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中曲度调节撑开器

文档序号:24996581发布日期:2021-05-11 14:4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中曲度调节撑开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术中曲度调节撑开器。



背景技术:

颈椎撑开器是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器械,其在于骨科矫正手术时,起到撑开颈椎椎体的作用。然而现有的颈椎撑开器主要是采用齿条及位置调节单元连接结构进行椎体的撑开调节,但是这种颈椎撑开器只能进行水平直线方向的撑开调节,并不能实现对椎体的曲度调节,当需要调节曲度时通常通过护士在在手术进行当中从铺巾下面去垫圆枕来调节,该种调节方式存在污染患者手术区域增加患者感染风险的不足,且调节角度精确性差,操作不便,使用性能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中曲度调节撑开器,以解决现有颈椎撑开器使用性能差、不能实现曲度调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术中曲度调节撑开器,包括第一撑开组件、第二撑开组件以及设置在第一撑开组件和第二撑开组件之间的曲度调节组件;

曲度调节组件包括分别与第一撑开组件和第二撑开组件配合连接的撑开臂以及设置在两个撑开臂之间且与撑开臂转动配合的转盘,转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撑开臂转动角度的固定轴。

进一步,第一撑开组件和第二撑开组件均包括撑开钉、配合连接在撑开钉外围的固定套筒以及设置在固定套筒端部且与固定套筒连接为一体式结构的滑动套,滑动套滑动配合在所述撑开臂的外围。

进一步,撑开臂上配合连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分别位于滑动套的两端。

进一步,撑开臂外壁设置有外螺纹,限位环的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撑开钉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

进一步,撑开钉的顶端设置有螺头,固定套筒的底端设置有与螺头相匹配的螺孔。

进一步,转盘表面设置呈环形结构的刻度。

进一步,转盘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术中曲度调节撑开器,其结构可靠,改变传统的调节方式,调节方便可靠,更加安全,避免术中污染、患者感染风险,使用性能好,通过第一撑开组件和第二撑开组件以及曲度调节组件的配合,有效的在术中实现快速的椎间隙成可调角度的撑开,从而实现术中调节手术节段的曲度,改善现有手术中难以术中调节患者曲度的问题,改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有利于缓解患者颈部疼痛,减少对脊髓神经牵拉、压迫从而缓解患者神经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同时通通过转盘及其刻度线设置,可根据手术需要,有效的确定曲度撑开调节的角度,调节精确,有效的提高手术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曲度调节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撑开组件或第二撑开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撑开钉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所示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第一撑开组件,2-第二撑开组件,3-曲度调节组件,4-撑开臂,5-转盘,6-固定轴,7-撑开钉,8-固定套筒,9-滑动套,10-限位环,11-螺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术中曲度调节撑开器,包括第一撑开组件1、第二撑开组件2以及设置在第一撑开组件1和第二撑开组件2之间的曲度调节组件3。第一撑开组件1和第二撑开组件2分别设置在椎体间隙内,通过对第一撑开组件1与第二撑开组件2之间间距的调节实现对椎体的水平方向上的撑开。通过曲度调节组件3与第一撑开组件1和第二撑开组件2的转动作用力实现对第一撑开组件1和第二撑开组件2的曲度调节,调节方便可靠。

曲度调节组件3包括分别与第一撑开组件1和第二撑开组件2配合连接的撑开臂4以及设置在两个撑开臂4之间且与撑开臂4转动配合的转盘5,转盘5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撑开臂4转动角度的固定轴6。撑开臂4的一端与转盘5转动配合,另一端与第一撑开组件1或第二撑开组件2滑动配合。该固定轴6可采用螺栓,用于将角度调节后的撑开臂4与转盘5之间的转动配合进行锁紧。具体的,当需要对椎体进行曲度调节时,旋松螺栓,使得撑开臂4与转盘5实现相对转动,撑开臂4对第一撑开组件1、第二撑开组件2产生斜向力,进而作用到第一撑开组件1和第二撑开组件2,实现对椎体的曲度调节。当角度调节好后,拧紧螺栓,将撑开臂4与转盘5之间的转动配合锁紧,实现固定连接,保持该曲度状态进行手术操作。

