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颅磁刺激仪的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9759发布日期:2021-06-29 23:5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颅磁刺激仪的线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经颅磁刺激仪的线圈。



背景技术:

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实际应用中并不局限于头脑的刺激,外周神经肌肉同样可以刺激,因此现在都叫它为“磁刺激”。

而经颅磁刺激技术中利用的是电生磁,对线圈施加高压脉冲,使线圈产生磁场,因此在工作过程中,线圈在高压脉冲的作用下,会产生瞬时大电流,导致线圈发热,线圈经常发热会减少线圈的使用寿命,同样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对磁刺激仪线圈的散热方式有风扇冷却,自然冷却和冷却液冷却,这些冷却方式中冷却液冷却效果尤为突出,也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现有的冷却液冷却都是简单地将冷却液流进线圈壳体再流出线圈壳体,冷却液在线圈壳体内没有规定的路线,导致冷却液在线圈壳体内的流动不是单向的,使得带走热量不彻底,并且现有技术中因为冷却液流动结构设计复杂,增加线圈壳体的厚度,减弱了磁刺激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颅磁刺激仪的线圈。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提高线圈冷却效果目的,通过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解决了现有线圈冷却液流动结构复杂,线圈壳体内的冷却液流向不单一,导致冷却效果不好,以及线圈壳体设计相对较厚,减弱磁刺激效果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经颅磁刺激仪的线圈,包括主壳体、放置于主壳体内的线圈、密闭盖合在主壳体上的上盖,所述主壳体内底面设有第一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主壳体内侧壁设有第二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和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所述上盖底面设有第三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所述主壳体外壁设有流入接头和流出接头,所述流入接头靠近主壳体一端分别依次连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的另一端连接流出接头靠近主壳体一端,所述主壳体上远离流入接头和流出接头处还设有线圈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工作时,线圈放进主壳体内,将上盖密闭盖合在主壳体上,上盖固定于主壳体上的方式可以在主壳体侧壁和上盖上设置竖直的螺栓孔和螺栓卡合,也可以在主壳体内侧壁靠近上盖的边沿设置卡槽,然后在主壳体外周面上设置卡扣,上盖盖进卡槽,再用主壳体上的卡扣锁住上盖,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作限定,此时,将流入接头接上冷却液泵,冷却液便依次经过第一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第二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第三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流出接头,在第一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第二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第三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都是在壳体与上盖形成的空间内,并且都是单向流动结构,避免冷却液流动结构复杂,杂乱而出现部分冷却液滞留于主壳体或上盖内而影响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提高线圈冷却效果目的,通过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解决了现有线圈冷却液流动结构复杂,线圈壳体内的冷却液流向不单一,导致冷却效果不好,以及线圈壳体设计相对较厚,减弱磁刺激效果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包括所述主壳体内底面的槽口a,所述第二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包括主壳体侧壁上的槽口b,所述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包括壳体侧壁上设置的槽口d,所述第三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包括所述上盖底面设置的槽口c,所述线圈外表面包裹有环氧树脂固化包裹层,所述固化包裹层外表面与所述槽口a、槽口b、槽口c、槽口d共同构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槽口a和槽口b分别为盘旋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内底面和所述上盖底面,所述槽口c为弯折波浪型或脉冲型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槽口d设置在主壳体的内侧壁上远离所述槽口c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主壳体内底面中心处设有定位凸出部,所述上盖中央设有与所述凸出部密闭适配的定位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流入接头和流出接头远离所述主壳体一端外表面设有连接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提高线圈冷却效果目的,通过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解决了现有线圈冷却液流动结构复杂,线圈壳体内的冷却液流向不单一,导致冷却效果不好,以及线圈壳体设计相对较厚,减弱磁刺激效果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圈外表面包裹有环氧树脂固化包裹层,所述固化包裹层外表面与所述槽口a、槽口b、槽口c、槽口d共同构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减小线圈壳体的厚度,增加磁刺激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槽口a和槽口b分别为盘旋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内底面和所述上盖底面,增加冷却液在流动主壳体的内底面和所述上盖底面的流动面积,所述槽口c为弯折波浪型或脉冲型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内侧壁,增加冷却液在主壳体的内侧壁上的流动面积,从而增加散热效果。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壳体内底面中心处设有定位凸出部,所述上盖中央设有与所述凸出部密闭适配的定位孔,以定位线圈在壳体内的位置,方便装置和更换维修。

