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可调节限深的胸腰椎开路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97632发布日期:2021-09-10 22:5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带可调节限深的胸腰椎开路锥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壳手术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可调节限深的胸腰椎开路锥。


背景技术:

2.在胸腰椎后路直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时,用普通开路锥在椎弓根内推开松质骨,制作置钉通道,需要椎弓开路锥沿进钉点垂直于椎弓根方向逐渐旋转进入,若因置入过深往往可因穿出椎弓根从而造成神经根或血管损伤引起严重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带可调节限深的胸腰椎开路锥,可限制开路锥置入过深。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带可调节限深的胸腰椎开路锥,包括手柄、杆体和开路部,杆体顶部设置手柄,杆体的底部设置开路部;所述的杆体的外周套设有限深挡环;所述的限深挡环与所述的杆体滑动连接;所述的杆体内设置有腔体;所述的腔体内设置有升降座;升降座通过连杆与所述的限深挡环连接;所述杆体的侧壁设置有供连杆上下移动的导向槽;所述腔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部导辊和下部导辊;一闭合环状柔性齿条安装于上部导辊和下部导辊上;所述的升降座上设置有供柔性齿条穿过的通道;柔性齿条与一侧通道固定连接,与另一侧通道滑动连接;所述杆体在导向槽的上方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安装齿轮;所述的齿轮与所述的柔性齿条啮合。
5.进一步地,所述的开路部和所述的杆体通过角度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尾端连接节、中部连接节和前端连接节;所述尾端连接节的后端与杆体固定连接,前端设置锥形口一;所述中部连接节后端设置有连接柱一;所述的连接柱一位于锥形口一内,其端部与尾端连接节转动连接;所述的中部连接节的前端设置锥形口二;前端连接节的后端设置有连接柱二;所述的连接柱二位于锥形口二内,其端部与中部连接节转动连接;所述开路部与前端连接节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的开路部的前端为弧形结构。
7.进一步地,中部连接节的连接柱与尾端连接节以及前端连接节的连接柱与中部连接节通过万向头连接。
8.进一步地,尾端连接节、中部连接节和前端连接节均为圆柱体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座的侧壁与腔体的内壁贴合。
10.进一步地,所述杆体的外壁设置有长度刻度。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根据实际的操作需要调节开路锥置入深度,可限制开路锥置入过深,降低了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 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6.如图1

