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支架穿越引导装置

文档序号:26331345发布日期:2021-08-20 16:4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血管内支架穿越引导装置

本发明主要应用于临床神经介入、心脏介入以及外周血管介入等领域,具体是一种血管内支架穿越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血管内介入治疗中,无论是神经介入、心脏介入还是外周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内支架的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临床实践中,因病变特点,很多情况下常须穿越已经释放的支架将导管、导丝以及治疗装置输送至远端血管。比如支架植入处远端血管出现新的病变、病变复发等情况须进一步治疗的情况下,或是病变本身须采用重叠支架植入、支架桥接释放的技术等。

但由于支架往往并未完全与血管贴壁以及支架植入段血管迂曲,导管等装置再次穿越已释放支架至远端血管往往非常困难,并经常进入支架与血管之间的间隙,或是误入支架网眼发生卡顿,最终导致后续治疗失败,强行操作将带来包括支架移位、损坏、血管内膜损伤、夹层、血栓形成等风险和并发症。而在二维dsa影像下,即使越过支架段到达远端血管,也很难确认导管等治疗装置在支架段血管是否全程走行于支架内,在无法确认的前提下,盲目进行进一步操作,必将带来一系列难以预见的并发症。

因此,目前临床上支架穿越这种操作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难点,并且风险难以把控。目前医疗市场上,这种应用于穿越已释放支架进入远端血管的引导装置仍是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管内支架穿越引导装置,解决操作难的弊端,是一种应用于穿越已释放支架进入远端血管的引导装置。

本是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血管内支架穿越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和近端起支撑作用的推送导丝4,所述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汇聚成一股并且通过推送导丝4移动。

所述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的数量为4-10根。

所述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围绕导丝头端在横截面上呈360°均匀分布。

所述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具有柔软度和弹性,经生产线预塑形后在自然状态下展开呈一定弧度的向近端圆滑弯曲的形态,这样整个装置头端从输送导管头端推出并展开后呈“水母头”形态。

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和近端起支撑作用的推送导丝4在微导管5内移动,目的在于把微导管5带入远端血管,以使微导管5能进行后续治疗的器械的输送路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管内支架穿越引导装置走行于微导管5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血管内推送时,由于头端数根纤毛状弧形金属丝与血管壁以及支架网丝接触后产生的反向作用力,其头端整体将具有规避阻挡,自动搜寻真腔的功能,并且将推进阻力降至最低,其头端在推送下将有效引导微导管始终沿支架内管腔和血管主干前行,而不会进入支架网眼发生卡顿和进入分支血管。而由于其头端为圆滑的弧度,有效地防止了对血管壁的附加损伤和对已植入支架的应力。实际使用时,可将该装置首先穿越支架,然后在近端推送导丝支撑引导下将微导管带入远端目标血管,亦可将微导管与该引导装置作为一个整体推送穿越支架,此时该装置仅需从微导管少许出头,以保证头端弯曲金属丝完全展开即可。回收该装置时,仅需固定该装置头端,向前推送微导管,即可将头端完全回收至微导管内并撤出。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的微导管在普通微导丝的引导下试图穿越血管内支架时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内支架穿越引导装置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内支架穿越引导装置推送状态示意图。

其中:1.已植入的血管内支架,2.发生卡顿的微导丝与微导管头端,3.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4.近端起支撑作用的推送导丝,5.微导管:6.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一种血管内支架穿越引导装置,包括: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近端起支撑作用的推送导丝4和微导管5,所述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汇聚成一股并且通过推送导丝4连接微导管5。

所述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的数量为4-10根。

所述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围绕导丝头端在横截面上呈360°均匀分布。

所述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具有柔软度和弹性,经生产线预塑形后在自然状态下展开呈一定弧度的向近端圆滑弯曲的形态,这样整个装置头端从输送导管头端推出并展开后呈“水母头”形态。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和近端起支撑作用的推送导丝4均可采用医用钛合金材质制成。

图1为背景技术的微导管在普通微导丝的引导下试图穿越血管内支架时示意图。导丝及微导管头端极易进入支架或血管壁之间的间隙,或是在血管迂曲处与支架网丝发生卡顿,无法向前推送。

图2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内支架穿越引导装置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血管内支架穿越引导装置推送状态示意图。在推送该装置时,围绕其头端四周均匀分布的数根弯曲的,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丝,与血管壁或支架接触产生反作用力,使得微导管头端离开血管壁和支架网丝,进而能够与该引导装置头端一起,循血管和支架内腔前行,有效规避支架网丝阻挡和避免进入侧枝血管。

本实用新型基于一款导丝状引导结构,近端为推送导丝,具有不亚于市面上微导丝的支撑性,其特点在于起寻腔导向作用的头端。头端为数根(4-10不等)弯曲细金属丝,围绕导丝头端在横截面上呈360°均匀分布,并具有柔软度和弹性,经生产线预塑形后在自然状态下展开呈一定弧度的向近端圆滑弯曲的形态,这样整个装置头端从输送导管头端推出并展开后呈“水母头”形态。根据靶血管的直径,其头端完全展开的直径可以制造成不同的规格以匹配相应的血管,选用的直径理论上应稍大于目标血管的直径。

实际使用时,可将该装置首先穿越支架,然后在近端推送导丝支撑引导下将微导管带入远端目标血管,亦可将微导管与该引导装置作为一个整体推送穿越支架,此时该装置仅需从微导管少许出头,以保证头端弯曲金属丝完全展开即可。回收该装置时,仅需固定该装置头端,向前推送微导管,即可将头端完全回收至微导管内并撤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血管内支架穿越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和近端起支撑作用的推送导丝(4),所述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汇聚成一股并且通过推送导丝(4)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支架穿越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的数量为4-10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支架穿越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围绕导丝头端在横截面上呈360°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支架穿越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具有柔软度和弹性,经生产线预塑形后在自然状态下展开呈一定弧度的向近端圆滑弯曲的形态,这样整个装置头端从输送导管头端推出并展开后呈“水母头”形态。


技术总结
一种血管内支架穿越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和近端起支撑作用的推送导丝(4),所述头端呈一定弧度向近端弯曲的金属丝(3)汇聚成一股并且通过推送导丝(4)移动。实际使用时,可将该装置首先穿越支架,然后在近端推送导丝支撑引导下将微导管带入远端目标血管,亦可将微导管与该引导装置作为一个整体推送穿越支架,此时该装置仅需从微导管少许出头,以保证头端弯曲金属丝完全展开即可。回收该装置时,仅需固定该装置头端,向前推送微导管,即可将头端完全回收至微导管内并撤出。

技术研发人员:张星;包明月;田学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8.04
技术公布日:2021.08.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