(5)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流入接头和流出接头远离所述主壳体一端外表面设有连接螺纹,方便连接冷却液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零件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壳体的零件图。

其中,1、主壳体;2、线圈;3、上盖;4、槽口a;5、槽口b;6、槽口c;7、槽口d;8、定位凸出部;9、定位孔;10、流出接头;11、流入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3,一种经颅磁刺激仪的线圈,包括主壳体1、放置于主壳体1内的线圈2、密闭盖合在主壳体1上的上盖3,所述主壳体1内底面设有第一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主壳体1内侧壁设有第二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和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所述上盖3底面设有第三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所述主壳体1外壁设有流入接头10和流出接头11,所述流入接头10靠近主壳体1一端分别依次连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的另一端连接流出接头11靠近主壳体1一端,所述主壳体1上远离流入接头10和流出接头处11还设有线圈接口12。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工作时,线圈2放进主壳体1内,将上盖3密闭盖合在主壳体1上,上盖3固定于主壳体1上的方式很多,可以在主壳体1侧壁和上盖3上设置竖直的螺栓孔和螺栓卡合,也可以在主壳体1内侧壁靠近上盖的边沿设置卡槽,然后在主壳体1外周面上设置卡扣,上盖1盖进卡槽,再用主壳体1上的卡扣锁住上盖,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作限定,此时,将流入接头10接上冷却液泵,冷却液便依次经过第一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第二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第三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流出接头11,在第一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第二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第三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都是在主壳体1与上盖3形成的空间内,并且都是单向流动结构,避免冷却液流动结构复杂,杂乱而出现部分冷却液滞留于主壳体3或上盖内2而影响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提高线圈冷却效果目的,通过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解决了现有线圈冷却液流动结构复杂,线圈壳体内的冷却液流向不单一,导致冷却效果不好,以及线圈壳体设计相对较厚,减弱磁刺激效果的问题。

实施例2:

参见图1-3,一种经颅磁刺激仪的线圈,包括主壳体1、放置于主壳体1内的线圈2、密闭盖合在主壳体1上的上盖3,所述主壳体1内底面设有第一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主壳体1内侧壁设有第二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和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所述上盖3底面设有第三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所述主壳体1外壁设有流入接头10和流出接头11,所述流入接头10靠近主壳体1一端分别依次连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的另一端连接流出接头11靠近主壳体1一端,所述主壳体1上远离流入接头10和流出接头处11还设有线圈接口12。

所述第一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包括所述主壳体1内底面的槽口a4,所述第二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包括主壳体1侧壁上的槽口b5,所述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包括壳体1侧壁上设置的槽口d7,所述第三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包括所述上盖3底面设置的槽口c6,所述线圈2外表面包裹有环氧树脂固化包裹层,所述固化包裹层外表面与所述槽口a4、槽口b5、槽口c6、槽口d7共同构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见图1-3,一种经颅磁刺激仪的线圈,包括主壳体1、放置于主壳体1内的线圈2、密闭盖合在主壳体1上的上盖3,所述主壳体1内底面设有第一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主壳体1内侧壁设有第二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和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所述上盖3底面设有第三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所述主壳体1外壁设有流入接头10和流出接头11,所述流入接头10靠近主壳体1一端分别依次连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的另一端连接流出接头11靠近主壳体1一端,所述主壳体1上远离流入接头10和流出接头处11还设有线圈接口12。

所述第一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包括所述主壳体1内底面的槽口a4,所述第二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包括主壳体1侧壁上的槽口b5,所述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包括壳体1侧壁上设置的槽口d7,所述第三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包括所述上盖3底面设置的槽口c6,所述线圈2外表面包裹有环氧树脂固化包裹层,所述固化包裹层外表面与所述槽口a4、槽口b5、槽口c6、槽口d7共同构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冷却液单向流动结构。

所述槽口a4和槽口b5分别为盘旋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1的内底面和所述上盖3的底面,所述槽口c6为弯折波浪型或脉冲型设置于所述主壳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槽口d7设置在主壳体1的内侧壁上远离所述槽口c6处。

所述主壳体1内底面中心处设有定位凸出部8,所述上盖3中央设有与所述凸出部8密闭适配的定位孔9。

所述流入接头10和流出接头11远离所述主壳体1一端外表面设有连接螺纹。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本实用新型的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