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可调节限深的胸腰椎开路锥,包括手柄1、杆体2和开路部3,杆体2顶部设置手柄1,杆体的底部设置开路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体2的外周套设有限深挡环4;所述的限深挡环4与所述的杆体2滑动连接;所述的杆体2内设置有腔体5;所述的腔体5内设置有升降座6;升降座6通过连杆7与所述的限深挡环4连接;所述杆体2的侧壁设置有供连杆7上下移动的导向槽8;所述腔体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部导辊9和下部导辊10;一闭合环状柔性齿条11安装于上部导辊9和下部导辊10上;所述的升降座6上设置有供柔性齿条11穿过的通道12;柔性齿条11与一侧通道12固定连接,与另一侧通道12滑动连接;所述杆体2在导向槽8的上方设置有开口13;所述开口13内安装齿轮14;所述的齿轮14与所述的柔性齿条11啮合。
17.本实用新型的开路部3和所述的杆体2通过角度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尾端连接节21、中部连接节22和前端连接节23;所述尾端连接节的后端与杆体固定连接,前端设置锥形口一24;所述中部连接节22后端设置有连接柱一25;所述的连接柱一25位于锥形口一24内,其端部与尾端连接节21转动连接;所述的中部连接节22的前端设置锥形口二26;前端连接节23的后端设置有连接柱二27;所述的连接柱二27位于锥形口二26内,其端部与中部连接节22转动连接;所述开路部3与前端连接节23固定连接,开路部3的前端为弧形结构。
18.本实用新型的中部连接节22的连接柱与尾端连接节21以及前端连接节23的连接柱与中部连接节22通过万向头连接。万向头便于各个方向转动,
19.本实用新型的尾端连接节、中部连接节和前端连接节均为圆柱体结构。
20.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座6的侧壁与腔体5的内壁贴合。
2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杆体2的外壁设置有长度刻度。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3.全麻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单,作胸腰椎后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骨膜下剥离椎旁肌,显露椎板至关节突关节,并向外游离横突,确认胸腰椎椎弓根进钉点,尖嘴咬骨钳去除进钉点皮质,使用开口器在进钉点开口,手动旋转齿轮,通过齿轮带动柔性齿条运动,从而调节限深挡环4的位置,调节开路锥的插入深度。然后使用开路锥沿进钉点垂直于椎板方向沿椎弓根逐渐旋转进入。后续操作按胸腰椎椎弓根后路钉棒固定技术进行。
24.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
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1.带可调节限深的胸腰椎开路锥,包括手柄(1)、杆体(2)和开路部(3),杆体(2)顶部设置手柄(1),杆体的底部设置开路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体(2)的外周套设有限深挡环(4);所述的限深挡环(4)与所述的杆体(2)滑动连接;所述的杆体(2)内设置有腔体(5);所述的腔体(5)内设置有升降座(6);升降座(6)通过连杆(7)与所述的限深挡环(4)连接;所述杆体(2)的侧壁设置有供连杆(7)上下移动的导向槽(8);所述腔体(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部导辊(9)和下部导辊(10);一闭合环状柔性齿条(11)安装于上部导辊(9)和下部导辊(10)上;所述的升降座(6)上设置有两个供柔性齿条(11)穿过的通道(12);柔性齿条(11)与一侧通道(12)固定连接,与另一侧通道(12)滑动连接;所述杆体(2)在导向槽(8)的上方设置有开口(13);所述开口(13)内安装齿轮(14);所述的齿轮(14)与所述的柔性齿条(11)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可调节限深的胸腰椎开路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路部(3)和所述的杆体(2)通过角度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尾端连接节(21)、中部连接节(22)和前端连接节(23);所述尾端连接节的后端与杆体固定连接,前端设置锥形口一(24);所述中部连接节(22)后端设置有连接柱一(25);所述的连接柱一(25)位于锥形口一(24)内,其端部与尾端连接节(21)转动连接;所述的中部连接节(22)的前端设置锥形口二(26);前端连接节(23)的后端设置有连接柱二(27);所述的连接柱二(27)位于锥形口二(26)内,其端部与中部连接节(22)转动连接;所述开路部(3)与前端连接节(2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可调节限深的胸腰椎开路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路部(3)的前端为弧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可调节限深的胸腰椎开路锥,其特征在于:中部连接节(22)的连接柱与尾端连接节(21)以及前端连接节(23)的连接柱与中部连接节(22)通过万向头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可调节限深的胸腰椎开路锥,其特征在于:尾端连接节、中部连接节和前端连接节均为圆柱体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可调节限深的胸腰椎开路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6)的侧壁与腔体(5)的内壁贴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可调节限深的胸腰椎开路锥,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2)的外壁设置有长度刻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可调节限深的胸腰椎开路锥,包括手柄、杆体和开路部,杆体顶部设置手柄,杆体的底部设置开路部;所述的杆体的外周套设有限深挡环;所述的限深挡环与所述的杆体滑动连接;所述的杆体内设置有腔体;所述的腔体内设置有升降座通过连杆与所述的限深挡环连接;所述杆体的侧壁设置有供连杆上下移动的导向槽;所述腔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部导辊和下部导辊;一闭合环状柔性齿条安装于上部导辊和下部导辊上;所述的升降座上设置有供柔性齿条穿过的通道;所述杆体在导向槽的上方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安装齿轮;所述的齿轮与所述的柔性齿条啮合。本实用新型可限制开路锥置入过深。开路锥置入过深。开路锥置入过深。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 严晓玲 施俊峰 吴波 王震 薛华伟 李向洋 杨宏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市传染病防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6.08
技术公布日:2021/9/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