卡接柱17的顶部安装有连接绳14,连接绳14的顶端穿过连接槽13与解锁块9的一端固定连接,卡接柱17的底部延伸至卡接槽18内部。

卡接柱17底部形状大小与卡接槽18内部的形状大小相配合,使得担架在日常使用时更为稳固,升降杆2与主杆1的数量均设置为四根,四根升降杆2之间固定安装有弹性垫19,弹性垫1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带20,使得患者在用本担架抬时,移动的更加平稳,解锁块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握把,使得使用人员便于对本担架进行调整,连接绳14为钢丝材质制成,使得担架便于进行调整,卡接弹簧11与支撑槽10内部滑动连接,固定弹簧16与固定槽15内部滑动连接,使得本担架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调增长度,在随身携带时,可以降低本担架的长度。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使用人员在使用本担架时,先通过握把将解锁槽8拉出,此时解锁槽8移动拉动连接绳14移动,连接绳14移动带动卡接柱17沿着固定槽15的内壁向上移动,使得卡接柱17的底端与卡接槽18脱离卡接,此时使用人员按下连接块5使得连接块5通过开孔3与通孔4移动至升降杆2内部,此时使用人员拉出升降杆2,当升降杆2拉出一定距离时,此时停止拉动升降杆2,此时支撑弹簧7推动连接台6向主杆1外侧移动,连接台6通过开孔3与通孔4移动至主杆1外部,此时固定弹簧16推动卡接柱17的底部移动至卡接槽18内部,使得升降杆2固定柱,此时便可以使用本担架。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急救用便携担架,包括主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的内部放置有升降杆(2),所述升降杆(2)的一侧开凿有通孔(4),所述主杆(1)的一侧开凿有开孔(3),所述升降杆(2)内腔远离通孔(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7),所述支撑弹簧(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台(6),所述连接台(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的一端通过通孔(4)延伸至开孔(3)的内部,所述连接块(5)的一端延伸至主杆(1)的外侧,所述开孔(3)内腔的底部开凿有卡接槽(18),所述连接块(5)的一侧开凿有解锁槽(8),所述连接块(5)的内部且位于解锁槽(8)的下方开凿有支撑槽(10),所述解锁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解锁块(9),所述支撑槽(10)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接弹簧(11),所述卡接弹簧(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的一端与解锁块(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5)的内部且位于解锁槽(8)的一侧开凿有连接槽(13),所述连接块(5)的内部且位于连接槽(13)的下方开凿有固定槽(15),所述固定槽(15)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弹簧(16),所述固定弹簧(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接柱(17),所述卡接柱(17)的顶部安装有连接绳(14),所述连接绳(14)的顶端穿过连接槽(13)与解锁块(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接柱(17)的底部延伸至卡接槽(18)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用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柱(17)底部形状大小与卡接槽(18)内部的形状大小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用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2)与主杆(1)的数量均设置为四根,四根所述升降杆(2)之间固定安装有弹性垫(19),所述弹性垫(1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带(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用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块(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握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用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14)为钢丝材质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用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弹簧(11)与支撑槽(10)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弹簧(16)与固定槽(15)内部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担架,具体为一种急救用便携担架,包括主杆,主杆的内部放置有升降杆,升降杆的一侧开凿有通孔,主杆的一侧开凿有开孔,升降杆内腔远离通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台,连接台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一端通过通孔延伸至开孔的内部,连接块的一端延伸至主杆的外侧,开孔内腔的底部开凿有卡接槽,连接块的一侧开凿有解锁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担架结构紧凑,通过设置有主杆以及升降杆,使得本担架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以及不同使用需求来对本担架的长度进行调整,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本担架的长度调整至最短状态,从而减小本担架的长度,从而方便对本担架进行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吴利芳;吴利荣;陆锦艳;梁和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利芳
技术研发日:2020.05.02
技术公布日:2021.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