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2331发布日期:2021-06-11 19:1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科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科牵开器。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出于特殊的医疗准确度需求,需要对手术伤口部位进行一定牵拉,使得手术伤口张开为医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手术视野以便医生进行精准手术。手术伤口部位牵拉一般需要通过牵开器来完成,现有的一些牵开器由两个固定座和紧固螺钉连接而成,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两个固定座连接处容易发生松动影响手术伤口部位的牵拉效果,牵拉线的卡紧安装部位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多尺寸牵拉线进行多角度紧固的要求,固定座位置调节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外科牵开器,能够使不易发生松动,牵拉线多角度有效紧固,固定座位置调节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外科牵开器,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的外沿面均设有若干卡接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卡接部之间设有卡线口,卡接部上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两端设有若干按圆形分布的限位卡槽,所述第二固定座两端设有与限位卡槽相适应的若干卡子,所述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转动过程中卡子在若干所述的限位卡槽之间滑动切换,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转动完成后卡子对应卡入限位卡槽并用紧固螺钉将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两端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固定座两端均设有通孔,紧固螺钉的螺杆部分穿过第二固定座端部的通孔后与第一固定座端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便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精准连接。

作为优选,若干所述的限位卡槽按圆形均匀分布在螺纹孔外侧,限位卡槽的槽口内壁呈圆弧形状,保证受力均匀性以及方便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稳定转动,限位卡槽的槽口内壁采用圆弧状设计便于卡子在多个限位卡槽之间滑动切换更加柔顺。

作为优选,若干所述的卡子环绕在通孔外侧,使得第二固定座的端部重心可与通孔中心实现重合,保证受力均匀性,便于卡子与限位卡槽的对应安装。

作为优选,位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同一侧的所述紧固螺钉的螺帽部分抵住第二固定座端部外侧,螺帽部分位于牵开器外侧,不会影响内部工作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卡子的数量为3,且三个卡子按等边三角形形状分布,卡子的拐角处均呈圆弧形状,三个卡子设置可有效保证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的受力均匀性及连接牢固性。

作为优选,若干所述的限位卡槽连续设置在第一固定座的两端外侧,若干所述的卡子设置在第二固定座的两端内侧,方便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贴合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呈带缺口的环形形状或v字形形状,内部区域较为空旷,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和牵拉工作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固定座端部侧面设有按圆形分布的若干限位卡槽,第二固定座两端设有与限位卡槽相适应的若干卡子,通过卡子和限位卡槽相互卡合结合紧固螺钉的锁紧固定使得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连接后不易发生松动;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转动过程中卡子在限位卡槽之间滑动切换,使得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相对位置调节方便且调节基准度好;将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外沿面均设有多个卡接部,相邻的两个卡接部之间设有卡线口,卡接部上设有限位孔,牵拉线可拉紧安装在卡线口或限位孔内,实现牵拉线多角度的有效紧固,可满足多种尺寸的牵拉线拉紧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拆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副拆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固定座、2-第二固定座、3-卡接部、4-卡线口、5-紧固螺钉、6-牵拉线、7-牵拉钩、11-螺纹孔、12-限位卡槽、21-通孔、22-卡子、31-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阅图1、图2、图3,公开了一种外科牵开器,包括第一固定座1和第二固定座2,第一固定座1、第二固定座2的外沿面均设有若干卡接部3,位于第一固定座1或第二固定座2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卡接部3之间设有卡线口4,卡接部3上设有限位孔31,第一固定座1的两端设有十二个按圆形分布的限位卡槽12,第二固定座2两端设有与限位卡槽12相适应的三个卡子22,第一固定座1或第二固定座2转动过程中三个卡子在十二个限位卡槽12之间同步滑动切换,第一固定座1或第二固定座2转动完成后卡子22对应卡入限位卡槽12并用紧固螺钉5将第一固定座1和第二固定座2的两端固定,卡线口4或限位孔31上穿设有牵拉线6,牵拉线6端部设有牵拉钩7;

