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负压吸引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1752发布日期:2021-07-02 19:29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负压吸引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引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负压吸引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



背景技术:

1、现有胸腔闭式引流管普遍管径较粗,对于气胸患者引流效果较好,但对于胸腔积液患者,首先,若采用较粗的胸腔闭式引流管皮肤要切开1~2cm,胸水会从切开处外渗,甚至引起胸腔内感染;

2、其次,临床工作中,通常会选择用于深静脉穿刺用的arrow管或者猪尾巴管,arrow管引流主要的问题在管口直径小,通常在置管初期能引流出胸水,但由于每天引流液量不能超过1000ml,往往在夹闭后第二天或第三天无法再引流出胸水,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①胸水引流口处被胸水中的有形成分堵塞;②胸膜腔在胸水减少后,肺复张后导致在胸膜腔内的引流管弯折,导致胸水无法引流。猪尾巴式胸腔引流管相较arrow管的优势在于不易堵塞及弯折,但缺点在于:胸膜腔属于环形密闭结构,而患者多采取半坐卧位或卧位休息,胸水因重力作用,多聚集在位置较低部位,这样会导致引流管不易引流出较低位置的胸水,如果胸水长期存在,则易导致胸膜腔内出现粘连、包裹,甚至胸膜增厚。

3、再次,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是负压的环境,但置管后正常的负压环境的平衡被打破,如果能在胸膜腔外的引流管上连接一个带负压装置的引流袋,则可以持续引流出胸水,可大大减少患者置管时间,减低胸膜腔发生感染的机会。

4、最后,目前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管没有比较理想的固定装置,在放置过程中,胸腔闭式引流管从胸膜腔向外脱出的情况时有发生(胸腔闭式引流管在胸膜腔外部分的重量较重,向内滑入可能性极低),如果能在传统引流管基础上设计出防滑脱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则可大大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胸腔引流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负压吸引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负压吸引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气囊以及引流气囊控制器,引流气囊的外壁内有内置的弹簧,引流气囊的顶部有负压口以及引流口,引流口上套有引流管,引流气囊的底部有排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引流气囊控制器包括底座,底座上垂直焊接有多根导杆,导杆上端穿过上盖,上盖与底座之间安放有引流气囊,引流气囊的负压口以及引流口穿过上盖上对应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导杆上套有套杆,套杆的外端有螺孔,顶紧螺栓旋入到螺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引流管的顶部为球状结构,球状结构上均匀的排布有多个引流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引流管上有一气囊,气囊上连接有充气管,充气管的尾端有充气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带负压吸引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在使用的时候,能够通过引流气囊控制器调整引流气囊的高度,进而调整引流气囊的实际引流量,并且通过气囊实现内部卡住限位的功能,避免了引流管滑脱的情况发生,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引流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流气囊,2、弹簧,3、负压口,4、引流口,5、排出口,7、引流气囊控制器,8、底座,9、导杆,10、上盖,11、通孔,12、套杆,13、螺孔,14、顶紧螺栓,15、引流管,16、引流孔,17、气囊,18、充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带负压吸引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气囊1以及引流气囊控制器7,引流气囊1的外壁内有内置的弹簧2,引流气囊1的顶部有负压口3以及引流口4,引流口4上套有引流管15,引流气囊1的底部有排出口5。

这种带负压吸引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在使用的时候,将引流气囊1放置在引流气囊控制器7内,通过引流气囊控制7来压缩引流气囊1的高度,引流气囊1的高度进行调整之后即可调整引流气囊1的实际引流量,引流气囊1的外壳内有螺栓状的槽,便于将弹簧2安置在引流气囊1的外壳内,通过弹簧2将整个引流气囊1进行撑起操作,便于支撑,排出口5上安装有阀门,通过打开阀门即可完成体液的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引流气囊控制器7包括底座8,底座8上垂直焊接有多根导杆9,导杆9上端穿过上盖10,上盖10与底座8之间安放有引流气囊1,引流气囊1的负压口3以及引流口4穿过上盖10上对应的通孔11。

上盖10可以从导杆9中脱离出来,随后将引流气囊1安放到底座8上,随后将上盖10进行复位,通过向下挤压引流气囊1,对引流气囊1的高度进行压缩调整,同步的可以在导杆9上设置有刻度表,便于观察引流气囊1的高度,通过简单计算圆柱的体积获得引流气囊1的压缩后的大致容积(引流气囊1的半径固定,通过引流气囊1的高度即可获得大致的容积,将刻度表达在导杆9的侧壁上),最后当调整到实际需要的高度的时候,将套杆12插入到导杆9上,旋紧顶紧螺栓14即可完成对套杆12的高度限制,满足对上盖10的位置限定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导杆9上套有套杆12,套杆12的外端有螺孔13,顶紧螺栓14旋入到螺孔13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引流管15的顶部为球状结构,球状结构上均匀的排布有多个引流孔16。

设计的多个引流孔16是为了避免在实际应用出出现单一的引流孔被堵死的情况发生而导致的引流不顺畅的情况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引流管15上有一气囊17,气囊17上连接有充气管18,充气管18的尾端有充气阀门。

当引流管15插入到合适的位置之后,通过充气装置从充气管18的位置将气囊17吹起,可使引流管15难以向外滑出,满足使用需求。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负压吸引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气囊(1)以及引流气囊控制器(7),其特征是,引流气囊(1)的外壁内有内置的弹簧(2),引流气囊(1)的顶部有负压口(3)以及引流口(4),引流口(4)上套有引流管(15),引流气囊(1)的底部有排出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负压吸引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是,引流气囊控制器(7)包括底座(8),底座(8)上垂直焊接有多根导杆(9),导杆(9)上端穿过上盖(10),上盖(10)与底座(8)之间安放有引流气囊(1),引流气囊(1)的负压口(3)以及引流口(4)穿过上盖(10)上对应的通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负压吸引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是,导杆(9)上套有套杆(12),套杆(12)的外端有螺孔(13),顶紧螺栓(14)旋入到螺孔(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负压吸引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是,引流管(15)的顶部为球状结构,球状结构上均匀的排布有多个引流孔(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负压吸引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是,引流管(15)上有一气囊(17),气囊(17)上连接有充气管(18),充气管(18)的尾端有充气阀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引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负压吸引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一种带负压吸引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气囊以及引流气囊控制器,引流气囊的外壁内有内置的弹簧,引流气囊的顶部有负压口以及引流口,引流口上套有引流管,引流气囊的底部有排出口。这种带负压吸引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在使用的时候,能够通过引流气囊控制器调整引流气囊的高度,进而调整引流气囊的实际引流量,并且通过气囊实现内部卡住限位的功能,避免了引流管滑脱的情况发生,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潘星;吉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九龙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8
技术公布日:2021.07.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