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78375发布日期:2021-06-29 23:39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学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学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穿刺是将穿刺针刺入体腔抽取分泌物做化验,向体腔注入气体或造影剂做造影检查,或向体腔内注入药物的一种诊疗技术,穿刺的目的是抽血化验,输血、输液及置入导管做血管造影等,超声医学穿刺比较安全,可实现实时监视,有效避免盲穿引起的周围器官损伤及手术带来的并发症,但现有的穿刺装置在穿刺时,会有部分肌肉碎屑进入穿刺针内部进而导致穿刺针堵塞,从而影响后续的气体或造影剂注入,同时还会影响分泌物的抽取,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防堵塞的医学穿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防堵塞的医学穿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学穿刺装置,包括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内壁前端固定安装受拉发生螺旋状变形的封板,所述封板后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长杆,所述长杆在前固定架、后固定架的圆形通孔内滑动,所述前固定架、所述后固定架均固定在穿刺针内壁且均为十字形,所述长杆上固定安装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前固定架与所述后固定架之间,所述穿刺针内壁固定前固定环和后固定环,所述前固定环和所述后固定环结构尺寸均相等且反向设置,所述前固定环和所述后固定环的内壁面均围成圆台状空腔,所述长杆后端依次与圆台状前塞、短杆、圆台状后塞、连接杆、活动内筒固定连接,前塞、短杆、后塞的长度之和小于前固定环前端面与后固定环后端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活动内筒与穿刺针滑动连接且所述活动内筒右端外径与所述穿刺针内径相等,所述活动内筒上设置与穿刺针连通的孔,所述前塞与所述后塞上均设置贯穿前后底面的孔,所述前塞与所述后塞结构尺寸均相等且反向设置,所述前塞的锥度与所述前固定环内壁面锥度相等,所述后塞的锥度与所述后固定环内壁面锥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封板由截面为圆形的弹性金属紧密盘绕而成,所述封板外周固定在穿刺针内壁上,所述封板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呈没有缝隙的圆盘状,受拉后变形呈有缝隙的螺旋状。

优选的,所述活动内筒后端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活动内筒后端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通过前端的活动内筒凸起部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内筒凸起部上均布与活动内筒后端连通的扇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前塞的高度与所述前固定环高度相等,所述后塞的高度与所述后固定环高度相等,所述前塞和所述后塞的侧面均设置橡胶涂层,所述前塞上均布四个扇形前塞通孔。

优选的,所述长杆、所述短杆、所述连接杆直径相等且三者中心线共线。

优选的,所述穿刺针后端设置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推动活动内筒使得前塞的侧面完全与前固定环内壁面紧密贴合,封板呈没有缝隙的圆盘状,此时进行穿刺有效防止肌肉碎屑进入穿刺针内部导致穿刺针堵塞,不影响后续的气体或造影剂注入以及分泌物的抽取;通过拉动活动内筒使得后塞的侧面完全与后固定环内壁面紧密贴合,封板受拉变形呈有缝隙的螺旋状,此时进行注入或抽取操作方便注入或抽取的物质通过缝隙进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医学穿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ⅰ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ⅱ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医学穿刺装置的解除封堵状态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附图4的ⅲ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附图4的ⅳ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医学穿刺装置的前塞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学穿刺装置,包括穿刺针1,穿刺针1内壁前端固定安装受拉发生螺旋状变形的封板2,封板2由截面为圆形的弹性金属紧密盘绕而成,封板2外周固定在穿刺针1内壁上,封板2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呈没有缝隙的圆盘状,阻止肌肉碎屑进入穿刺针1内部,受拉后变形呈有缝隙的螺旋状,注入或抽取的物质通过缝隙进出,封板2后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长杆3,长杆3在前固定架4、后固定架6的圆形通孔内滑动,前固定架4、后固定架6均固定在穿刺针1内壁且均为十字形,既能起到支撑作用又能使注入或抽取的物质通过,长杆3上固定安装限位块5,限位块5位于前固定架4与后固定架6之间,限位块5与前固定架4或后固定架6贴合时实现限位,穿刺针1内壁固定前固定环101和后固定环102,前固定环101和后固定环102结构尺寸均相等且反向设置,前固定环101和后固定环102的内壁面均围成圆台状空腔,长杆3后端依次与圆台状前塞8、短杆9、圆台状后塞10、连接杆11、活动内筒7固定连接,优选的,长杆3、短杆9、连接杆11直径相等且三者中心线共线,增加前塞8和后塞10的滑动稳定性,前塞8、短杆9、后塞10的长度之和小于前固定环101前端面与后固定环102后端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前塞8向前运动完全堵塞前固定环101前端的孔时后塞10完全脱离后固定环102,还能够使得后塞10向后运动完全堵塞后固定环102后端的孔时前塞8完全脱离前固定环101,活动内筒7与穿刺针1滑动连接且活动内筒7右端外径与穿刺针1内径相等,穿刺针1后端设置密封圈12,增加活动内筒7与穿刺针1之间的密闭性,方便注入或抽取物质,活动内筒7上设置与穿刺针1连通的孔,使得活动内筒7与穿刺针1连通,前塞8与后塞10上均设置贯穿前后底面的孔,方便注入或抽取的物质通过,优选的,前塞8上均布四个扇形前塞通孔801,前塞8与后塞10结构尺寸均相等且反向设置。

如图1~6所示,活动内筒7后端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通过前端的活动内筒凸起部701与连接杆11固定连接,活动内筒凸起部701上均布与活动内筒7后端连通的扇形通孔702,既能增加稳定性又方便注入或抽取的物质通过,前塞8的锥度与前固定环101内壁面锥度相等,后塞10的锥度与后固定环102内壁面锥度相等,前塞8的高度与前固定环101高度相等,后塞10的高度与后固定环102高度相等,前塞8和后塞10的侧面均设置橡胶涂层,使得前塞8的侧面能够完全与前固定环101内壁面紧密贴合不易分离,后塞10的侧面能够完全与后固定环102内壁面紧密贴合不易分离。

如图1~3所示,推动活动内筒7通过连接杆11带动后塞10、短杆9、前塞8、长杆3向前运动,当前塞8的侧面完全与前固定环101内壁面紧密贴合时,限位块5与前固定架4贴合实现限位,此时封板2呈圆盘状,此时进行穿刺,有效防止部分肌肉碎屑进入穿刺针1内部进而导致穿刺针1堵塞,从而影响后续的气体或造影剂注入以及分泌物的抽取;如图4~6所示,拉动活动内筒7通过连接杆11带动后塞10、短杆9、前塞8、长杆3向后运动,当后塞10的侧面完全与后固定环102内壁面紧密贴合时,限位块5与后固定架6贴合时实现限位,此时封板2受拉变形呈螺旋状,此时进行注入或抽取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