第一固定座1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11,第二固定座2两端均设有通孔21,紧固螺钉5的螺杆部分穿过第二固定座2端部的通孔21后与第一固定座1端部的螺纹孔11螺纹连接;

十二个限位卡槽12按圆形均匀分布在螺纹孔11外侧,限位卡槽12的槽口内壁呈圆弧形状;

三个卡子22环绕在通孔21外侧,位于第一固定座1和第二固定座2同一侧的所述紧固螺钉5的螺帽部分抵住第二固定座2端部外侧;

三个卡子22按等边三角形形状分布,卡子22的拐角处均呈圆弧形状;

十二个限位卡槽12连续设置在第一固定座1的两端外侧,三个卡子22设置在第二固定座2的两端内侧,第一固定座1和第二固定座2呈带缺口的环形形状;

卡接部3为连接片,卡接部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座1或第二固定座2一体连接。

实施例2参阅图4,第一固定座1和第二固定座2均呈v字形形状,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外科牵开器在工作过程中,将第一固定座1两端外侧和第二固定座2两端内侧对应接触使得三个卡子22卡入限位卡槽12内,通过紧固螺钉5将第一固定座1和第二固定座2的两端相互锁紧固定,牵拉线6可卡在卡线口6内实现牵拉线6的拉紧,牵拉钩7用于勾住人体手术部位皮肤,设置多根牵拉线6和多个牵拉钩7可实现手术部位的张开拉紧固定,便于医生开展手术,其中,牵拉线6也可穿过限位孔31进行固定拉紧,限位孔31的直径大于卡线口6的宽度,可适用于大直径的牵拉线6紧固安装,第一固定座1和第二固定座2的相对位置可转动调节,调节过程为:松开紧固螺钉5,转动第一固定座1或第二固定座2,转动过程中三个卡子22在十二个限位卡槽12之间连续滑动切换,转动到所需高度位置后,三个卡子22卡入对应的三个限位卡槽12内,拧紧紧固螺钉5实现第一固定座1和第二固定座2的锁紧固定,牵拉线6拉紧过程中由于卡子22和限位卡槽12相互卡紧使得第一固定座1和第二固定座2不会发生松动。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外科牵开器,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的外沿面均设有若干卡接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卡接部之间设有卡线口,卡接部上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两端设有若干按圆形分布的限位卡槽,所述第二固定座两端设有与限位卡槽相适应的若干卡子,所述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转动过程中卡子在若干所述的限位卡槽之间滑动切换,所述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转动完成后卡子对应卡入限位卡槽并用紧固螺钉将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两端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固定座两端均设有通孔,紧固螺钉的螺杆部分穿过第二固定座端部的通孔后与第一固定座端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牵开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的限位卡槽按圆形均匀分布在螺纹孔外侧,限位卡槽的槽口内壁呈圆弧形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牵开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的卡子环绕在通孔外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牵开器,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同一侧的所述紧固螺钉的螺帽部分抵住第二固定座端部外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子的数量为3,且三个卡子按等边三角形形状分布,卡子的拐角处均呈圆弧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牵开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的限位卡槽连续设置在第一固定座的两端外侧,若干所述的卡子设置在第二固定座的两端内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呈带缺口的环形形状或v字形形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为连接片,卡接部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一体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科牵开器,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的外沿面均设有若干卡接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卡接部之间设有卡线口,卡接部上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两端设有若干按圆形分布的限位卡槽,所述第二固定座两端设有若干与限位卡槽相适应的卡子,所述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转动过程中卡子在若干所述的限位卡槽之间滑动切换,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转动完成后卡子对应卡入限位卡槽并用紧固螺钉将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两端固定。本实用新型具有固定座位置调节方便,不易发生松动,牵拉线多角度有效紧固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全行医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6
技术公布日:2021.0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