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椎体撑开的稳定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撑开组件1和第二撑开组件2均包括撑开钉7、配合连接在撑开钉7外围的固定套筒8以及设置在固定套筒8端部且与固定套筒8连接为一体式结构的滑动套9,滑动套9滑动配合在撑开臂4的外围。撑开钉7外壁设置有外螺纹,通过外螺纹的旋进,保证撑开钉7稳定可靠的扎实在椎体内。通过滑动套9沿撑开臂4的滑动进而实现第一撑开组件1和第二撑开组件2之间撑开距离的调节。

为了保证滑动套9移动后的锁紧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撑开臂4上配合连接有限位环10,且限位环10分别位于滑动套9的两端。撑开臂4外壁设置有外螺纹,限位环10的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限位环10螺纹配合在撑开臂4上,该螺纹配合具有自锁性能,当滑动套9移动到适当位置后,通过两端的限位环10对滑动套9进行可靠限位,保证在术中撑开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对撑开钉7植入到椎体内,本实用新型中,撑开钉7的顶端设置有螺头11,固定套筒8的底端设置有与螺头11相匹配的螺孔。该螺头11为四方螺头11或六方螺头11,该螺孔与螺头11相适配。撑开钉7通过螺头11与固定套筒8的螺孔配合,实现撑开钉7与固定套筒8的可拆卸连接,在进行撑开钉7植入时,首先通过带螺孔的改锥或扳手将撑开钉7旋进锥体内,再将固定套筒8配合在撑开钉7的顶端实现连接。

为了便于对曲度调节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中,转盘5表面设置呈环形结构的刻度。通过刻度可明显的观察到撑开臂4与转盘5之间转动的角度,进而为曲度调节的角度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曲度调节的精确性。

为了便于观察,本实用新型中,转盘5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术中曲度调节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撑开组件(1)、第二撑开组件(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撑开组件(1)和第二撑开组件(2)之间的曲度调节组件(3);

所述曲度调节组件(3)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撑开组件(1)和第二撑开组件(2)配合连接的撑开臂(4)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撑开臂(4)之间且与所述撑开臂(4)转动配合的转盘(5),所述转盘(5)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撑开臂(4)转动角度的固定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曲度调节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开组件(1)和所述第二撑开组件(2)均包括撑开钉(7)、配合连接在所述撑开钉(7)外围的固定套筒(8)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8)端部且与所述固定套筒(8)连接为一体式结构的滑动套(9),所述滑动套(9)滑动配合在所述撑开臂(4)的外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中曲度调节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臂(4)上配合连接有限位环(10),且所述限位环(10)分别位于所述滑动套(9)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术中曲度调节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臂(4)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限位环(10)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术中曲度调节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钉(7)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术中曲度调节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钉(7)的顶端设置有螺头(11),所述固定套筒(8)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螺头(11)相匹配的螺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曲度调节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5)表面设置呈环形结构的刻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术中曲度调节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5)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术中曲度调节撑开器,包括第一撑开组件、第二撑开组件以及设置在第一撑开组件和第二撑开组件之间的曲度调节组件;曲度调节组件包括分别与第一撑开组件和第二撑开组件配合连接的撑开臂以及设置在两个撑开臂之间且与撑开臂转动配合的转盘,转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撑开臂转动角度的固定轴;其结构可靠,使用性能好,调节方便可靠,通过第一撑开组件和第二撑开组件配合实现对椎体水平方向上的撑开调节,通过第一撑开组件和第二撑开组件以及曲度调节组件的配合,有效的实现了对椎体的曲度撑开调节,调节效果好,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撑开器不能实现曲度撑开调节的弊端。

技术研发人员:洪瑛;杨毅;刘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7.22
技术公布日:2021.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